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例1和“做一做”1、2题。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
2.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从入学到现在,上学的每一天几乎都要学习哪两门课程?(数学、语文)可见,数学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数学?
2.孩子们,你们的小脑瓜里都有数学。想知道在座老师们怎么看数学吗?瞪大你的眼睛投向大屏幕。(生默读)
出示课件: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提示:指导学生审题方法,审题是把题放在脑子里,而不是放在眼睛里。
3.“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就是数,空间形式就是形,数学就是研究数与形,今天就让我们在数与形中再去体会数学的魅力。(板书课题:数与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数的变化规律,以形助数
1.出示计算题:
1+3=( )
1+3+5=( )
1+3+5+7=( )
2.生汇报结果。(算式得数)
3.观察这些算式的左半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连续奇数相加。 生2: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
生3:加数的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
……
4.你能照规律写出一个算式吗?(1+3+5+7+9=25)
5.观察这些算式的得数,这些得数有什么特征?
预设:
生1:这些得数从上到下依次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一个奇数、一个偶数,奇偶奇偶地排列。
生2:加数的个数是奇数,得数也是奇数,加数的个数是偶数,得数也是偶数。
生3:这些得数都可以看作两个一样的数相乘的结果。
1=1?,4=2?,,9=3?,16=4?,25=5?
……
6.你看到了1?,2?,3?,4?,5?,你想到了哪个图形呢?(正方形)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边长,也就是S=a?)今天我们学的是“数与形”,又想到了S=a?,我们能不能尝试着把这些数转化为形呢?
7.数转化形
(1)师示范:第一个,1的平方,边长是1,一一得一
加3个,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几?加5个呢?(生上讲台操作)
(2)课件演示,生跟着说算式,1+3+5+7=16=4?,下一个会加几(9),结果是(5?)下一个会加几(11),结果是(6?)
8.你怎么知道是6??你怎么知道边长是6?谁能通过一些数看到结果应该是6??
9.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从1开始,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就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
10.运用规律。(学案“巩固练习”1、2题)
1.学以致用。
1+3+5+7=( )?
1+3+5+7+9+11+13=( )?
( )=9?
2.举一反三。
1+3+5+7+5+3+1=( )
1+3+5+7+9+11+13+11+9+7+5+3+1=( )
1+3+7+9+11+13=( )
过渡:这个规律我们找到了,而且也很重要,像这样的规律在数学中浩如烟海,数也数不清,我们如果把目光都盯在规律上,那走不远,记住,刚才我们探寻规律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规律,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活动二、探究形的变化规律,以数解形
1.出示课件(课本108页的“做一做”的2题图)
2.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生汇报。)
3.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第10个图形呢?(生汇报)
4.第100个图形呢?第n个图形呢?你能有什么办法很快算出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呢?(小组交流)
提示:哪里的不变?哪里的变了?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第n个图形,红色小正方形n个,蓝色小正方形2n+6个
小结:当我们研究数时,有了形的帮助,使数更直观;当我们研究形时,有了数的帮助,使形更简单。数与形之间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板书:形影不离,密不可分)
三、资料拓展
1.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不仅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很多数学家还把它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出示华罗庚图片及资料课件)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做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2.课本里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还有很多:100以内数的认识、分数乘法、线段图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3.数与形在自然界也是那么神奇地存在。(蜗牛壳图片)
四、全课总结
数就是数,形就是形吗?不是的,数就是形,形就是数,数形结合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文化,让我们把这种思想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时刻牢记: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