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复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不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所蕴含的道理的一项是( )
A.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索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和收获。
B.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C.具有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精神,会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下列句子不是反问句的一项是( )
A.孰为汝多知乎?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下列名言中符合《两小儿辩日》中孔子做法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下列和“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多选)
A.聚精会神 B.全神贯注 C.引人注目 D.兴致勃勃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解决疑问 解决困难 解决戒备
B.搜集证据 搜集资料 搜集线索
C.奇怪的现象 奇怪的问题 奇怪的想法
D.醉人的香气 偶然的机遇 有趣的发现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凹陷(xiàn) B.纬度(wěi) 实验室(shì)
C.较大(jiǎo) 俄裔(yì) D.阶段(jié) 华罗庚(huà)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几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B.“糟糕!”我心里暗喊一声,这下准要坏事。
C.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D.爸爸若有所思地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夭夭。
B.适度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过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C.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9.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精兵简(___) (___)气冲冲 五(___)四海 目不(___)睛
死得(___)所 喜出(___)外 夜色弥(___) 满脸(___)肉
无边无(___) 昏迷不(___) 奄奄一(___) 三长两(___)
1.小张今天下午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____。?
2.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____,切实减轻人民负担。
10.比一比再组词
域(______) 惯(______) 圃(______)
或(______) 贯(______) 甫(______)
11.按要求填空。
“惯”字的部首是______,除去部首外还有______画,第5笔是______。“惯”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②纵容,放任。请你用这两个意思分别组两个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幽默成语游戏
(1)黑洞——(________)
(2)扭着秧歌打腰鼓——(________)
(3)地狱失窃——(________)
(4)拉二胡——(________)
(5)哑谜——(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3.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
14.文中两个小孩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从什么角度说明自己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17.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阅读短文。
你不能嘲笑爱心
这是一节小学的语文课。年轻的女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述青蛙与蝎子的故事:一只蝎子想到河的对岸去,但它不会游泳。这时,它看到了一只青蛙,就恳求青蛙背自己过去。青蛙说:“背你过河可以,但你不能蜇我。”蝎子说:“我不会的!”于是,青蛙背着蝎子过了那条河。可刚上岸,蝎子就蜇了青蛙一下,弄得青蛙疼痛难忍。青蛙问:“你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呢?”蝎子说:“没办法,这是我的天性。”
讲完,女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故事的寓意。她亲切地问道:“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对受骗的青蛙说一句话,你们会说什么呢?”
孩子们纷纷响应。有的说:“青蛙,别再相信谎言!”有的说:“青蛙,不是蝎子骗你,是你自己太傻,轻易相信别人!”还有的说:“青蛙,你是非不分,真是活该!”见墙角有一个女孩沉默着,女老师便请她说说自己的想法。
女孩站起来,羞答答地说:“青蛙,你别难过,我带你去看医生吧。”
话一说完,满堂哄笑。孩子们都笑女孩和青蛙一样是个傻瓜。可是,女老师制止了孩子们的嬉笑,心平气和地问女孩:“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青蛙受骗了,心里一定很难过。这个时候,它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和帮助了。”女孩不服气地说。
女老师听了,暗自一惊。她庆幸自己多问了一句,不然,一颗美丽的心灵就被忽视、伤害了。
多年以后,年轻的女老师成了著名的教育专家,而那个女孩也成了一名家政服务公司的经理。师生俩是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到这段往事的。
主持人问女老师,当初为什么会呵护女孩“另类”的想法。女老师说:“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故事中被嘲笑的对象——青蛙,这是多么可贵的爱心。而爱心是谁都不能嘲笑的。”
18.“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故事中被嘲笑的对象——青蛙,这是多么可贵的爱心。”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话题转变 C.声音延长 D.列举
19.“女老师听了,暗自一惊。她庆幸自己多问了一句,不然,一颗美丽的心灵就被忽视、伤害了。”这句话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20.有读者认为,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是写小女孩长大后的事,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从小就爱问“为什么”
爱迪生是人类科学技术史上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那么,爱迪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在他身上,可以发现远大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他曾说过:“所谓天才那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可见他的成功与他强烈的事业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离不开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小时候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8岁时在学校读书,因爱提问题惹恼了老师,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学校以“头脑愚笨不堪教化”而赶出了校门,从此再也没有进过任何学校接受正规化教育。开始时,爱迪生是在母亲指导下自学;12岁时,他为了能到一家大型图书馆读书学习和免费阅读报刊,在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从此便开始了他边谋生一边学习的生涯。
遇事爱问“为什么”,这是爱迪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开始。
在一般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供他们游玩的场所,但在爱迪生眼里,它是一个个问题的迷宫。如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密,等等,他便在心里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迪生从小就发爱动脑筋,发现什么不明白的事情,碰上他觉得应该明白的事情的道理,他的问话就会多起来,而且这些话中都是一个内容:为什么?正是这种从小就爱思考、动脑筋、永不满足的性格,使他逐渐走上了科学的发明创造之路,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2.爱迪生走向成功的开始是( )
A.他有远大的事业心。 B.他从小就爱动脑筋。
C.他遇事爱问“为什么”。 D.他有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
23.联系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24.第3自然段中列举了爱迪生“8岁时”和“12岁时”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是怎样理解爱迪生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书面表达
26.小练笔。(选做题)
有人认为“玩”这件事不能容忍,但是,世界上有很多新事物是“玩”出来的!如显微镜、飞机、蒸汽机等。请你用具体事例来证明“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个观点。
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B
5.A
6.B
7.D
8.B
9.政 怒 湖 转 其 望 漫 横 涯 醒 息 短 喜出望外 精兵简政
10.地域 习惯 花圃 或者 贯穿 杜甫
11.忄 8 横折 习惯 惯犯 娇惯 惯纵
12.苍天有眼 旁敲侧击 疑神疑鬼 左右开弓 难言之隐
13.两小儿辩日
14.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而中午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是从视觉角度,以太阳的大小为依据;第二个孩子从触觉角度,以人们对阳光的感受为依据。
15.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谁说你十分有智慧呢?
16.B
17.C
18.A
19.B
20.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文章主要表现小女孩有爱心,长大后当上家政服务公司的经理是女孩有爱心的结果,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1.爱心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往往能帮助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或身处绝境的人,世界因为有爱,才有了温暖。爱心是伟大的,谁也不能嘲笑、讽刺它。
22.C
23.示例: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下雨之前就会打雷打闪呢 雷的声音和闪电的亮光是怎么来的呢
24.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
25.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长期坚持不懈地勤奋努力。
26.示例:
莱特兄弟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科学家,但你知道吗?他们发明飞机的想法,也是在玩乐间产生的。
圣诞节这天,爸爸从外地赶回来,给小莱特兄弟带回来一个会飞的蝴蝶玩具。当看着这只玩具蝴蝶飞上天的一刹那,莱特兄弟震惊并开心着,同时这也激起了他们对飞行的强烈兴趣:如果人也能飞上天就太好了!后来,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实验、不断的摸索、数千次的失败,终于,他们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为世界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