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59张PPT )+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59张PPT )+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7 23:01: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训练
(原卷版)
选择题:
1.(2020
年山东菏泽)
如图是
2020

4

24
日,
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
和此邮票有关的卫星是(

A.
嫦娥一号
B.
东方红一号
C.
神舟一号
D.
北斗导航卫星
2.(2020
年海南)
有人说,
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
60%的水稻产量要归功于他的杂交水稻。“他”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3.(2020
年青岛)
1964
年,
日本共同社报道:
“(中国)
向迄今由美、
英、
苏、
法四国组成的核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
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打进了一个楔子”是指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部队的组建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4.(2020
年山东临沂)
图中的人物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A.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
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C.
创新了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D.
改进了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5.(2020
年福建)
如图所示对联赞颂了一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
他的研究领域是(

A.载人航天
B.国防军工
C.化学工程
D.农业科技
6.(2020
年湖北宜昌)
在经历了
190
次失败之后,
发现
191
号青萬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疾虫的抑制率达到
100%,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她就是
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

A.屠呦呦
B.莫言
C.袁隆平
D.李兰娟
7.
(2020
年广东深圳)
运用如图史料,
可以设计出有关中国历史的探究主题是(

A.农业技术的发展
B.医药事业的进步
C.思想文化的繁荣
D.政治制度的演变
8.(2020
年辽宁辽阳)
1973
年,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其培育者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邓稼先
9.(2020
年宜宾)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
不断发展,
历久弥新。
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A.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
B.华佗提出了“治未病”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D.李时珍编著《伤寒论》
10.(2020
年辽宁营口)“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他,
一个忠厚朴实的人,
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
他,
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这个“他”指的是两弹元勋(

A.杨利伟
B.翟志刚
C.邓稼先
D.袁隆平
11.(2020
年辽宁营口)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发现了(

A.青蒿素
B.青霉素
C.麻沸散
D.五禽戏
12.(2020
年广东)
1964

10

17
日《光明日报》
社论指出:
“中国发展核武器,
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
要使用核武器。
恰恰相反,
中国发展核武器,
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
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13.(2020
年江苏连云港)
“此翁淡泊于名利,
专注于田畴,
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这里的“此翁"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焦裕禄
14.(2020
年江苏苏州)
以下是某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青蒿一握,
水二升,
浸渍了千多年,
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
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
深深植入当代世界,
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
德音孔昭。
”此人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15.(2020
年湖南长沙)
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
在历史上是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
近现代科技成就中,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是(

A.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
C.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16.(2020
年湖南株洲)
“50
年前,
宇宙中第一次出现中国制造的‘星星’;
50
年后,
中国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正式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
”50
年前中国制造的这颗“星星”是(

A.神舟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嫦娥一号
D.天宫一号
17.(2020
年辽宁丹东)
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屠呦呦
18.(2020
年湖南湘潭)
1970

4

新华社电:
“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金路线的伟大胜利,
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又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电文发表的背景是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D.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2020
年贵州遵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012
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20.(2020
年湖南永州)
2020
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
钟南山、
李兰娟等一大批医学科学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属于同个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屠呦呦
D.邓稼先
二、非选择题:
21.(2020
年湖北荆门节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2015

10

5
日,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两位外国医学家。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八年级下册
(2)
根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两弹一星”的成功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屠呦呦获奖的发明是什么?
这一发明带来了什么影响?
(4)
根据材料二、
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在这些当代科学家身上,
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2.(2020
年贵州遵义)
创新促进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促进经济社会变革和人类社会重大进步。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
第一卷第
13
章中写道: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
其次在战争中,
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
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人教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1)
根据培根的评述,
结合所学知识,
说出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材料二
1939
年,
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
决定研制新式武器。
后来,
逐步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
1945

8


研制的新式武器在打击日本法西斯的战场中首次使用,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
(2)
写出材料中“曼哈顿”计划研制的新式武器。
材料三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1986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批准了《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即“863
计划”;
1997
年,
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即“973
计划”。
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
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
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
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3)
2003

10


神舟五号飞船将我国哪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
就如何正确对待科技成果,
谈谈你的认识。(须从正反两方面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教案

18

科技文化成就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视频导入:播放素材—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技发展如何?是否取得重大突破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
18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组成部分,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袁隆平和屠呦呦及其贡献,“双百方针”内容,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等基础知识。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两弹一星”
1.教师解释概念:什么是“两弹一星”?
提示:
“两弹”最初指原子弹、氢弹,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为导弹;“一星”是指人造地球卫星。
2.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概括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
(1)1964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多媒体出示图片:
钱学森
邓稼先
4.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
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5.教师接着提问:“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又有何意义?
提示:
成功原因:“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深远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合作探究: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研制原子弹?
提示: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二)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2.
教师: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3.小组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
(3)1978
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在创新中求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1.展示材料:
史料
1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史料
2
如图。
2.结合史实,教师简要袁隆平的科研经历。
提示: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后,很快得到推广。
20
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
越南、
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提出问题: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提示:
现实意义: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意义: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教师指出: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青蒿素:
1.教师提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提示: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使全球数
亿人受益。
2.教师指出:
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94
页“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
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

: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
: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提示: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脉相承的古老文化,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近现代,古老的华夏文明,兼容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创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所以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
通过本课的学习,
我们一起走近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
不为名利,
默默奉献!
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在课堂教学时应及时提出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
归纳能力。
本节课涉及的专业科技知
识较多,有的科技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老师相应的补充。但因课时有限不能拓展深化,只能局限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来讲解。如何使学生上一个台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关心国防、热爱科技,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渴望投身于国防和科技建设中去的优良品质。
让学生向老一代科学家学习,
不为名、
不为利,
赤胆忠心,
报效祖国!利用学生对军事武器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说多探讨。本节课也是一次重要的科普教育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18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
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
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
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
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
当然,
“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
18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原子弹:
1964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
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
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
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核垄断
,增强了我国的
国防实力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国际地位

2.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
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
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翟志刚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知识点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3.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地位: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2)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
保障我国
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
世界性饥饿
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
屠呦呦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获得2015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
知识点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5.改革开放前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的方针。
(2)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
《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6.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
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合作探究】1
【问题】如图是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图片。请回答它成功爆炸于何时?有什么意义?
【答案】
1964年10月16日。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合作探究】2
【问题】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答案】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合作探究】3
【问题】
【答案】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面临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为了打破美苏两个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个安定的环境,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合作探究】4
【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
(3)1978
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在创新中求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合作探究】5
【问题】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和莫言等科学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合作探究】6
【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答案】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脉相承的古老文化,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近现代,古老的华夏文明,兼容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创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所以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
【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2018?扬州)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贸电是为了祝贺(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答案】A
2.(2019年山东德州)2019年1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搭载的三颗卫星送人预定轨道。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州五号
【答案】B
3.(2019年湖北荆州)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项成就是(

A.“两弹一星”的成功
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D.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答案】A
4.(2019年山东青岛)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答案】A
5.(2018?衡阳)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导弹发射成功
【答案】A
6.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说:“我们如今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如今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由此可见,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

顺应新科技革命的潮流
B.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
C.加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D.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答案】C
7.下表所示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新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新中国科技飞速发展
C.新中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D.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答案】C
8.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科技成就与“青蒿素”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B.籼型杂交水稻稻
C.“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
D.“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答案】B
9.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居民王某不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美建交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B
10.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B
11.以下是1970年4月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据此判断,该评论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成果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中国正式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D.中国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
【答案】B
12.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了(

A.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
B.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答案】A
13.有一首诗写道:“长征火箭破云端,力挽神州绽笑颜。轻吻蟾宫情已醉,科研项目梦犹欢。眼光凝聚十三亿,环宇逗留三十天,兄弟二人怀壮阔,东风一奏凯歌还。”诗中“环宇逗留三十天”主要得益于(  )
A.生物工程技术
B.空间技术
C.新能源技术
D.原子能技术
【答案】B
14.(2018?安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七五”计划
【答案】C
15.(2018?北京)如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奖章,获得这枚奖章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答案】A
二、史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现的蘑菇云,这幅图片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3)图二中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什么时候成功发射的?它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4)图三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是在什么时候?他当时乘坐的是哪艘载人航天飞行器?
【答案】
(1)1964年10月16日。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3)1970年。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多元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多元导入】
【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课堂达标
巩固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训练
(解析版)
选择题:
1.(2020
年山东菏泽)
如图是
2020

4

24
日,
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
和此邮票有关的卫星是(

A.
嫦娥一号
B.
东方红一号
C.
神舟一号
D.
北斗导航卫星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
1970
年,
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从此,
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B
符合题意;
嫦娥一号、
神舟号、
北斗导航卫星,
均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ACD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2020
年海南)
有人说,
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
60%的水稻产量要归功于他的杂交水稻。“他”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所以
D
项符合题意;
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
艰苦奋斗、
科学求实、
迎难而上、
无私奉献”的精神,
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
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
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
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
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被称为“两弹一星”,
所以
B
项不符合题意;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
导弹、
卫星的研制和试验,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
D。
3.(2020
年青岛)
1964
年,
日本共同社报道:
“(中国)
向迄今由美、
英、
苏、
法四国组成的核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
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打进了一个楔子”是指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部队的组建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不依靠苏联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迄今由美、
英、
苏、
法四国组成的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该电讯评论的是
1964

10

16
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
符合题意;1966
年导弹部队组建,
B
排除;
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排除;
1999
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D
排除。
故选择
A。
4.(2020
年山东临沂)
图中的人物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A.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
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C.
创新了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D.
改进了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答案】
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20
世纪
60
年代,
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
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
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
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
经过数百次实验,
终于在
70
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所以
A
项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排除。
故选
A。
5.(2020
年福建)
如图所示对联赞颂了一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
他的研究领域是(

A.载人航天
B.国防军工
C.化学工程
D.农业科技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1973
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
650
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
20%以上,
被称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D
符合题意;
杨利伟为载人航天做出了突出贡献,

A
不符合题意;
邓稼先为国防军工做出了突出贡献,

B
不符合题意;
侯德榜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6.(2020
年湖北宜昌)
在经历了
190
次失败之后,
发现
191
号青萬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疾虫的抑制率达到
100%,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她就是
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

A.屠呦呦
B.莫言
C.袁隆平
D.李兰娟
【答案】
A
【解析】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中国发现青蒿素的科学家屠呦呦,

A
符合题意;
莫言是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
排除
A;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专家,
李兰娟是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
排除D。
故选
A。
7.
(2020
年广东深圳)
运用如图史料,
可以设计出有关中国历史的探究主题是(

A.农业技术的发展
B.医药事业的进步
C.思想文化的繁荣
D.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四则史料分别反映的是筒车、
占城稻的引进、
秧马、
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体现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A
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医学、
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故排除
BCD
项。
故选
A。
8.(2020
年辽宁辽阳)
1973
年,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其培育者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邓稼先
【答案】
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1973
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
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B
项正确;
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
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
A
项错误;
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两弹一星”元勋,
CD
错误;
故选
B。
9.(2020
年宜宾)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
不断发展,
历久弥新。
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A.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
B.华佗提出了“治未病”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D.李时珍编著《伤寒论》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C
说法正确,
C
符合题意;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不是张仲景,
A
选项说法错误,
A
不符合题意;
张仲景提出了“治未病”,
不是华佗,
B
选项说法错误,
B
不符合题意;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D
选项说法错误,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2020
年辽宁营口)“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他,
一个忠厚朴实的人,
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
他,
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这个“他”指的是两弹元勋(

A.杨利伟
B.翟志刚
C.邓稼先
D.袁隆平
【答案】
C
【解析】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邓稼先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
1963
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
第二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
被誉为“两弹元勋”,
C
符合题意;
杨利伟和翟志刚是我国宇航员,
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排除
ABD。
故选
C。
11.(2020
年辽宁营口)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发现了(

A.青蒿素
B.青霉素
C.麻沸散
D.五禽戏
【答案】
A
【解析】1971
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
1972
年屠呦呦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1979
年屠呦呦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2015年
10

5
日,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A
符合题意;
青霉素的发现与屠呦呦无关,
B
排除;
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
CD
排除。
故选择
A。
12.(2020
年广东)
1964

10

17
日《光明日报》
社论指出:
“中国发展核武器,
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
要使用核武器。
恰恰相反,
中国发展核武器,
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
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答案】
A
【解析】依据材料的“中国发展核武器,
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
要使用核武器。
恰恰相反,
中国发展核武器,
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
要消灭核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64
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符合题意;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7
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是在
1970
年,

BCD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0
年江苏连云港)
“此翁淡泊于名利,
专注于田畴,
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这里的“此翁"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焦裕禄
【答案】
C
根据“专注于田畴,
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发明杂交水稻的袁隆平,
他以杂交水稻改变了世界,
故选
C;
邓稼先是核物理学家,
王进喜是工人,
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
他们都和“专注于田畴”无关,
排除
ABD。
故选
C。
14.(2020
年江苏苏州)
以下是某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青蒿一握,
水二升,
浸渍了千多年,
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
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
深深植入当代世界,
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
德音孔昭。
”此人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后来她获得诺贝尔奖,

C
符合题意;
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A
不符合题意;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

B
不符合题意;
钱学森为我国的国防尖端科技做出了杰出贡献,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5.(2020
年湖南长沙)
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
在历史上是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
近现代科技成就中,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是(

A.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
C.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有“东方魔稻”之称,
极大的解决了中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与饥饿问题,
为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籼型杂交水稻”也被誉为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A
正确;
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被列入世界科学史大事之一,
在国际地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与材料不符,
B
错误;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可以用于治疗疟疾,
对世界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不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C
错误;
1983

12

22
日,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
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
但不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D
错误。
综上故选
A。
16.(2020
年湖南株洲)
“50
年前,
宇宙中第一次出现中国制造的‘星星’;
50
年后,
中国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正式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
”50
年前中国制造的这颗“星星”是(

A.神舟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嫦娥一号
D.天宫一号
【答案】
B
【解析】1970
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材料中“50
年前”也就是
1970
年。

B
符合题意;
神州一号是
1999
年发射成功,
排除
A;
嫦娥一号是
2007
年发射成功,
排除C;
天宫一号是
2011
年发射成功,
排除
D。
故选
B。
17.(2020
年辽宁丹东)
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屠呦呦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青蒿素是由屠呦呦团队发现的,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也因此而获得
2015年诺贝尔奖,
故选
D;
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
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核物理学家,
他们都和青蒿素的发现无关,
排除
ABC。
故选
D。
18.(2020
年湖南湘潭)
1970

4

新华社电:
“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金路线的伟大胜利,
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又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电文发表的背景是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D.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答案】
B
【解析】考查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解题思路:
依据题干“1970

4


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从而得出
1970
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结合所学知识,
1970

4

25
日,
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B
符合题意;
1964

10

16
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
不符合题意;
1967
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不符合题意;
2003

10
月,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9.(2020
年贵州遵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012
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2012
年,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
符合题意;
贾平凹获矛盾文学奖,
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路遥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ACD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0.(2020
年湖南永州)
2020
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
钟南山、
李兰娟等一大批医学科学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属于同个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屠呦呦
D.邓稼先
【答案】
C
【解析】钟南山、
李兰娟都属于著名医学家,
所以与他们属于同个领域的是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
故选
C;
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
是农业学家,
排除
A;
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核物理学家,
排除
BD。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21.(2020
年湖北荆门节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2015

10

5
日,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两位外国医学家。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八年级下册
(2)
根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两弹一星”的成功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屠呦呦获奖的发明是什么?
这一发明带来了什么影响?
(4)
根据材料二、
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在这些当代科学家身上,
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答案】(2)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
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
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
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4)
爱国精神;
无私奉献;
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
大力协同;
勇于攀登。
【解析】(2)
根据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两弹一星”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
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
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屠呦呦获奖的发明是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明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4)
开放题,
言之有理即可,
如:
爱国精神;
无私奉献;
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
大力协同;
勇于攀登。
22.(2020
年贵州遵义)
创新促进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促进经济社会变革和人类社会重大进步。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
第一卷第
13
章中写道: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
其次在战争中,
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
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人教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1)
根据培根的评述,
结合所学知识,
说出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材料二
1939
年,
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
决定研制新式武器。
后来,
逐步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
1945

8


研制的新式武器在打击日本法西斯的战场中首次使用,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
(2)
写出材料中“曼哈顿”计划研制的新式武器。
材料三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1986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批准了《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即“863
计划”;
1997
年,
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即“973
计划”。
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
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
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
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3)
2003

10


神舟五号飞船将我国哪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
就如何正确对待科技成果,
谈谈你的认识。(须从正反两方面作答)
【答案】(1)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
(2)
原子弹。
(3)
杨利伟。
(4)
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民生,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要合理、
科学地利用科技成果,
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人类。
【解析】
(1)
根据材料“举世皆知的印刷术、
火药和磁石,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
最后是在航行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
(2)
根据材料“1939
年,
……逐步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的庞大计划。
1945

8


研制的新式武器在打击日本法西斯的战场中首次使用,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结合所学知识,
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
故“曼哈顿”计划研制的新式武器是原子弹。
(3)
根据所学知识,
2003

10


神舟五号飞船将我国杨利伟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4)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
言之有理即可。
如:
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民生,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合理、
科学地利用科技成果,
趋利避害,
让科技造福人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9张PPT)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版
八年级下
《科技文化成就》
第18课
部编版
视频导入:播放素材—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情境导入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技发展如何?是否取得重大突破呢?
情境导入
1.识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组成部分,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袁隆平和屠呦呦及其贡献,“双百方针”内容,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等基础知识;
2.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探讨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专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
3.归纳袁隆平、屠呦呦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难点)
4.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组成部分,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袁隆平和屠呦呦及其贡献,“双百方针”内容,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等基础知识。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和杨利伟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
“两弹一星”:
成就:①
:1964年10月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
: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③
: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原子弹
导弹
氢弹
东方红一号

自主学习
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增强了我国的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地位。
核垄断
国防实力
国际
(2)航天成就:①1999年11
月,
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②2003年10
月,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③2008年9
月,
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舟一号
杨利伟

神舟七号
自主学习
知识点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地位

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
”。
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
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青蒿素:20世纪70
年代初,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屠呦呦获得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世界性饥饿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
青蒿素
2015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
方针: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的方针。
成果
: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长篇小说、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
年,中国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56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红岩》《青春之歌》、话剧
《茶馆》
《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莫言
自主学习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小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新知讲解
原子弹的发明和使用
二战期间,为了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号召同盟国所有科学家,一起研究原子弹,代号“曼哈顿计划”。负责人是罗伯特.奥本海默

“原子弹之父”)
1945年7月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进行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地爆炸一颗原子弹
广岛——小男孩子
长崎——胖子
知识拓展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6年10月,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新知讲解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是8年零6个月,美国是7年零3个月,英国是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不到4年,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新知讲解
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新知讲解
成功原因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新知讲解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两弹”最初指原子弹、氢弹,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为导弹
新知讲解
人物扫描
人物扫描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原因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研制原子弹?
合作探究
②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
神舟五号升空,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翟志刚乘坐神舟七号升入太空,
实现了太空行走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升空。
载人航天工程
新知讲解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识图学史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航天技术领域新的发展阶段。从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连续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
识图学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面临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为了打破美苏两个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个安定的环境,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研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
3、1978
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在创新中求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合作探究
时间
科技成就
作用或意义
1964年10月16日
原子弹
1966年
地地导弹
1967年
氢弹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99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2003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仓任务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我国实现了太空行走
根据教材内容,列表归纳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
阶段小结
1975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多点进行种植示范,次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2017年9月28日,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团队培育出的耐盐碱杂交水稻(俗称“海水稻”),产量更高。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新知讲解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有什么意义呢?
现实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意义: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新知讲解
CCTV"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知识拓展
①时间:
20世纪70年代
②发现者:
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意义:
青蒿素
屠呦呦科研团队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青蒿素
新知讲解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识图学史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知识拓展
文化事业的发展
双百方针:
①提出: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②成果:
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新知讲解
3
代表作:
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的出色作品。
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知讲解
文学欣赏
《红岩》出版于1960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新知讲解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新知讲解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新知讲解
文学作品赏析
新知讲解
第五单元
③进一步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新知讲解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知识拓展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知识拓展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畅所欲言
材料研读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脉相承的古老文化,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近现代,古老的华夏文明,兼容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创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所以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
材料研读
知识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
我们一起走近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
不为名利,
默默奉献!
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A
课堂练习
B
课堂练习
C
课堂练习
C
课堂练习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