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四)(5月)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四)(5月)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27 18:45:15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四)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拈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題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存在多条自然地理界线。图1示意我国某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
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理分界线为
A.旱作区与水田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千早区与混润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2相比M地区,N地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B.河湖稀少,水源匮乏
C.高原地形,气候凉爽
D.蒸发强烈,水汽充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图2中
分布的地理位置和走向。据此完成3~4题。
丙、丁分别表示我国四座山脉
图示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南岭、阴山、太行山、长白山
B.秦岭、天山、武夷山、小兴安岭
C.秦岭、贺兰山、太行山、大兴安岭
D.南岭、武夷山、阴山、长白山
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
4.甲、乙、丙、丁四座山脉中,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是
D.丁山脉
甲山脉
B.乙山脉
C.丙山脉
十四节气含有时令顺序、物候变化、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方面的标志性意义,特别是与农业生产活动紧
密相连。华北平原是我
大平原
带季风气候。图3示意华北平原相邻节气气温差和节气气温
日较差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二十四节气中华北平原气温日较差最大的节气是15
气滥日较差
相邻节气气泓差
A.谷雨
C.白露
D.寒露
0
6.从立春到谷雨期间,华北平原农作物需水量大的主
要原因是
春求餐分明夏满至暑暑秋暑露分露降冬管含至寒
A.冬季风减弱降水量减少
B.昼夜温差大,蒸发旺盛
C.相邻节气温差大,平均气温高
D.气温回升,农作物返青
冷空气影响貴州的主要路径有西北路径和东北路径,西北路径南下的冷空气与东北路径南下的冷空气
形成的两条冷锋在貴州东北部相遇形成锢囚锋,迫使冷锋前的暖空气抬离地面,铟囚到高空。图4示意
2017年5月23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地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风场(单位:米/秒)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此时贵州东北部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阴雨绵绵
B.狂风暴雨
C.艳阳高照
D.晴转多
8.影响贵州东北部锢囚锋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大气环流
④地形
A.①②
B.②③
100°E
C①④
D.③④
黄河下游指郑州桃花峪至黄河河口之间的河段,全长786千米。该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
大于600毫米,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图5示意黄河流城概况。据此完成9~11题
责河下游
120
kl
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2020-20
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
地理·答案
26
辽河、嫩江、松花江汇
辽湖,带来大量的盐类物质

冻土层分

物质的保存,气温和降水变化大,土壤返盐现象

每点2分,共4分
辽湖萎缩,湖泊面积
湖水水量减少,盐度增大(2分),古松辽湖萎缩形成星罗棋布的小湖,更有
利于取
分)。(其他答案合理
大量开发海盐等
求(2分),与海盐相比
生产过程更加复杂,生产
低(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全区呈变湿润的趋势
区季节差异较大(2分),华北地区湿润度增加
分),蒙新地区和青藏
(2)蒙新地区降水潜在蒸散指数变化倾向率为
最大,混润度增加显著,可减少冬春季
频率(2分),有利于缓解
漠化程度,利于区域发展(2分
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地资源,人
济发展水平
其中2点
分,共4分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部地区
济和文化交流的重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大量人口迁
承载如此多
需要大
设用地,劳动力的集聚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和建设用地增加,而建设用地面积有限
增大建设用地
省城市建设用地(2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减轻城市用地压力(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省地处我国东、西两大经济带结合部的最短通道,华北平原西进的要道,内蒙古高原南下的捷径
答其中2点,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发展,经济总量増大,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增加,采矿业长期发展,货运量大,原有
破坏严重,地形复杂,早期交通建设技术水平低、标准低,交通制约了山西省与周边省区及省
间的互联
答其中3点,每点2
3)能够集中运输能力,扩大运输量,加快运输速度,减少单位运量能耗,降低运价,减小运输成本,减少道
扬沙和污染物排放
环保。(任答其中2点,每点2
答案
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