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名著复习04
《儒林外史》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作品主题】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艺术特色】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书中许多人物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加以典型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
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于形象性。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小说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
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这种独特形式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为线索,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
人物形象
1.王 冕 王冕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拒绝危素召见。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最后归隐会稽山。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
2.杜少卿 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⑥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出仕。尊重妇女,淡泊名利,慷慨大方,有点儿离经叛道,思想中有民主成分。
3.周 进 ①刚出场时,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饱受秀才梅玖和王举人的嘲弄和冷遇。②在贡院里受刺激过度,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③任广东学道后,为了照顾范进,录取范进为第一。生活穷困潦倒,却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于制艺难以自拔,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成功后也照顾了范进等人。
4.范进 ①名利熏心,热衷做官。到了晚年,仍以“童生”资格去考秀才。当他骤闻中了举人,激动得无法控制,竟然疯了。②穷困并未使他那腐儒的呆气和酸气减退。即使在着急等待卖鸡买米时,依然是“一步一踱”“东张西望”,并不着急。③见了地主豪绅,就竭力拉拢巴结。见了张乡绅,满口是“久仰老先生”。表面上呆头笨脑,穷困愚陋,逆来顺受,酸气十足;内心里却热衷功名,追求利禄,圆滑世故,卑怯懦弱。
5.汤奉(汤知县) 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一年下来居然搜刮了八千两银子。贪财、作威作福。
6.王惠 ①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黎民生计和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②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③他本人的信条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典型的封建官僚中的庸官。为人贪狠、蛮横,没有立场。
7.严监生(严致和) ①自己出钱赔偿、打点,替哥哥严贡生料理了官司。②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③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④为了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咽气。一直等到赵氏挑去一根,才点头咽了气。把钱财看作是一切,吝啬。
8.严贡生(严致中) ①抢夺别人的猪,强要别人的利钱。②弟弟严监生死后三四天才从省里回来。直到看见衣服和银子,才系了孝巾到灵前干号了几声。③给儿子办亲事,因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吹打手不愿来,新娘因此不发轿。④故意让船家吃了他的云片糕,然后诬陷船家吃了自己的药,赖了船费。⑤欺凌妾出身的弟媳,企图霸占房产。虚伪贪财、六亲不认、霸道无赖、无恶不作。
9.匡超人 ①得到马二先生(马纯上)的资助回家悉心照顾父亲。刻苦读书,被知县赏识。②跟潘三一起假刻公章,帮别人考试。潘三有难后,怕自己被牵连,坚决不去狱里看望。③谎称未婚,再次成亲,知道了原配妻子已死,却用莫须有的“诰命夫人”的头衔、荣华富贵来糊弄、打发自己的哥哥去安排后事。开始时孝顺、勤奋好学,后来认识潘三后堕落成虚伪、自私冷漠、忘恩负义、好吹牛的人。
10.牛浦郎 ①私自撬开老和尚的锁,偷看牛布衣留下的诗集,并改名字冒充牛布衣。②冒充牛布衣与董瑛相会,为显出气势,让舅丈端茶倒水,还当面取笑。③被牛玉圃说了几句就设计陷害牛玉圃,让他惹得万雪斋不快。心胸狭隘、皮厚心狠、喜欢骗人、心狠狡诈。
11.沈琼枝 ①不愿做妾,从宋家连夜逃出。②逃到南京后靠卖诗过日子。③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到了知县那里,沈琼枝毫不畏惧,跟他说了一厢道理。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双全、刚柔并济、不惧权贵。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人物形象分类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
人物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分类
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考真题】1.名著阅读。有人说,吴敬梓老先生挥舞细节的宝剑,讽刺着人间真实的世相。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体现讽刺艺术的。①严监生②严贡生③周进
示例一:严监生的吝啬。严监生死前有两根手指放不下去,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却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他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示例二:严贡生虚伪和贪财。严监生死后严贡生并没有立即去拜见死者,而是悠闲地“和浑家坐着,打点拿水来洗脸”,直到打开严监生的遗物,看见“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立刻“满心欢喜”,“即刻换了孝巾,系了一条白布在腰间”,“在柩前叫了声‘老二’,干号了几声,下了两拜。”严贡生欺压和敲诈,他扣住了人家的猪,非但不还,当人家来讨猪时,还“拿拴门的闩,赶面的杖”,打折了人家的腿。他不想给人家船钱,却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在艄公吃过后,把不值几文钱的云片糕说成是名贵的药物,价值“几百两银子”,并发怒要把船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了。示例三:周进哭取监生。周进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2.来富下来到厨房里,看见厨子在那里办席。新人房在楼上,张见摆的红红绿绿的,来富不敢上去。直到日头平西,不见一个吹手来。二相公戴着新方巾,披着红,簪着花,前前后后走着着急,问吹手怎的不来。A在厅上嚷成一片声,叫四斗子快传吹打的。四斗子道:“今日是个好日子,八文钱银子一班叫吹手还叫不动,老爷给了他二钱四分低银子,又还扣了他二分戥头,又叫张府里押着他来;他不知今日应承了几家,他这个时候怎得来?”A发怒道:“放狗屁!快替我去!来迟了,连你一顿嘴巴!四斗子骨都着嘴,一路絮聒了出去,说道:“从早上到此刻,碗饭也不给人吃,偏生有这些臭排场!”说罢去了。(1)选段出自清代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这部小说,文中A指的是__________。(2)本书的讽刺艺术及效果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选文或者书中其他典型情节分析讽刺了该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
(1)吴敬梓《儒林外史》严贡生(2)从严贡生给二儿子娶亲克扣吹手银子(故意让船夫吃云片糕从而赖掉船钱;霸占弟媳的财产……)夸张的讽刺了他奸诈贪婪、吝啬成性、虚伪的丑恶本性。
3.(甲)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夫人知道,走来劝女儿道:“我儿,你不要恁般呆气,我看新姑爷人物已是十分了,况你爹原爱他是个少年名士。”小姐道:“母亲,自古及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做个名士的?”说着越要恼怒起来。夫人和养娘道:“这个是你终身大事不要如此。况且现放着两家鼎盛,就算姑爷不中进士、做官,难道这一生还少了你用的?”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依孩儿的意思,总是自挣的功名好,靠着祖父,只算做不成器!”(乙)沈琼枝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沈琼枝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立定主意,到仪征换了江船,一直往南京来。 (节选自《儒林外史》)(1)选文(甲)中的鲁小姐恼怒不乐的原因是____;选文(乙)中的沈琼枝走离宋家的原因是____。(2)联系原著,说说沈琼枝和鲁小姐的异同之处。(3)联系原著和选文,探讨作者创作这两个人物的意图。
(1)得知自己的夫婿不通制艺(八股文) 不愿嫁给盐商宋为富作妾(2)相同点:①两人都是才貌双全的佳人。②两人的婚姻都未能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③两人都有执着的追求,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同点:①鲁小姐一心艳羡功名富贵;沈琼枝追求做人的尊严、独立的人格,不慕功名富贵。②鲁小姐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恪守封建礼教,对命运有哀怨却又甘心顺从,是贤妻良母的典型;沈琼枝敢于反抗不合理的婚姻,与压在头上的恶势力作斗争,是冲破封建束缚的叛逆女性。(3)鲁小姐把自身的幸福寄托在丈夫和儿子能否考取功名上,是传统的依附男性的典型;沈琼枝摆脱了依附的思想,有独立的人格。作者借鲁小姐痴迷于八股举业,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八股科举选官制对世风、人心的异化之深,影响之广,讽刺了那些醉心于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丑态,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腐朽。作者借沈琼枝逃离宋家,独自到南京谋生,表现了作者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反映出作者对人格独立和尊重女性的追求,赞扬了不贪慕权势富贵、能够洁身自好的人物。
4.有人评价《儒林外史》有“化庄严深刻为滑稽可笑的高超讽刺艺术”,请结合《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及情节作简要分析。
示例一:六十多岁的童生周进在贡院参观时,看着号板一头撞去,放声大哭。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通过周进滑稽可笑的举动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毒害之深。示例二: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的童生范进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欢喜得发了疯。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通过范进滑稽可笑的举动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毒害之深。示例三:梅玖起初完全不把梅玖放在眼里,只“慢慢的立起来和他相见”:一旦周进中举当官,梅玖就朝着周进的长生禄位牌磕头。通过梅玖对周进前倨后恭的滑稽可笑讽刺了一切围绕着功名富贵转的丑陋社会。示例四:胡屠户骂未中举时的范进是“尖嘴猴腮”“不三不四”,却夸中举后的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通过胡屠户对范进前骂后夸的滑稽可笑讽刺了一切围绕着功名富贵转的丑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