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二课,本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通过怎样点亮小灯泡的活动认识简单电路的构成,本课学习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是学习下一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的基础。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学生也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本课在学习了第一课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与学生们日常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对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开关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电路。还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但对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知道的很少,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够。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连接电路的技能;五年级的学生会填写实验报告,能针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
设计思路:
整节课的教学以探究核心,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通过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究,通过实验进行判别,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按能导电与不导电的现象进行归类,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然后,我用应急灯泡检测人体和水是否导电,拓展对材料的导电本领的认识,最后向学生渗透安全用电的常识。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们一节课的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好的导体与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路材料,以及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1、学生制作电路检测器;2、检测身边的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和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3、认识人体和水能导电;4、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认识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知道人体和水也是导体。
方法与过程:
1、能够运用自己组装的检测仪器初步判断身边常见材料的导电性和绝缘性。
2、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通过整理分类各种材料的导电能力、归纳出导体或绝缘体。
情感态度:
1、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3、培养认真、求实的精神,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科学实验记录单、检测器,每组一套实验材料:塑料片、铁片、木片、回形针、螺丝钉、勺子
教师:简单电路、学生材料一套、应急灯,一杯自来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电路,你还记得简单电路是由哪些组成的吗?(是由电池、导线、开关组成的)
2、怎样让小灯泡起来?(闭合开关,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经小灯泡又回到了负极,形成了闭合回路,小灯泡就亮起来了)为什么断开开关,小灯泡就不会亮?(没有闭合电路,电流流不过。)
问题:如果把开关拆掉,你有没有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呢?(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两根导线连在一起真的会亮吗?又怎么连呢?(两个金属头连在一起小灯泡会亮,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或把金属头和一端的塑料皮连接在一起,小灯泡也不会亮)
这是什么原因呢?展示图片,我们发现导线的外面包着皮,里面才是铜丝,铜丝是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塑料是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把像铜丝一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一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那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导体和绝缘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不同材料是否导电
怎样才知道物体的导电性呢?在刚才的电路连接中,我们是让导线的金属部分连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亮了,这次如果我们把要检测的物体连接到导线两端的金属部分,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就可以判断这个物体是不是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此时这个电路就可以检测物体是否导电,我们把这电路叫做电路检测器。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个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来探究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这些材料(粉笔、橡皮擦、回形针、长尾夹),你们先来预测一下这些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师:(出示实验报告单,指导填写)再猜一猜物体分别连接到导线中,小灯泡亮的用打勾表示,不会亮的用打叉表示?边猜边动手在材料盘中将材料分成两类,记录员要注意做好记录。请材料员取出材料。
2、汇报预测的结果,请学生将物体在黑板上按分类贴好。
3、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然而科学讲究用事实说话,只有经过实验验证的才能让人信服。下面我们用检测器来验证。
动手前请默读实验要求:
(1)、使用前要检验检测器是否合格;
(2)、为了检测结果更准确,要进行2-3次的实验;
(3)、两人协作检测,两人协作记录,检测完一半材料后交换任务;
(4)、检测完老师提供的材料,可以补充小组感兴趣的材料(比如笔,尺子等等);
(5)、控制好声音,不影响他人
(6)、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
取出检测器检测,明确要求后小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实验特别发现。)
4、整理材料收,将报告单填写完整。
5、汇报交流
(1)师:科学报告会开始啦!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思考别人的问题。
哪个小组先来先说说你们检测出来的情况,然后说说你们的发现和问题。我们预测(
)是导体(绝缘体),经过试验发现(
)是导体(绝缘体)。
6、找一找,在教室里还有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交流)
7、当然各种物体容易导电或不容易导电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电压很高或改变条件后,许多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三、认识人体、水是导体
1.
认识人体是导体
(1)问题: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你为什么认为是导体?
(2)讲述:人体会不会导电,我们需要用事实来说明。老师为科学做一次贡献吧?检测(不亮),再检测。(边检测边说:这个实验在家里可千万不能做,因为家里的电压太高很危险。)是啊,我们人体确实不容易导电,因为这个检测器太简单了,生活中的许多物体无法测出来。老师这有一个检测仪器叫应急灯,(出示)只要能导电它就会发光。请一位同学和老师做个小游戏!手拉起手,大家注意看,请你捏住这里,老师也捏一边,哇,游戏成功。发光球为什么亮了?请你们两个把手放开,怎么了?说明——人体是导体。(领发光球两个小组一起游戏)
2、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水也是导体
水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与我们息息相关,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我们一起来验证。(教师演示)说明——水是导体。
讲解: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水是能导电的。对于人体、水等材料,用简单电路检测器检测是测不出的,而学生的生活知识告诉他们这是导体,因此设计使用导电发光球帮助学生进行一次思维认识的飞跃,也使学生的认识更具科学性。
3、安全用电教育
(1)有人把像教室和家里的电称为“电老虎”这是为什么?强大的电要是跑到人身上,会怎样?(交流)可见安全用电是多么重要呀!同学们这是——插座(出示),这是——插头(出示)。你们会正确使用吗?请你说一说怎样正确插插座,拔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有没有补充的?
(2)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5页,判断下面的做法对吗?怎样做才安全?
A、不要用湿手、湿抹布触碰开关、插座等带电物体。
B、不要用铅笔芯、铁钉等金属物体插插座等带电物体。
C、不要在高压线下玩耍、放风。
D、不乱拆家里的电器等。
4、拓展延伸
你认识下图的标志是什么吗?当心触电,看到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1、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研究了自来水和人是也导体。
3、一定要注意生活用电安全。
六、作业拓展
1、找一些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辨认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分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2、避免触电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