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三月份过关性练习【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1~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三月份过关性练习【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29 12: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三月份过关性练习
2012年3月
说明: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命题范围: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答案请填写在对应题号的空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右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次巨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少数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在《唱支山歌给党听》中唱到:“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才旦卓玛主要赞颂的是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 B.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完成
C.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A.聂耳 B.冼星海 C.邱少云 D.王进喜
4.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7.2009年5月18日,第一架在中国总装完成的空客A320成功进行了首次测试飞行,其各项性能完全达到预定目标。新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在
A.抗美援朝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革”时期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8.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9.右图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到的一幅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学习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0.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④“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构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四幅图中反映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有
① ② ③ ④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3.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万隆会议 ④中日建交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14.下面改编的这段歌谣来自于互联网:东北有个杨靖宇,其别名叫“忠良将”;东北有个张学良,其别名叫“兵谏蒋”;东北有个王进喜,其别名叫“铁脊梁”;东北有个杨利伟,其别名叫“震宇航”。有关这四位人物及业绩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杨靖宇——著名的抗日将领 B.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
C.王进喜——优秀的县委书记 D.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二、材料解析题:综合材料,根据题目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本部分共3小题,其中15题11分,16题10分,17题8分,共29分。)
15.(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2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林文漪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何时举行?(1分)召开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宪法规定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在“文革”期间发生的一起破环宪法性质最恶劣的事件是指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指什么?(2分)本次大会距离上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有多少年?(2分)
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1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哪一场运动?(2分)这场运动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2分)
(2)图2中当时农民积极加入的“社”指的是什么?(2分)
(3)图3所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哪一场运动?(2分)这场运动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
17.(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这次握手被人们称为什么(1分)
(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联合公报》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2分)
(3)尼克松访华和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有何历史意义?(2分)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1分)
(4)材料二中的三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 )(2分)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八年级历史(2012年3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答案请填在对应题号的空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C C C B B D B C D A C C
二、材料解析题:综合材料,根据题目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本部分共3小题,其中15题11分,16题10分,17题8分,共29分。)
15.(1)时间:1949年9月,(1分)目的:筹建新中国或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2分)
(2)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事件:“文化大革命”。(2分)
(3)成果: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2分)11年(2分)
16.(1)运动:土地改革运动,(2分)制度:封建土地剥削制度。(2分)
(2)“社”: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
(3)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影响: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分)
17.(1)“历史性的握手”。(1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3)意义: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建交时间:1979年。(1分)
(4)A。(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