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绛县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华东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绛县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题[华东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29 12: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绛县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卷)
历 史
(总分75分 时间7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写在答题栏内。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米,这足以证明( )
A.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当时最聪明的 B.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的故事确有来源
C.我国是较早种植稻谷的国家 D.稻谷比较适合在南方种植
2.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3.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
4.下列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其中发生在山西境内的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作者籍贯在山西的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 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 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 谚语)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8.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都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9.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
3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
A.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10.下列我国古代著作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
A.《伤寒杂病论》与《清明上河图》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 D.《水经注》与《金刚经》
11.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协定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下表为《20世纪50一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国家 日本 联邦德国 美国 英国
经济增长率(%) 9.6 6.7 3.5 2.9
A.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B.英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较慢
C.联邦德国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
D.美国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
13.从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史中提炼出下列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D.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4.下面是九年级⑴班小明同学围绕“冷战”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帮他找出来( )
A.目 的 B.范 围 C.方式 D.开始标志
1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的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2分)
1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6分)
(1)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
(3)元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新民族是 。
(4)在北宋时期,我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5)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17.根据图片提示信息,回答问题。(6分)
图一 美国麦道飞机国外零件供应地示意图 图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1)图一、图二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加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4分)
(2)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你认为中国如何应对?(2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6分)
材料一 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也传到了西方。
——摘自丝博网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唐宋元以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作什么?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2分)
(2)列举两例“隋唐宋元”时期我国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1分)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由此你得到了什么认识?(3分)
四、分析说明题(本题共12分)
19.材料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古今中外,一些改革值得我们深思: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1921年3月,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通过改革,人类文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断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请选择材料中任一历史事件,简述其基本史实。(提示:从背景、主要内容、作用等方面叙述)(5分)
(2)你能否再列举一例中国古代著名改革,并说说其措施和作用。(3分)
(3)改革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20世纪50—8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但它们要么失败,要么被迫停止,请举例加以说明。(2分)
(4)通过对古今中外改革的学习,谈谈你的认识。(2分)
五、探究题(本题共15分)
20.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探索任务。
步骤一 走近历史,欣赏“和谐”篇章
(1)列举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和“盛世”。(至少两例)(2分)
(2)“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 ,他修建的 是“人与自然”结合最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2分)
(3)“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写出下表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思想家。
(3分)
思想言论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兼爱”“非攻” “仁政”“民贵君轻”
思想家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和平交往”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本质属性。说说当今世界威胁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有哪些?(2分)
(5)战争是影响世界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空前浩劫,请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趋势?(4分)
步骤三 学史明智,描绘“和谐”人生
(6)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不和谐问题。对此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谈谈你的设想。(2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C A D A D C B D C B A D B C B
二、简答题
16、(1)繁荣与开放 (2)秦朝 (3)回族 (4)交子 (5)《天工开物》 (6)俄国十月革命(每空1分)
17、(1)①经济全球化(1分)②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或者科技革命的推动)(1分)③表现:跨国公司影响增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生产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分工的不断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等(答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2)应对措施: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1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1分)(意思对即可)
三、材料分析题
18、(1)①丝绸之路(1分)②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1分) (2)唐: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遣唐使 指南针的西传元:马可·波罗东来(答出1个不得分,写出任意两个即可得分。注:答郑和下西洋和丝绸之路不得分)(3)①闭关锁国政策 (1分)②影响: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1分)(答出一点即可,意思对也可给分)③认识: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1分)(意思对即可)
四、分析说明题
19、(1)示例一:商鞅变法: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掀起变法运动。(1分)②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等。(2分)③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分)
示例二:新经济政策:①背景: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但过时的战时共产主义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1分)②主要内容: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报酬制。(2分)③作用:广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2分)
示例三:罗斯福新政:①背景:经济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击败在任总统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总统。(1分)②主要内容: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誉;调整工业,颁布《国家产业复兴法》;颁布《农业调整法》,调节农业生产;政府实施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2分)③作用: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分)
(说明:所选史实的背景,答出所列任何一点都可得1分,主要内容和作用答出任意两点都可得分,各2分。学生从其他方面做答,只要正确也可给分)
(2)例如:①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②措施:迁都洛阳;汉化政策: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改名汉姓,与汉族贵族通婚等。(1分)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或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1分)
(3)苏联:赫鲁晓夫改革,(1分)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1分)(或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或东欧:匈牙利改革,在改革向纵深发展时,其国家领导人担心引起苏联干涉,停止了改革行动。)
(4)认识: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潮流;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④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⑤对外来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⑥改革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等(答出任意两点可得2分,其他答案有道理也可酌情给分)
五、探究题
20、(1)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康乾盛世等(写出一个1分,写出任意两个都得2分) (2)李冰(1分)都江堰(1分) (3)孔子(1分)墨子(1分)孟子(1分) (4)地区冲突 民族矛盾 宗教纷争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恐怖主义等(答出两个得1分,答出3个及3个以上给2分) (5)①共同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分)②世界格局: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制)(1分)③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1分)(6)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国际合作等。(2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目 的:遏制共产主义
范 围: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