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29 13: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问题一: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
天下为公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著称于世。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同盟会是在什么形势下成立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
1、创建革命政党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而这些革命团体比较分散、不集中,这不利于革命,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来领导革命。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
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其机关报
同盟会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系统阐释革命纲领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它反映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是,三民主义不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不可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领导革命武装起义
镇南关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浙皖起义
武昌起义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大总统誓词
五色国旗象征五族共和
4、创建中华民国
问题二:清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现在走向了土崩瓦解直至最后的灭亡,你认为这是偶然的吗?
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①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王朝统治崩溃,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②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阐释,为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为民国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问题三:辛亥革命成功与否?有何意义?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
辛亥革命
根本目的
直接目标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因此说: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总代表和最大的封建势力,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理所当然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中华民国国歌
中华民国国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
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晚、发展慢、力量不强,所以资产阶级政治上具有软弱性,不可能充分依靠和民动广大人民群众,加上帝国主义的干涉,以致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军
清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