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 快乐的午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 快乐的午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7 20:3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快乐的午餐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比多少。(教材第14页)
二、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来比较谁多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比较出数量的多少,并正确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难点:在活动中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圆片、三角形纸片。
学生准备:圆片、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松鼠们准备举办一次快乐的家庭午餐聚会。午餐时,它们发现桌上有些餐具的数量不对。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上面的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松鼠们的快乐午餐学习新知识吧!(板书课题:快乐的午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片。
师:图上有几只松鼠?有几个盘子?每只松鼠都能拿到一个盘子吗?(学生独自思考)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要求。
①用圆片表示松鼠,用三角形纸片表示盘子。
②先拿出相应数量的圆片和三角形纸片,再动手摆一摆。
(2)学生汇报,并展示摆的过程。
(3)小结。
①一个对一个地摆,松鼠(圆片)和盘子(三角形纸片)都没有多余的,它们就是一样多。
②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如果两种物体都没有剩余,那么说明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3.自主探究,不断深化。
(1)师:盘子够了,那么勺子和杯子够吗?大家用刚才的方法分小组试一试。(学生分小组摆一摆、比一比)
(2)学生进行汇报。
师:谁比谁少?谁比谁多?勺子少了几个?杯子多了几个?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6只小松鼠,5把勺子和7个杯子。小松鼠和勺子一个一对应后,剩余1只小松鼠,说明小松鼠比勺子多;小松鼠和杯子一一对应后,剩余1个杯子,说明小松鼠比杯子少,也可以说杯子比小松鼠多。
教师提示:两种事物相比较,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多,反之,另一种事物就比这种事物少。多和少是两种事物相比较的结果,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3)探究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么你能说一说盘子、勺子、杯子哪个最多,哪个最少吗?(学生独自思考,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教师小结: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和勺子相比,杯子和盘子都有多余的,说明勺子最少。再把杯子和盘子对应起来比较,杯子有多余的,说明杯子最多。
教师提示:找最多或最少时,至少有三种事物进行比较,最多或最少都只能是一种事物。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略 提示:第三、四幅图答案不唯一。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2~3题。(学生默读题目,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 √   √
第3题:(左图)   (右图)○
       √      √
       ○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小灰兔采了6个或7个蘑菇。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熟悉、活泼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使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习。
2.给学生留出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当学生试着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品数量的多少时,并没有限定每个人的具体操作方式,给他们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改变了原来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律性不强,小组讨论时一些学生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对此,没有生硬地批评他们,而是通过互动,提醒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与课堂有关的问题,得到了不错的反响。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小明一家三口分得同样多的苹果,每人吃了一些后,剩下的如下图所示,谁吃的苹果最多?在(  )里画“√”。
分析:同样多的苹果,吃得越多,剩得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爸爸剩下的苹果最少,因此爸爸吃得最多。
解答:(  ) ( √ ) (  )
解法归纳:总数同样多,用去一部分后,剩得越多,用得就越少;剩得越少,用得就越多。
相关知识阅读
朝三暮四
古代有一个养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家里养着成群的猴子,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不够了,所以他决定要减少给猴子的食物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哄骗猴子说:“给你们果子,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于是他又说:“那给你们果子,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了吧?”猴子们听了都非常高兴,接受了这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