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7 20: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研究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本单元及本课题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例题以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画片为主题。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通过用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算理,又教学了非整十数相加,启发学生算法多样化的交流。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单元已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法。有了利用小棒操作的经验,操作起来能够完成。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且熟练口算。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的道理。
学法指导 观察交流
小组合作讨论
交流展示
教 学 流 程
一、课题导入 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三个小朋友一起去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正在玩什么吧!(电脑出示三个小朋友在玩画片游戏)哦,原来他们在玩“数画片”游戏。
二、学生“学讲”方案 教师引导策略
1、“导学单”设计(可以有多个): 导学单(一)
观察情境图,看图编故事
根据小朋友他们数画片的游戏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动手操作小棒,小组讨论中理解算理,口述算法。
自主先学
观察情境图,说故事
自由看图说
小组相互说一说
从小组中选一名表达较好的说给大家听
这是生活中小朋友常见的数卡片游戏,让学生从编故事中找到信息,位下面所学内容做铺垫。
2、导学活动设计(包括自主先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环节的安排)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你能根据数画片的游戏提出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
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9+6)
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24+6)
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24+9)
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24+6+9)
小朋友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相机出示算式)
交流算法
9+6等于多少呢?大声说出结果。
24+6怎样算呢?
有的摆小棒,有的口算:
4+6=10 20+10=30
三.汇报展示
1.用小棒摆的,你是怎么知道有30根的?学生口述算法:散着的4根加上6根是10根。可以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2.再请直接口算的小朋友交流:把24分成20和4,先算4+6=10,再算20+4=24
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导学单(二)同样方法教学24+9
学困生用小棒操作
优生直接口述24+9的算法
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提出数学问题,所以让学生尽可能的提问,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不强求学生用哪一种方法。
学习24+6时候,不用急于教会学生计算方法,而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计算方法迁移解决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同时提出分层要求;有困难的学生摆小棒,好的学生直接口算,之后又及时比较两种算法,认识到两种算法是同一个算理。
3、质疑拓展 比较摆小棒和直接口算有什么相同呢?从观察,比较,操作中发现:是将单根小棒合成一捆,也就是将个位上的数合起来,满十了向十位进一。
4、检测反馈 完成想想做做
填一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8+2= 26+7=
比一比,算一算
7+3= 4+8= 9+6=
7+43= 34+8= 9+36=
7+83= 54+8= 9+76=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4+6=30 24+9=33
先算4+6=10 先算4+9=13
再算20+10= 30 再算20+13=33
作业设计 填一填
计算35+5时,先算(),再算()
计算36+8时,先算(),再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36=
9+68=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