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毛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小毛虫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7 22: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小毛虫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小故事背后藏着积极向上的大道理,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本文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生动细致,极具美感。另外,课文大量运用了四字词,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更好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学写3个生字。
2. 理解词语“生机勃勃”“尽心竭力”“九牛二虎之力”等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毛虫的“可怜”、“笨拙”。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小毛虫”,乐于展示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生机勃勃”“尽心竭力”“九牛二虎之力”等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毛虫的“可怜”、“笨拙”。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小毛虫”,乐于展示自己。
教学策略:1.象形导入,激发兴趣
2.识字多样,巩固牢记
3.理解词句,积累运用
4.提取关键,突出重点
5.多维互动,主体体验
6.对比感知,突显情感
7.故事创设,能力训练
初知“小毛虫”
(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游戏)出示“昆”象形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昆有这么一个意思表示众多,所以虫类的统称就是——昆虫)引出“昆虫”。
图片(蝴蝶、小毛虫)图片上的也是昆虫哦,那是蝴蝶和小毛虫。你知道吗?小毛虫长大后会变成蝴蝶哦,神奇吧!相信学习了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们写的故事《小毛虫》,大家一定有新的认识。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昆”象形字的导入,到昆虫话题的延伸,图片对比中感受,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识“小毛虫”
自己读读课文,想一想:一只( )的小毛虫后来变成了一只( )的蝴蝶。
1)瞧,我们热情的昆虫们还带来了许多生字宝宝呢,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同桌读)
2)去拼音拼读(开火车)
3)游戏检测(找朋友:小蜗牛和小蚂蚁走散了,只要能拼好打乱的花,他们就能找到对方了,快帮帮他们吧!)( )+( )=( )(组词)(规范回答)
词语(男女生合作朗读)
1)多音字“尽”:出示词语,刚刚老师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哦,原来这是个多音字,可是,我们要怎么区分呢?
2)图解,再次读词语
3)判断题检测(多音字的学习掌握了吗?挑战一下吧!)
4)通过多音字意思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尽心竭力”中“尽心”是用尽全部心思的意思,那么“竭力”呢?出示“竭”图解、象形,明白“竭”的意思为用尽,和“尽”意思相近,所以“尽心竭力”的意思是非常用心,使出全力,看,一个词用了两个意思相近的字,一个是“尽”,一个是“竭”,说明我们做事的时候要用尽全部心思和力气。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的朗读,学习多音字,体会读音不同,意思不同。另外,根据生字的学习,用判断题检测学生对多音字“尽”的理解是否到位,并以多音字的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四字词“尽心竭力”的意思。在理解过程中,学生对“竭”的理解较有难度,因此设计了从图到象形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让学生直观体会。
5)解决了多音字的问题,明白了“尽心竭力”的意思,现在你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吗?(出示: 的小毛虫, 的蝴蝶),你能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吗?(一只 ( )的小毛虫后来变成了一只( )的蝴蝶。)看,我们从词语到句子的学习,一下子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哦!
【设计意图】通过词组的填空到串联成句,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同时,关键词的出现,也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走入“小毛虫”
感受“可怜”
小朋友选了“可怜”这个词来形容小毛虫,为什么说它可怜?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出示句子)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2)老师把这句话改一改,出示: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读一读,你觉得哪句话更好?好在哪里?(加上“既……也……更……”更能体现小毛虫的可怜),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老师听出了你的“可怜”,谁也想来读?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对比,突显“既……也……更……”的意义,朗读指导,体会小毛虫什么都不会的可怜。
3)多可怜的小毛虫呀,其他昆虫们也这样吗?它们在做什么?你能找出课文中的话吗?
出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哇,听起来好像很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图片出示)
1)你看到了什么?开心吗?读一读 (从你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你的快乐)
可是——(句子出示,男生)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2)你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在你是什么心情?读一读(句子出示)(真是热闹的场面啊!)
可是,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句子出示,女生)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3)这么美好的时刻,更多的小昆虫来了,全班一起来,用上你喜欢的动作,可以是跑、跳、飞、唱等。读一读(句子出示)这么热闹的场面,我们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生机勃勃!
可是,在这热闹非凡的宴会中,只有它——(句子出示,齐读)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设计意图】从热闹的场面到孤单可怜的身影,两种意境在多次对比朗读中形成鲜明的对比,抓住关键信息去引导去体会,去朗读感受,让“小毛虫”的可怜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塑造了一个生动的,有情感的“小毛虫”。
此时此刻,这只可怜的小毛虫可能会想什么?
小毛虫不仅可怜,还很——(笨拙)。
(二)体会“笨拙”
1.你从哪里看出它的“笨拙”?出示: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视频体现挪动)看哪,它正在费力地——挪动着,它这是用了多大的力气在前行?九牛二虎之力!什么是“九牛二虎之力”?(九头牛和两只老虎加起来的力气,形容花了很大很大的力气)看来,我们需要用上全部的力气做事,才能用“九牛二虎之力”来形容呀!生活中,你有需要用到“九牛二虎之力”的时候吗?(举例:搬桌椅——是啊,我们用了这么大力气可以抬起那么重的东西,真有成就感,可是小毛虫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才挪动了——一点点。)
2. 谁来当当这个笨拙的小毛虫?(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3. 正因为如此,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1)学习“整”,其中“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所以它是个形声字,“整”的其中一个意思表示刚好的,可以组词为整个。
2)书写“整”(指导观察:结构要上宽下窄,重要部件要注意,笔画要谦让)
3)整个世界有多大?(手势感知无法体现的距离),小毛虫环游世界了吗?(没有,它只是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两片叶子的距离有多长?(手势感知)可是对于笨拙的小毛虫来说,这个距离——很长,长得好像周游了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从“笨拙”一词出发,用视频直观感受“小毛虫”挪动时候的不容易,再回到文中学习,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小毛虫”虽然用尽力气,却只能挪动一点点的笨拙。
4.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只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现在,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只小毛虫呢?
1)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它是一只笨拙的小毛虫,它想快速地奔跑,但它总是做不到,只能费力地挪动着。老师先找了一个词来形容小毛虫,再展开诉说。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
4)相信小朋友还有许多话想说,课后,我们可以试着说给爸爸妈妈听哦!
【设计意图】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小毛虫”的形象,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果掌握情况,训练了学生胆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给这个有趣的故事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动的开头,同时,也为课后“讲故事”做铺垫。
5. 如此可怜、笨拙的小毛虫会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后来,它又是如何变成蝴蝶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把故事讲下去。
板书设计:
22.小毛虫
(板画)小毛虫 (板画) 蝴蝶
可怜、笨拙、笨手笨脚(贴词) 轻盈、灵巧、色彩斑斓(贴词)
教学设计亮点说明:
对比导入,激发兴趣
“昆”象形字的出现,引出“昆虫”一词,通过小毛虫和蝴蝶图片展示,给孩子们初步的直观的对比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
字词教学,随文而习
字词的理解不再只是单独的解说,而是放在语境中理解、体会,学会在积累的基础上运用。多音字的教学则是在意思出示的前提下判断读音,理解词语。在情景语境的辅助下,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会更全面,记忆也会更深刻。
多元识字,趣味巩固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多元化的识字方式,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轻松的游戏环节中得到巩固,加强记忆。
信息提取,学会感知
本课时设计围绕小毛虫的“可怜”、“笨拙”来体现,通过寻找关键词,提取信息,把握情感路线,在理解上朗读,在朗读上感悟,步步升华,为下文小毛虫的华丽转身做铺垫。
多维互动,主体体验
课堂上多以同桌之间、班级之内的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体现互动的多维化,将交流、反馈全面化,课堂的和谐性、层次性、人文性、交互性、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对比教学,以读促悟
课件直观感受两个场景,一个是昆虫们欢乐的画面,让学生大胆去表达,体会热闹,一个是孤单的小毛虫的身影,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小毛虫的“可怜”。在图片、句子的对比、学习、朗读、体会,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多环节引导学生去认识、感受这只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为下文“小毛虫”的不悲观失望以及之后的破茧羽化成蝶做了很好的铺垫。
故事展示,延续教学
在课文学完后,创设了讲故事的环节,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在课文现有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将“可怜、笨拙”的小毛虫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