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二力平衡 —2020-2021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4 二力平衡 —2020-2021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28 16:1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二力平衡
G
F
G
F
静止的电灯
静止的书本
匀速直线降落的运动员
G
F
观察现象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出结论。(重点)
3、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学习目标
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两个力
二力平衡
3.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2.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叫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最简单,那么什么样的两个力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从力的三要素方面猜想
F
G
一、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
二、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
三、两个力可能要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两个力可能要作用在同一物体。
二力平衡条件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平衡状态:
控制变量法
静止状态
实验器材:小车(卡片)、细线、
钩码、定滑轮
思考讨论:
1、如何改变两个力的大小?
2、如何改变两个力的方向?
3、如何确定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4、如何确定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实验
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是否平衡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平衡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行实验
根据小车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相等
相同
在同一条直线上
实验
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是否平衡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等
相同
在同一条直线上
结果展示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物体上
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实验结论
下列情况,两力平衡了吗?为什么?
F2=5
N
F1=5
N
F2=5
N
A
F1=3
N
B
F1=5
N
F2=5
N
C
F1=5
N
F2=5
N
D
判断
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两个力是否“同体”


排除
状态法
条件法
静止?匀速?
等大?反向?共线?
方法
G
F
分析物体受到哪些平衡力
分析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若已知其中一个力
求另一个力大小
二力平衡条件
已知桌面对花盆的支持力为20N,求花盆重力?
二力平衡
v
G
F
F1=50
N
F2
问题一:小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问题二:小车受到路面对它的支持力为多少?
一辆小车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50
N的拉力,小汽车质量为2000kg。


向上匀速
向下匀速
F=G
静止
起重机吊着的物体受到拉力和重力的作用,如果拉力和重力相等,物体应该处于哪种状态?
平衡力
力的合成
合力为零
力的合成
合力:对于同一个物体,一个力的作用与
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
若两个力方向相反,F合=F1-F2
若两个力方向相同,F合=F1+F2
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力的比较
平衡力
相互作用的力
实例
相同点
大小
方向
不同点
作用点
效果
存在性
T
G
G
G′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一物体上
不同物体上
能相互抵消
不能相互抵消
互相独立
同时变化
2、二力平衡条件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受力为
平衡力
1、平衡状态
3、合力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
起重机以1
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
000
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
A、12
000
N
B、6
000
N
C、3
000
N
D、无法判定
B
课堂练习
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与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力
B.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理书的支持力
C.物理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D.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物理书的支持力
G
F
同体
反向
等大
共线
D
课堂练直公路上匀速行使的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请在乙图上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
V
G
F
F1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