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雀
教学目标:
通过听琴声并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音阶,学生能准确歌唱音阶并能找出谱面的单音后说出五声音阶的概念;
通过命名式节奏时值朗读法朗读节奏,学生能在谱面上准确找出前十六后八节奏及以前学过的节奏;
通过边画边唱小花雀学习,学生能边画边唱小花雀并能增强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跟随电子琴及奥尔夫乐器(铃鼓)分句学习小花雀,学生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花雀》;
通过集体歌唱《小花雀》,学生能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建立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并能说出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和睦相处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生能掌握前十六后八节奏;
学生能认出学习过的节奏与单音;
学生能边画边唱小花雀;
学生能说出五声音阶的概念;
学生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花雀》;
六、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建立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学生能认出前十六后八节奏及学习过的节奏与单音;
学生能边画边唱小花雀;
三、学生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花雀》。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并且通过之前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基础的音乐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选自小学音乐花城粤教2011课标版(简谱),第7课认知音乐节奏(三)中的第一首学唱歌曲《小花雀》。歌曲《小花雀》处于读读《母鸡下蛋啦》之后,歌曲《小花雀》的学习是为继续巩固在读读《母鸡下蛋啦》中学习的新节奏型——前十六后八。同时,两首歌曲均是歌唱小动物,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建立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
教学流程:
一、课前训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练习一下日常音乐基础训练。
(一)平均拍=基本拍(教师有节奏击打铃鼓,逐渐建立学生稳定的平均拍);
(二)音阶(教师运用电子琴及柯尔文手势巩固学生音高);
(三)节奏(教师运用命名式节奏时值朗读法进行节奏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平均拍(基本拍)、音阶和节奏的日常训练,帮助学生逐渐建立音乐基础知识。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同学们,还记得《母鸡下蛋啦》的主要节奏也是前十六后八节奏吗?请问该节奏在谱子的哪里?让我们一起来找一下,并进行复习。
(二)通过上一课《母鸡下蛋啦》巩固前十六后八节奏并引出新课文《小花雀》。
三、新课《小花雀》音乐的整体聆听
(一)同学们,有一首歌曲里面也含有前十六后八节奏,请听一遍全曲并找出前十六后八节奏在哪里?
(二)教师播放音乐并引导学生找出前十六后八节奏。
四、节奏教学
(一)请问哪位同学找到了前十六后八节奏,请举手上来指出来。
(二)教师让学生上讲台指出找到的前十六后八节奏,并延伸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教学。
(三)请问哪位同学找到了前八后十六节奏,请举手上来指出来。
(四)教师引导学生找谱子中其他学过的节奏,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节奏型。
(五)教师再带领全班用命名式节奏时值朗读法朗读全曲节奏。
五、歌词教学
(一)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二)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六、旋律教学
(一)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学唱简谱。
(二)教师进行短句与长句的旋律分句教学。
七、五声音阶教学
(一)哪位同学上来我们一起认认音?
(二)让我们一起找出这首曲子是五声音阶还是七声音阶歌曲?
(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五声音阶的学习。
八、套词教学
(一)教师运用铃鼓,进行短句与长句的套词分句教学。
(二)教师引导学生跟着琴声歌唱全曲。
九、即兴创编教学
(一)同学们,接下来老师会边画边唱小花雀,你会吗?
(二)教师引导学生边画边唱小花雀。
(三)播放《小花雀》画图视频。
(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边画边唱的创编学习,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十、总结
(一)节奏:前十六后八与前八后十六;
(二)歌曲《小花雀》;
(三)五声音阶概念;
(四)画小花雀;
(五)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和睦相处。
十一、拓展
儿歌《动物世界——狮子找朋友》
授课教师:陈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