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堂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堂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8 07: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由需求引起发明的模式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一个领域的发明产生了不平衡,会刺激其他领域相反的发明来纠正这种不平衡。”下列发明的史实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飞梭
珍妮机
B.飞梭
水力织布机
C.骡机
水力纺纱机
D.水力纺纱机
水力织布机
2.19世纪中叶,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交通工具有(  )
①汽车
②火车
③轮船
④飞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A.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B.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
C.国际生产、贸易的分工明显
D.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
4.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突破无论归因于国内市场还是出口市场,都不够全面,因为还有第三个经常被忽略的因素。这个被忽略的因素愿意“为英国制造商的利益而发动战争或进行殖民”,是“维护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条件”。这个被忽略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发明
B.自由贸易政策
C.政府干预与保护
D.强大的海上力量
5.17-19世纪,欧洲虽是铜的主要供给地,但铜的总需求量并不很大。19世纪末叶,随着世界铜需求量大增,美国开始开发铜矿,炼铜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精铜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0%。导致世界铜供给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铜产量严重不足
B.美国铜矿资源储藏丰富
C.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世界经济重心已转美国
6.“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

A.开元盛世
B.康乾盛世
C.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
7.1846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后又废除了实行近200年的《航海条例》,1846-1849年,国会还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的实施(

A.巩固了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B.促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C.使英国形成“日不落帝国
D.使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8.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主要的工人运动有(
)
①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②英国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④巴黎公社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10.下表为1841—1911年英国纺织业男工和女工人数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工业革命导致失业情况严重
B.社会转型带来就业机会增加
C.性别工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
D.产业升级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11.某个时期被冠以“大企业时代”、“大公司时代”。这个时期的许多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现象本质上属于(

A.垄断组织的发展
B.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C.生产关系的调整
D.政府经济职能的缺位
12.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一观点(
)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B.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C.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D.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13.下面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A.恩格斯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
14.圣西门提出,如果法国失去了几十个第一流的科学家、银行家,几百个最能干的商人、农夫和铁匠——这些“最主要的生产者”,这将会是巨大的不幸和灾难,整个国家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躯体”,如果法国失去了所有的王室成员、元帅、大主教、法官和一万个游手好闲的产业主,“对国家都不会造成任何政治上的损失”。材料表明(

A.当时人们对旧制度的不满
B.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制度的探索
C.法国社会混乱,政局动荡
D.圣西门实施“实业制度”设想失败
1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1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召开
B.巴黎公社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
17.马克思在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体现出马克思(

A.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B.主张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
C.具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
D.将理论运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8.为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40周年,某校高三(3)班同学举办了一次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
C.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的
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19.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是(  )
A.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世界上最早民主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政权
C.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世界上最早的工人运动
20.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
A.巴黎公社、法国大革命
B.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1—400年
45
28
62%
17
38%
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
瓦特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材料三
随着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全世界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发展,世界铁路的总长度成倍增长,汽轮普遍代替帆船,汽车、飞机迅速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摘自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处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其地位的原因。(6分)
(2)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二的瓦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发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交通工具。材料中“一系列”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6分)
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隋(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6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20:ACCCC
BACAB
CDBAD
CCCCD
21.(1)地位:领先。
原因: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繁荣,为科技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民族的交流融合;对外开放,交流借鉴;人民智慧的结晶等。
(2)观点:正确。
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发明:汽车、飞机。
影响: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等。
22.(1)条件: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2)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
(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