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而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本节课要通过常见的、熟悉的素材,推算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学习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学习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学习准备:《吨的认识》多媒体课件、《吨的认识》课堂检测题。 
课前准备:测量一下自己的体重。 
学习过程: 
一、沟通旧知、引出新知。 
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什么?你能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吗?(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6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个苹果约重150( )  一个西瓜约重3( )   
一只东北虎大约重350( )  一只大象大约重5( ) 
一只大象的质量是很重的,它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它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较大的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4、初步认识吨。 
(1)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我们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指名读。 
听了到这段话你想说什么?(庞大的动物体重要用吨做单位。) 
(2)课件出示教材插图。 
我们继续来认识吨,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吨做单位呢? 
引导学生归纳: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 )作单位。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教学例7。 
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看图:说说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千克) 
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 
引导学生归纳:1000千克也就是1吨,得出1吨=1000千克 
(2)小组活动,进一步认识吨。 
课前同学们都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都哪些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请你们来到讲台上。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25千克有多重。 
思考: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体重25千克,4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3)在课前的实践活动中,你了解到还有什么可以用吨做单位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例子。 
(4)练习: 
一头牛重500千克,()头牛重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水泥重1吨。 
一桶油重100千克,()桶油重1吨。 
一只东北虎重250千克,()只东北虎重1吨。 
2、吨与千克的换算。 
(1) 课件出示 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学生自主学习。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2)练习质疑    
①一只大象体重6000千克,是()吨。 
②一辆卡车的载质量5吨,也就是( )千克。 
③5吨=( )千克 8000千克=()吨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我的早晨 9月27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早上7:00,我就起了床,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一个70千克的鸡蛋,喝了一杯大约250克的牛奶,就背起2克重的书包匆匆忙忙上学去,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一看,发现原来是我们班体重只有20吨的瘦个子李林。于是我和他边走边聊,正准备过公路时,不巧一辆载满6千克水泥的大货车开过来了,我们只好收住脚步,让车先行。等我们跑到教室,其他同学早就在读书了。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1吨=1000千克。吨和千克的进率是1000。 
四、课堂检测: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块橡皮重约10( ), 
(2)1头猪重约120( ) 
(3)一头犀牛约重3( ) 
(3)1袋水泥重约50( ),1辆大卡车每次可以运5( )水泥。 
2、填空。 
7吨=( )千克 1600千克-600千克=( )吨 
9000千克=( )吨 1吨-400千克=( )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