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荐意见
这篇教学设计、一切从学生出发、教学理念新颖、实践性强《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主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此篇教学设计正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它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成长。针对音乐学科特点,我将新的行动纲领精神渗透在本次的教学中。
这首F大调的歌曲,歌曲非常简单,因此可以在备课时设计许多_???????????¨_的空间,让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首简单的歌曲。
在教案设计时要抓住一个重点,那就是必须以激发兴趣为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一直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角色表演、_?????¨??????_等各种手段。
首先我用练声游戏和猜谜语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角色表演——感受歌曲旋律,体验蜜蜂飞、用“lu”模唱、学习歌词、为歌曲伴奏这几个部分。在这里重点启发学生用愉快的情绪表现歌曲,也就是从情感上表现歌曲。歌曲表现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模仿小蜜蜂愉快飞翔的动作。模仿蜜蜂飞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同学们当小蜜蜂,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扮演小蜜蜂,他们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因为动是人的本能,孩子们本身就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打击_?????¨_不仅可帮助学生学习歌曲,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制造气氛。在这里我运用的是多样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音乐创编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自我表现,让他们在宽松的气氛中积极地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本课教学中的模仿练习,简单律动,情境创设歌表演以及用打击乐器伴奏都使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一创编过程使学生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小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表演《小蜜蜂》
课型 公开课
教学年级 二年级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材分析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2/4拍,F 大调。这首歌仅用五个音写成。旋律多为级进和三度音程的小跳,节奏简单、有规律。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从全曲的最高音开始,一拍一音级进而下:这是个简洁而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主题,仿佛是勤劳的小蜜蜂在振动翅膀寻找采蜜的方向。第二乐句的节奏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旋律与歌词是一字一音的结合,加上急呼吸的运用,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音乐上形成首尾呼应,仿佛是小蜜蜂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表现力,形象的表现音乐内涵。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打击乐器(三角铁、碰铃、手铃)头饰1个。
设计思路
我这节课的设计也是针对二年级同学现有水平、能力而设计的。突出一点就是关注每个孩子成长与进步,使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不同程度上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学分了三大块:导入部分:是采用练声游戏和谜语;学习歌曲部分:包括感受歌曲旋律,体验蜜蜂飞、用“lu”模唱、学习歌词;为歌曲伴奏这几个部分。在这里重点启发学生用愉快的情绪表现歌曲,也就是从情感上表现歌曲。歌曲表现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模仿小蜜蜂愉快飞翔的动作。简单一点就可以,重要的是要合上音乐。最后的器乐练习部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展示,他们应该能胜任。总之,通过本课教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及多元的综合练习交织在一起,应该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做练声游戏
练声曲
5 4 ▏3 0▕ 2 3 4 2 ▕ 1 0 ▕
喵 喵▕ 喵, ▕ 猜猜 我是▕ 谁? ▕
5 4 ▏3 0▕ 2 3 4 2 ▕ 1 0 ▕
喵 喵▕ 喵, ▕ 你是 小花▕ 猫! ▕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不仅能使学生提高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我还渗透了要学的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的旋律。
三、猜谜语
小虫唱歌嗡嗡嗡,
飞来飞去花丛中。
勤采花粉多酿蜜,
人人夸它爱劳动。
——小蜜蜂
老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并渗透保护益虫的教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出课题。
四、新授
1、版书课题《小蜜蜂》。
2、感受歌曲旋律,体验蜜蜂的飞舞。
(1)学生跟老师伴随音乐节奏练习“蜜蜂飞”的动作。
(2)初听音乐,并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播放歌曲伴奏)师边讲解边做动作。
(3)师带学生“练飞”(再次播放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出示歌谱
简介歌曲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F大调。(讲解调号)
4、用“lu”模唱,请学生观察旋律特点。
(1)师弹琴用“lu”范唱歌曲。
(2)师带学生用“lu”试唱。
(3)让学生跟琴用“lu” 试唱。
(4)提问:旋律有哪些特点?
(5)再次让学生用“lu”演唱。
【设计意图】用“lu”来模唱不仅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特点,还能有效地找准音准。
5、聆听歌曲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留下初步印象。
(1)播放歌曲范唱。
(2)师弹琴范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两次范唱,从而使学生教完整的感受歌曲的旋律,加强对歌曲的印象。
6、学习歌词
(1)师带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2)让学生自己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按节奏读歌词,不仅能让学生熟悉歌词,还能感知歌曲的节奏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歌曲的环节奠定基础。
(3)提问:读完歌词后,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蜜蜂?【设计意图】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知这是一只勤劳的、可爱的、无私地小蜜蜂,从而教育孩子们要保护它们,更要保护所有的益虫!还要学习小蜜蜂不怕苦的精神。
7、教唱歌曲
(1)教唱第一段。
①师弹琴范唱第一段。
师带学生分句唱第一段歌词。
注意“嗡嗡嗡”的表演,一定要形象表现出“飞”的感觉。
①完整练唱第一段歌词(师加以指导)
(2)师弹琴范唱第二、三段歌词。
(3)请学生小声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第二、三段。(师及时指导)
(4)感受歌曲的前奏与间奏。
【设计意图】分段教唱,使学生能清晰的感受歌曲前奏与间奏,分段教唱分段指导,学生易于掌握。
8、有感情的演唱《小蜜蜂》(播放范唱)
(1)请个别同学表演“蜜蜂飞”。
(2)分组再请几个同学表演“蜜蜂飞”,确定蜂王。(播放伴唱)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蜜蜂飞”,确定蜂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来。
五、为歌曲伴奏
1、出示打击乐器,并依次介绍乐器名称。
2师示范乐器打法。(边唱边示范)
【设计意图】师示范乐器打发,采用了直观教学模式使 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掌握。
3、确定伴奏的节奏为Ⅹ 0 ▕ Ⅹ 0▕Ⅹ 0▕Ⅹ 0
并带这学生拍手打节奏。(节奏版书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节奏简单易于掌握
4、分别从各组中选几人,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范唱及伴奏音乐)
5、完整的跟老师的琴声边唱边伴奏。
【设计意图】完整的表现这首歌曲有唱有伴奏,学生 都能参与进来,都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六、小结
小蜜蜂不仅勤劳,而且给人们创造了甜蜜的生活,我们要像小蜜蜂那样辛勤地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伴随音乐,跟着“小蜂王”,一起飞出教室,到花园中采蜜去吧!(播放伴奏音乐,边唱边飞出教室)
七.布置作业 1. 有机会仔细观察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
2.要保护益虫!
3.回家把《小蜜蜂》这首歌唱给你的家人听听!
板书设计
小 蜜 蜂
勤 劳 无 私 可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