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课件(共27+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课件(共27+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8 09:18:33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儒林外史》名著复习
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鲁迅
讽刺艺术
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闲斋老人
讽刺艺术
冷峻的白描
鲜明的对比
戏剧性的突转
艺术的夸张
冷峻的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加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着日头,缓步上岸;那头上珍珠的白光,直射多远,裙上环佩,叮叮当当的响。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明
鲜明的对比
两人见是老师的位,恭恭敬敬,同拜了几拜;又同和尚走到后边屋里,周先生当年设帐的所在,见两扇门开着,临了水次,那对过河滩塌了几尺,这边长出些来。……只有堂屋中间墙上还是周先生写的联对,红纸都久已贴白了,上面十个字是:“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梅玖指着向和尚道:“还是周大老爷的亲笔,你不该贴在这里,拿些水喷了,揭下来,裱一裱收着才是。”和尚应诺,连忙用水揭下,弄了一会。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严监生
名大位,字致中
名大育,字致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严贡生
戏剧性的突转
“突转”是戏剧结构技巧术语,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有时也用于文章剧情突然转变。
方六老爷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便有一个卖花牙婆,姓权,大着一双脚,走上阁来,哈哈笑道:“我来看老太太入祠!”方六老爷笑容可掬,同他站在一处,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方六老爷拿手一宗一宗的指着说与他听。权卖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艺术的夸张
范进中举
周进撞号板
虚设人头会
……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鲁迅
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
——茅盾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在作者所生活的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写作背景
1701年,出生于“一门两鼎甲,三代六进士”的官僚地主家庭,出嗣给长房吴霖起为嗣子;幼即颖异,善记诵,诗赋援笔立成;
18岁,中秀才,到赣榆县父亲任所,随侍左右,知晓父亲去官始末;
23岁,被罢职回家的父亲去世,族人抢夺财产,因激愤而偏激,不重钱财;
29岁,应滁州试(乡试预考)时,被主考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不中。
33岁,迁居南京,寄居秦淮水亭,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晚年自号“秦淮寓客”。
36岁,安徽巡抚赵国麟力荐其赴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疾坚辞不受。
54岁,醉酒辞世,由朋友购棺装殓,归葬金陵清凉山下。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
,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著有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
吴敬梓(1701-1754)
安徽的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吴敬梓。
——胡适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儒林外史》
人物故事
篇章结构
讽刺艺术
正面人物
反面人物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周进和范进
严贡生和严监生
杜少卿
梅玖
王惠
匡超人
马纯上
……
白描
对比
突转
夸张
楔子、主体、尾声
赏析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见长,作者运用多种讽刺手法,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请从下列讽刺手法中选择一项,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赏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A.运用白描进行讽刺
B.运用夸张进行讽刺
C.设置矛盾冲突进行讽刺
线下作业:(共27张PPT)
《儒林外史》名著复习
中国作品:
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世说新语》《儒林外史》《镜花缘》
《骆驼祥子》《呼兰河传》《俗世奇人》
其他:《朝花夕拾》《傅雷家书》《艾青诗选》
外国作品:
小说:《格列佛游记》《简·爱》《海底两万里》
《老人与海》《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他:《名人传》《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
中国作品:
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世说新语》《儒林外史》《镜花缘》
《骆驼祥子》《呼兰河传》《俗世奇人》
其他:《朝花夕拾》《傅雷家书》《艾青诗选》
外国作品:
小说:《格列佛游记》《简·爱》《海底两万里》
《老人与海》《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他:《名人传》《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每章回前面的标题由单句或双句组成,概括该章回的主要内容,称为“回目”。
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鲁迅
讽刺
篇章结构
人物故事
讽刺艺术
篇章结构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楔子
主体
尾声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篇章结构
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闲斋老人序
梅玖、牛浦郎
匡超人、严贡生
娄公子、景兰江、杜慎卿
人物故事
科举制度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明清科举考试流程
人物故事
周进和范进
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原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每年酬金十二两银子;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
1两银子=10钱银子=100分银子=850个铜钱
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指铜钱)吃了一碗面。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梅玖
“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
“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
“像我这周长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的了?”
“秀才,指日就是。”
王惠
彼此说著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王举人也不让周进,自己坐著吃了,收下碗去。随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安置后,各自歇宿。
  
次早,天色已晴,王举人起来洗了脸,穿好衣服,拱一拱手,上船去了。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周进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
(周进)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胡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周进、范进
进阶仕途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qú)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的?”范学道(范进)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qú)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的?”范学道(范进)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严监生和严贡生
严致和……见哥子又不在家,不敢轻慢,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忙着小厮去请两位舅爷来商议。
严二老官连在衙门使费共用去了十几两银子,官司已了。
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并不见效。
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
人物故事
霸道乡里的泼皮无赖
“这是亡弟不济。若是我在家,和汤父母说了;把王小二、黄梦统,这两个奴才,腿也砍折了。一个乡绅人家,由得百姓如此放肆?”
——严贡生
名副其实的吝啬鬼
王仁道:“老大而今越发离奇了。我们至亲,一年中也要请他几次,却从不曾见他家一杯酒。想起还是前年出贡竖旗杆,在他家里扰过一席。”王德愁著眉道:“那时我不曾去。他为出了一个贡,拉人出贺礼,把总甲、地方都派分子,县里狗腿差是不消说,弄了有一二百吊钱。还欠下厨子钱,屠户肉案子上的钱,至今也不肯还。过两个月在家吵一回,成什么模样!”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那日将到了高要县,不过二三十里路了,严贡生坐在船上,忽然一时头晕上来,两眼昏花,口里作恶心,哕出许多清痰来。来富同四斗子一边一个,架着膊子,只是要跌。严贡生口里叫道:“不好!不好!”叫四斗子快丢了,去烧起一壶开水来。四斗子把他放了睡下,一声不倒一声的哼。四斗子慌忙同船家烧了开水,拿进舱来。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将肚子揉着,放了两个大屁,登时好了。剩下几片云片糕,搁在后鹅口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扶着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严贡生只作不看见。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六亲不认的白眼狼
“我家二相公,明日过来承继了,是你们的新主人,须要小心伺候。赵新娘是没有儿女的,二相公只认得他是父妾,他也没有还占著正屋的……彼此也要避个嫌疑:二相公称呼他‘新娘’,他叫二相公、二娘是‘二爷’‘二奶奶’。再过几日,二娘来了,是赵新娘先过来拜见,然后二相公过去作揖。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差错不得的。你们个人管的田房、利息账目,都连夜攒造清完,先送与我逐细看过,好交与二相公查点;比不得二老爷在日,小老婆当家……”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杜少卿
“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装病拒绝出仕
蔑视科举,无视功名富贵
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
人物故事
尊重妇女,反对歧视摧残
“今虽老而丑,我固反见其姣且好也。”
“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
又过了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杜少卿道:“这个使得。”当下叫了几乘轿子,约姚奶奶做陪客,两三个家人婆娘都坐了轿子跟着。……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重情重义,不分贵贱
扶危济困,仗义疏财
杜少卿较之传统的贤儒有着狂放不羁的性格,少了些迂阔古板;较之六朝名士,又有着传统的道德操守,少了些颓唐放诞。他是一个既有传统品德又有名士风度的人物,既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又闪耀着时代精神,带有个性解放色彩,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格,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追求道德和才华互补的人生理想。
作品
类别
人物
类别
人物
主要形象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次要形象
娄焕文
郭铁山
胡屠户
(1)
形象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2)
形象
严贡生
牛浦郎
景兰江
热衷科考的形象
(3)

范进
匡超人
不屑科考的形象
虞育德
庄绍光
(4)

《儒林外史》
正面
反面
周进
杜少卿
线下作业:
1.分析小说结构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却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主线人物和事件,而是由独立的叙事单元组成。这样的结构形式会不会不够严密呢?结合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2.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本课所讲内容,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分析其形象特征及讽刺意义。
推荐:A.周进
B.匡超人
C.鲁小姐
D.马纯上
E.庄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