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时必修3第一章统计复习与小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结与复习,梳理本章知识内容,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例题的讲解、讨论和进一步的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统计知识的梳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归纳与例题分类探析
1、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
2、样本分布估计总体分:(1)扇形图;
(2)条形图;(3)折线图;(4)茎叶图;(5)频率分布表;(6)直方图;
(7)散点图。
3、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特征数
:(1)平均数
(2)方差
(3)众数
(4)中位数
4、线性回归方程。
5、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总体:在统计中,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6、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某个量去估计总体的某个量。
7、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相等。(1)简单随机抽样
(抽签法、随机数法)(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
(1)、抽签法步骤①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
编号(号码可从0到N-1)。②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③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④抽签时,每次从中抽出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⑤抽出样本。
(2)、随机数表法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编号时位数要一样);②选定开始的数字;③按照一定的规则读取号码;④取出样本
(3).系统抽样步骤:①
编号,随机剔除多余个体,重新编号;②
分段
(段数等于样本容量)样本距
k=N/n;③
抽取第一个个体编号为i
(i<=k)④依预定的规则抽取余下的
个体编号为i+k,
i+2k,
…。
(4).分层抽样步骤:①
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层;②
计算各层的个体数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抽样比k=n/N;③
按比例确定各层应抽取的样本数目;④
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例1、某校高中三年级的295名学生已经编号为1,2,……,295,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按1:5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并写出过程。
[分析]按1:5分段,每段5人,共分59段,每段
抽取一人,关键是确定第1段的编号。
解:按照1:5的比例,应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295÷5=59,我们把259名同学分成59组,每组5人,第一组是编号为1~5的5名学生,第2组是编号为6~10的5名学生,依次下去,59组是编号为291~295的5名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第一组5名学生中抽出一名学生,不妨设编号为k(1≤k≤5),那么抽取的学生编号为k+5L(L=0,1,2,……,58),得到59个个体作为样本,如当k=3时的样本编号为3,8,13,……,288,293。
例2、一个地区共有5个乡镇,人口3万人,其中人口比例为3:2:5:2:3,从3万人中抽取一个300人的样本,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知这种疾病与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关,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并写出具体过程。
解:因为疾病与地理位置和水土均有关系,所以不同乡镇的发病情况差异明显,因而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1)将3万人分为5层,其中一个乡镇为一层。
(2)按照样本容量的比例随机抽取各乡镇应抽取的样本。
300×(3/15)=60(人),300×(2/15)=40(人),300×(5/15)=100(人)
,300×(2/15)=40(人),300×(3/15)=60(人),
因此各乡镇抽取人数分别为60人、40人、100人、40人、60
人。
(3)将300人组到一起,即得到一个样本。
类别
抽样方式
使用范围
共同点
相互联系
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中个体数较少时
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相同
?
系统抽样
分段
按规则抽取
总体中个体数较多时
在第一段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分层
按各层比例抽取
总体中个体差异明显时
各层中抽样时采用前两种方式
分析样本,估计总体
几个公式
(
样本数据:
)
(
平均数:
)
(
标准差:
)
分析样本的分布情况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样本的茎叶图。
频率分布:是指一个样本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征:(1)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分布的总体趋势。(2)从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每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此项的概率,所有面积和为1.
做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决定组距与组数;
(组数=极差/组距);(2)将数据分组;(3)列频率分布表(分组,频数,频率);(4)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做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把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线段对应一个组的组距,然后以此线段为底作一矩形,它的高等于该组的频率/组距,这样得出一系列的矩形,每个矩形的面积恰好是该组上的频率,这些矩形就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
例3、下表给出了某校500名12岁男孩中用随机抽样得出的120人的身高(单位cm)
(1)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3)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分析:根据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解题。
解:(1)样本频率分布表如下:
(2)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3)由样本频率分布表可知身高小于134cm
的男孩出现的频率为0.04+0.07+0.08=0.19,
所以我们估计身高小于134cm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
茎叶图:1.茎叶图的概念: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做茎叶图。
2.茎叶图的特征:
(1)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2)茎叶图只便于表示量比较少的数据,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注意:相同的得分要重复记录,不能遗漏。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1、相关关系(1)概念:两个变量之间是不确定的随机关系,但两个变量之间又有关系,称为相关关系。(2)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异同点。相同点:两者均是指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不同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关系,是一种因果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的关系,也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但可能是伴随关系)。(3)相关关系的分析方向。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发现规律,对它们的关系作出判断。
2、回归直线方程(1)回归直线:观察散点图的特征,如果各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就称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的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2)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1.列表、计算
2.代入公式求a,b。3.写出直线方程。(3)利用回归直线对总体进行估计
(二)、练习:
1、某社区有500个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中等收入家庭280户,低收入家庭95户,为了调查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1个容量为100户的样本,记做①;某学校高一年级有12名女排运动员,要从中选出3个调查学习负担情况,记做②.那么完成上述2项调查应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
答案B
(A)①用简单随机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B)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C)①用系统抽样法,②用分层抽样法
(D)①用分层抽样法,②用系统抽样法
2、某公司生产三种型号的轿车,产量分别为1200辆,6000辆和2000辆.为检验该公司的产品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46辆舒畅行检验,这三种型号的轿车依次应抽取___辆.答案:6、
30
、
10
3.从甲、乙两班分别任意抽出10名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测验,其测验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12=
13.2,S22=26.26,则(
).A.甲班10名学生的成绩比乙班10名学生的成绩整齐
B.乙班10名学生的成绩比甲班10名学生的成绩整齐C.甲、乙两班10名学生的成绩一样整齐
D.不能比较甲、乙两班10名学生成绩的整齐程度
4.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众数为c,则有(
).答案:D
A.a>b>c
B.b>c>a
C.c>a>b
D.c>b>a
5.
如图,从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的学生中抽出60名,将其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79.5---89.5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
(2)估计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及格)
解:(1)频率为:0.025×10=0.25,
频数为:60×0.25=15
(2)0.015×10+0.025×10+0.03×10+0.005×10=0.75
(三)、小结
:统计.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统计初步”和高中必修课“概率”这两章内容的深入和扩展,它属于统计的基础知识,从总的方面来看,研究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二是如何对抽取的样本进行计算与分析,并据此对总体的相应情况作出判断.要领会思想方法的实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后作业:复习题一A组7、8
B组3、5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