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一课一练 含解析(优生加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一课一练 含解析(优生加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8 10: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一章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生物中,可产生抗生素的是(?? )
A.?肺炎双球菌????????????????????????????????B.?酵母菌????????????????????????????????C.?曲霉????????????????????????????????D.?青霉
2.百合花是湖州的市花。与百合花的叶肉细胞结构比较,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 )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壁
3.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X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Y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1、4、5 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 2 和 3 再放在 40 ℃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 Y 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4.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己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2组,温度、消毒棉球?????????????????????????????????????????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D.?2组,温度、细菌
5.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缺少消费者???????????????????D.?缺少分解
6.下列食品中,不是通过减少食品中含水量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的是(?? )
A.?果脯?????????????????????????????????????B.?腊肉?????????????????????????????????????C.?鱼干?????????????????????????????????????D.?罐头
7.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一方面通过过滤、沉淀工业、生活污水中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又利用细菌分解水中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水以及无机盐,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但利用细菌处理时,需向水中大量通气,原因是()
A.?说明污水中有机物必须先经过通气形成均匀混淆液体才能被细菌分解
B.?说明水中细菌是需氧细菌
C.?通入空气是杀死除细菌外其他的微生物
D.?因为氧气本身就能分解有机物
8.青霉是因为颜色而得名,其颜色来自()
A.?绿色菌丝?????????????????????????B.?青绿色孢子?????????????????????????C.?菌丝中含叶绿素?????????????????????????D.?灰尘
9.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
C.?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10.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培养基的制作配方不正确的是(? )
A.?牛肉汁与琼脂混合??????B.?牛奶与琼脂混合??????C.?蒸馏水与琼脂混合????????D.?土壤浸出液与琼脂混合
二、填空题
11.“超级细菌”曾一度引起人们关注,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质的细菌。图甲是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的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形态上分,细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图中的这种超级细菌属于________;
(2)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图乙细菌结构的________中(填字母);
(3)大多数细菌常以________的方式繁殖。
12.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
有氧呼吸: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 = 2C2H5OH+2CO2+能量
某兴趣小组成员为了探究酵母菌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已知相同条件下,分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体积相同),进行了实验。在装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气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饱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后放入装有温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记下液面的读数,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液面的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下列哪种生物有明显的区别?________。
A.水稻
B.蘑菇
C.西瓜
D.大肠杆菌
(2)若不考虑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则实验过程中量筒内的液面如何变化?________。
(3)若将装置中的温水换成冷水,重复以上实验,则量筒内液面变化的速率将________(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13.米酒是由糯米蒸熟后经过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同,其制成米酒的质量以及时间也就不同。下表是米酒的甜度与制成时间、温度的关系:
温度(℃)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制成时间(日) - 8 6 4 2 1 3 5 7 - -
米酒的甜度 - + + ++ +++ +++ ++ + + - -
(“-”表示无法制成,“+”表示米酒的甜度,“+”越多表示甜度越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是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细胞。
(2)请对照表格中的相关数据,选择适于制成米酒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填“30~40℃”或“40~50℃”)。
14.如图是一位同学用放大镜观察长了“黑毛”的馒头后,得到的真菌--根霉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孢子的是图中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吸收馒头中营养物质的是图中的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
(2)它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3)请你再写出一种常见的真菌名称:________.
15.如图为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因为具有________,酵母菌不属于动物;
(2)因为不具有________,酵母菌不属于植物;
(3)因为具有________(填标号),酵母菌不属于细菌,而属于________。
16.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
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

(1)甲、乙两组实验对照中,自变量是________。
(2)乙、丙对照实验可以说明微生物滋生需要________。
(3)甲、乙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应用到食物保存上,可以采用________法。
17.?关于细菌和真菌,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上看,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在于:细菌没有成形的________?.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是靠________?来进行生殖的,而真菌则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来繁殖后代.
18.?还记得制作发酵瓶的情形吗?看着瓶中液体冒出气泡、气球慢慢胀大,相信你也会感到自豪的.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发酵瓶,请回答:
(1)酵母菌属于________?(选填“细菌”或“真菌”);
(2)气球慢慢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________?
(3)另一位同学的发酵瓶及气球都是完好的,且气球与瓶口结合紧密,但气球还是瘪的,其实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
19.如图是两种微生物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 ]填序号,在??????填文字)
(1)字母A、B代表的生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这两种微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A只有[? ]________,而没有真正的________。
(4)从生殖方式上看,生物A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生殖,而生物B的生殖方式包括________生殖和________生殖。???????
(5)绝大多数的这两种微生物都不含叶绿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________生活。
20.如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的基因存在于图中________所指的结构中。
(2)图中1是________,它使细菌能够________。
(3)当图中________所指的结构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________,以抵抗不良环境。
(4)图中________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三、解答题
21.请用铅笔在下列相应方框中画出酵母菌结构简图,并标注出细胞各结构的名称.
22.暑假的一个星期三,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明买了爸爸和妈妈喜欢吃的桃子、梨等水果,并洗好装在干净的塑料袋里,放在厨柜里,准备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上海边玩的时候吃,没想到周末拿出来一看,好多水果都烂了,还散发出一股酒味.请分析回答:
(1)请你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小明分析一下造成水果腐烂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能使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的微生物是(? )
A.B.C.D.
(3)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果中含有酒精,腐烂后酒精流了出来
B.有人不小心将酒精洒在了水果上
C.细菌吃了水果,死亡后变成了酒精
D.酵母菌使水果发酵,将水果中的成分转化成酒精
(4)小明若想使水果保存较长的时间不腐烂,比较好的方法是(? )
A.放入冰箱中
B.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中
C.放在餐桌上
D.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在餐桌.
23.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和特殊条件.
24.请简述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25.请简述细菌菌落、霉菌菌落、真菌菌落的特点
四、实验探究题
26.某班同学做“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实验步骤如下表: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盖好封严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存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存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和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同学排除外界细菌对实验干扰的操作有________和________。
(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
(3)推测甲组同学和实验中,能和________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5)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步骤中________。
27.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饮水机出的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
【取样】他们将不同品牌的 10 桶饮用水编号为 1 至 10,分别安装在经过消毒后的 10 台同型号饮水机上,每天用采样瓶在同一时间对饮水机的冷水和热水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采样瓶均消毒)。
实验小组对采样的方案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1)________的设计较合理。
【培养】按正确方案采样后,配制培养基对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探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________。
【应用】相关部门规定桶装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50 个。通过上述探究,请你对该品牌桶装饮用水的饮用要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3)________。

28.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食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 ①? 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②? 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在A、B组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的C组与B组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9.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取2个装有等量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冷却至常温后,标记为1号、2号。
第二步:打开1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10分钟后加盖封好;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号培养皿同时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如果1号培养皿出现细菌菌落,2号培养皿不出现菌落。说明:________。
(3)本实验设计中,设置2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
30.端午节妈妈端出了香甜的米酒,香甜的米酒是怎么酿出来的?小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查阅资料得知米酒是由糯米蒸熟后经过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同,制成米酒的质量以及时间也就不同,小明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如表是他们实验测得的米酒的甜度与制成时间、温度的关系:(“-”表示无法制成,“+”表示米酒的甜度,“+”越多表示甜度越高)
温度(℃)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制成时间(日) - 8 6 4 2 1 3 5 7 - -
米酒的甜度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用开水冲洗容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整个酿制过程中要对糯米饭进行保温,保温的作用是________。
(3)对照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要想酿制香甜的米酒,最好选择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
31.人的手由于经常接触各种物品,是否沾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针对以上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不作处理
③ 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
(1)如果比较A和B,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3)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C培养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从A、B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2.夏天吃剩的饭菜很容易变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为了使剩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探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取同一餐的剩饭,等量分装到4个相同的耐高温的玻璃杯中,用塑料薄膜将杯口封好,然后分别对4个玻璃杯进行处理:①微波炉中加热1min杀菌;②高压锅盖上气阀后加热10min;③蒸锅水沸腾后加热10min;④不作任何处理。然后,将上述4个玻璃杯均放在室温的环境中,每天进行观察比较。请你思考:
(1)上述四种处理方式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2)设置第4种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_。
(3)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如果不封,结果会怎样?________。
33.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h后面团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________保持不变,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验存在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___。
34.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装置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
(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
35.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后,小敏知道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________
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
??? 20.5 ??? 2.0
??? 30.5 ??? 3.0
??? 36.0 ??? 2.5
??? 39.2 ??? 1-2
他想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表中数据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
他又猜想:“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环境。
请提出一个与上述猜想不同的,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________。
36.大蒜被人们誉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合理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随着气温的升高,买回来的猪肉容易变质,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猪肉保鲜时间较长,多数同学提出将鲜肉放在冰箱就能延长保存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方法,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的图象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保存时间 现象
甲 鲜猪肉100g 5℃ 一天 鲜猪肉不变质
乙 鲜猪肉100g 28℃ 一天 鲜猪肉变质
(1)它们提出的条件问题是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________?,甲、乙两组鲜猪肉都采用100g的原因是________?;
(3)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8.某实验小组探究“比较裸地、草地、灌丛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案如下
(1)在制备培养基时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________。
(2)表中A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________
(3)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你认为成怎样改进该探究方案?________。
(4)在观察和记录时所肴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那么,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
(5)比较1,2,3号培养皿内的菌落数,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9.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郝思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据此,请分析回答:?
(1)郝思的实验中有________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________。?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________。?
(3)你认为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作用??
(4)郝思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五、综合说理题
40.? 5月22日下午,乐清市政府携手某网络平台,为乐清农产品、海产品等进行“直播带货”某桑葚果农说:“线上销售不仅让全国各地的网友尝到了美味桑葚,也解决了疫情期桑葚的滞销难题”。有偏远地区(快递到达时间长)的网友反映桑葚腐烂,出现酸臭的味道,而近地的网友却好评连连,没有反映此问题。于是,果农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在寄回的桑葚中检验出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并查阅到以下资料:
①桑葚富含有机物,是一种酸甜爽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并其有一定的药理价值。
②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
请你根据以上材科,向果农解释邮递到偏远地区的桑葚腐烂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种化学物质。
A、肺炎双球菌经常寄生在正常人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仅部分可引起肺炎、中耳炎等疾病,它不能生产抗生素,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可用于发酵面食,不能生产抗生素,B不符合题意。
C、曲霉可用于酿酒、制醋,不能生产抗生素,C不符合题意。
D、青霉可生产青霉素,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 A
解析: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是不成形的;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3. B
解析:本实验总计有4组对照,分别是1和2,变量是温度;1和3,变量是温度;1和4,变量是抗生素X;1和5,变量是抗生素Y。
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A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信息可知,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B符合题意;
C、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那么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若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C不符合题意;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 D
解析:此题是关于食品腐 败原因的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其它条件要都一样.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 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 验,变量是细菌;
乙和丙的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条件,不是一组对照试验.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5. D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 D
解析: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果脯是用大量的糖渗出水果中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腊肉、咸鱼干都是用较多的盐渗出食品内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罐头食品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灌装法,原理是密封前灭过菌,且密封严,细菌不能进入,空气也不能进入,从而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解答时可以从保存食物方面来切入。
7. B
解析:通气是因为要提供足够的氧气,细菌需要氧气才能分解水中废物,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8. B
解析: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其实是它们孢子的颜色。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菌的生殖方式.解答时可以从青霉、曲霉的生殖方式方面来切入。
9. C
解析: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也有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它不属于分解者,故A说法错误;
B、芽孢是细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故B说法错误;
C、细菌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洋葱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故C说法正确;
D、冰箱防止腐败的原因并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而是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故D说法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细菌,学生熟记细菌的营养方式,才能准确解题。
10. C
解析: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某些细菌和真菌还需要特定的生活条件,如:乳酸菌生活在无氧的条件,有氧条件下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细菌、真菌体内不含有叶绿体,大部分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牛奶、牛肉汁、土壤浸出液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因此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也可以牛奶与琼脂混合、土壤浸出液与琼脂混合熬制,蒸馏水内没有有机物,琼脂主要起使培养液凝固的作用,细菌不能利用琼脂,因此不能用蒸馏水与琼脂混合。
二、填空题
11. (1)杆菌
(2)A
(3)分裂生殖
解析:(1)(2)细菌细胞有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其常见的结构如下图:

(1)由甲图可以看出,该细菌成杆状,所以属于杆菌。
(2)图乙中A是核区,B是细胞膜,C是细胞壁,D是荚膜,F是鞭毛,核区中含有遗传物质。
(3) 大多数细菌常以分裂方式生殖。
故答案为:(1)杆菌;(2)A;(3)分裂生殖?
12. (1)D
(2)先不变后升高
(3)减慢
解析:从酵母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酵母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1)酵母菌、蘑菇属于真菌,水稻、西瓜属于植物;真菌细胞、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因此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有明显区别。
(2)在装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气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饱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气,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跟反应物氧气体积保持一致因而液面不变;后来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气球膨胀,体积变大,导致量筒内的液面升高。
(3)若将装置中的温水换成冷水,重复以上实验,由于温度较低,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变慢,产生的二氧化碳增速变慢,气球膨胀速率变慢,则量筒内液面变化的速率将减慢。
故答案为:(1)D;(2)先不变后升高;(3)减慢
?
13. (1)真核
(2)30~40℃
解析: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发酵都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或低温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酵。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根据酒精发酵解题即可。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质内有一个大的液泡。
(2)制作米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发酵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根据图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30~40℃ 摄氏度时,发酵用的时间短,甜酒的甜度最高,因此适于制成米酒的温度范围为30~40℃。
故答案为:(1)真核(2)30~40℃
14. (1)①;③
(2)有
(3)酵母菌
解析:根据真菌的结构及其繁殖知识解题,据图可知,①是孢子囊、②是气生菌丝、③是营养菌丝。
解:(1)据图可知,①是孢子囊,内含大量的孢子;③是营养菌丝,能够从附着的物质中吸收营养物质;
(2)真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3)常见的真菌有:酵母菌、霉菌(青霉、匍枝根霉等)、食用菌(香菇、平菇等)。
故答案为:(1)①、③;(2)有;(3)酵母菌。
15. (1)细胞壁
(2)叶绿体
(3)①;真菌
解析:根据真菌的结构及其生活习性解题。据图可知,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细胞膜。
解:(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故酵母菌与动物细胞相比,酵母菌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2)因为植物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之外,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酵母菌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之外,还具有细胞壁、液泡;但没有叶绿体;
(3)细菌和真菌的本质区别是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1)细胞壁;(2)叶绿体;(3)①。
16. (1)水分
(2)有机物
(3)干藏
解析: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有机物(营养物质)等。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在甲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自变量是水分。
(2)在乙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面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变量是面包。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的原因,是由面包引起的,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有机物。
(3)甲、乙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应用到食物保存上,可以采用干藏法。
故答案为:(1)水分(2)有机物(3)干藏
17. (1)细胞核
(2)分裂生殖;孢子
解析::(1)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等,其中霉菌和蘑菇菌等大多是由大量的菌丝组成的,菌丝上面能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可以发育成新个体,所以多细胞真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故答案为:(1)细胞核;
(2)分裂生殖;孢子.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项目 形态结构 结构特点 生殖方式 营养方式 菌落

细菌 个体十分微小,宽度(或直径)约0.5~1微米;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有的有荚膜、鞭毛,有的可以形成芽孢 分裂生殖 多数异养,少数自养 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 个体大小差别较大,有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大型的多细胞个体;多数为由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少数为单细胞个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菌丝一般有隔膜 孢子生殖,有的还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 异养(寄生或腐生) 较大,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时呈现黄、褐、红、绿、黑等颜色
18. (1)真菌
(2)二氧化碳
(3)温度太低
解析::(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
(2)气球慢慢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3)另一位同学的发酵瓶及气球都是完好的,且气球与瓶口结合紧密,但气球还是瘪的,其实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太低,原因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1)真菌;
(2)二氧化碳;
(3)温度太低.
在发酵现象演示实验中,加入的酵母菌会分解水中的葡萄糖,刚开始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会出现气泡,气球不断地胀大,后来氧气被消耗干净,无氧时,酵母菌会分解水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因此去掉气球,在瓶口能嗅到淡淡的酒味.
19. (1)细菌;真菌
(2)[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⑤]细胞质
(3)[③]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核
(4)分裂;出芽;孢子
(5)异养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加速物质的交换)和未成形的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些外还有鞭毛、芽胞等特殊结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两种,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来源,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细菌繁殖速度快,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的基本结构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加速物质的交换)和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同时还含有液泡,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两种。因此,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图A是细菌,图B是真菌,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未成形的细胞核、④细胞核、⑤细胞质、⑥液泡。(1)字母A.B代表的生物分别是细菌 和真菌;(2)这两种微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⑤]细胞质;(3)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A只有[③]未成形的细胞核,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4)从生殖方式上看,生物A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而生物B的生殖方式包括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5)绝大多数的这两种微生物都不含叶绿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和功能、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同时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异同点。
20. (1)5
(2)鞭毛;运动
(3)3;芽孢
(4)4
解析:(1)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里面有遗传基因,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5DNA集中的区域,内有遗传物质。(2)1鞭毛的作用是运动,故具有鞭毛的细菌会运动。(3)当3细胞壁增厚的时候,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4)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出不去,有害的物质也进不来,故4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细菌的结构和特点。
三、解答题
21.
解析: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真菌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体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解: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22. (1)酵母菌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二氧化碳和水,而导致水果腐烂的并产生酒味.
(2)C
(3)D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水果的保鲜方法,酵母菌的发酵,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本知识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
解: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晒干、烟熏、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1)、酵母菌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二氧化碳和水,而导致水果腐烂的并产生酒味.(2)、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B、孢子囊成放射状或球状,是曲霉;C、有细胞核,有大液泡的单细胞真菌,是酵母菌;D、孢子囊成扫帚状,是青霉;如图中能使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的微生物是C酵母菌.(3)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的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 (4)水果的呼吸需要氧气,用保鲜膜包好,隔绝了氧气与水果的接触,缺氧抑制了水果的呼吸;放入冰箱中,温度低,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了水果的保鲜期.因此小明若想使水果保存较长的时间不腐烂,比较好的方法是B.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中.
故答案为:(1)酵母菌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二氧化碳和水,而导致水果腐烂的并产生酒味;(2)C(3)D(4)B
23. 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某些细菌和真菌还需要特定的生活条件,如:乳酸菌生活在无氧的条件,有氧条件下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解析: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某些细菌和真菌还需要特定的生活条件,如:乳酸菌生活在无氧的条件,有氧条件下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和特殊条件。
24.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置培养基(一般为牛肉汁+琼脂)、高温灭菌,冷却(将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菌类杀死,冷却是防止要接种的菌类被杀死)、接种(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恒温培养。
解析: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置培养基(一般为牛肉汁+琼脂)、高温灭菌,冷却(将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菌类杀死,冷却是防止要接种的菌类被杀死)、接种(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恒温培养。
本题考查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25. 细菌菌落: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常呈白色或黄色。
霉菌菌落:属于真菌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等颜色。
真菌菌落:包括霉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或几十倍。
解析:?本题考查细菌菌落、霉菌菌落、真菌菌落的特点。
四、实验探究题
26. (1)培养皿高温灭菌;无菌棉棒
(2)对比(对照)
(3)①
(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5)缺少对照实验
解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在探究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1)如果不对培养皿高温灭菌,不使用无菌棉棒,那么培养皿中和棉棒中原有的细菌会干扰实验。
(2)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存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目的是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硬币上的擦取物。
(3)从甲组同学在实验中,由(1)分析可知在①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由探究的问题及作出的假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5)甲组设置①、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对照试验,而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缺少对照组,因此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
故答案为:(1)培养皿高温灭菌;无菌棉棒;(2)对比(对照);(3)①;(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5)缺少对照实验
27. 二;5天内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变化不大,5 天后冷水中的细菌数明显增加,热水中的细 菌数变化不大;该品牌饮用水应该在开封后 5 天内饮用完或加热后饮用
解析:由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5天内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变化不大,5天后冷水中的细菌数明显增加。
①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该方案的设计较合理;
② 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探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天内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变化不大,5天后冷水中的细菌数明显增加;
③建议: 该品牌饮用水应该在开封后 5 天内饮用完或加热后饮用 。
故答案为:二; 5天内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变化不大,5 天后冷水中的细菌数明显增加,热水中的细 菌数变化不大 ; 、该品牌饮用水应该在开封后 5 天内饮用完或加热后饮用 。
28. (1)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2)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3)湿润;低温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为水分,故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2)在A、B组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干燥环境中,不发霉;潮湿环境中,发霉;故可得出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3)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可知,本实验的唯一变量为温度,其它量必须保持相同,故C组中的①是湿润条件、②是低温条件;
故答案为:(1)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2)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3)湿润、低温。
?
29. (1)教室空气中有细菌吗
(2)教室空气中有细菌
(3)对照
解析:根据细菌的结构及其生活特性知识解题。
解:(1)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可知;本实验的唯一变量为细菌;通过对照探究教师的空气中有无细菌,故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教室空气中有细菌吗?
(2)通过对照,如果1号培养皿出现细菌菌落,2号培养皿不出现菌落。说明:教室空气中有细菌;
(3)本实验设计中,设置2号培养皿的目的是与1号培养皿形成对照;
故答案为:(1)教室空气中有细菌吗?(2)教室空气中有细菌;(3)对照。
30. (1)杀死容器中原有的微生物,以免污染米酒(合理即可)
(2)让酵母菌大量繁殖
(3)30~40℃
解析: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发酵都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或低温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酵、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根据酒精发酵特征解答。
(1)实验前要用开水冲洗容器,由于开水具有杀菌作用,因此该操作是为了杀死容器中原有的微生物,以免污染米酒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整个酿制过程中要对糯米饭进行保温,保温的作用是让酵母菌大量繁殖。
(3)对照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要想酿制香甜的米酒,30~40℃时米酒甜度最高,因此最好选择的温度范围为30~40℃时。
故答案为:(1)杀死容器中原有的微生物,以免污染米酒(合理即可)(2)让酵母菌大量繁殖 (3)30~40℃
?
31. (1)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2)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干扰实验,影响实验结果
(3)确保变量唯一性(或控制变量);对照
(4)洗手前手上的细菌、真菌的数量要比洗手后多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如果比较A和B,所探究的问题是: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探究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性,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 C培养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
(4)由表格可知A培养基中的菌落比B培养基中的菌落多,因此从A、B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洗手前手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和种类都要比洗手后多。
故答案为:(1)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2)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干扰实验,影响实验结果 (3)确保变量唯一性; 对照(4)洗手前手上的细菌、真菌的数量和种类都要比洗手后多
32. (1)②
(2)做对照(或做对比)
(3)防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玻璃杯中。如果不封口就达不到灭菌的效果
解析:此题是关于研究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的探究实验题,分析题意解答。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很强,只有在高温高压下才能彻底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①时间太短,②既有高温,又有高压,③只有高温,无高压,④直接没处理,因此②最好。
(2)设置第四种方式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通过④分别于①、②、③做对照,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可以更好的保存吃剩的饭菜。
(3)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之后再做灭菌处理,然后将4个玻璃杯均放在室温的环境中进行观察,此过程中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就不能进入,如果不封口微生物就会进入,就达不到灭菌的效果了。
故答案为:(1)②(2)起对照作用(3)防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玻璃杯中,如果不封口就达不到灭菌的效果了
?
33. (1)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酵母菌含量;发酵3h后面团体积
(3)温度越高,发酵程度越高
(4)设置一个对照组(无酵母菌环境)
解析:该实验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温度,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酵母菌含量、发酵前面积体积、发酵3h后面团体积,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温度)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该实验使用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1)酵母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有机物、水等,根据题干资料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含菌量保持不变,通过控制发酵后体积观察,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发酵程度越高。
(4)该实验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因为没有对照实验,难以说明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应设置一个对照组(无酵母菌环境)。
故答案为:(1)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2)含菌量;发酵3h后面团体积(3)温度越高,发酵程度越高(4)设置一个对照组(无酵母菌环境)
?
34. (1)将装置内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杀死
(2)B
(3)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
(4)温度
(5)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实验和实验数据即可得出答案。
(1)实验中,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将装置内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杀死 。(2)分析实验可知,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4)分析实验可知,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温度。(5)分析实验可知,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故答案为:(1)将装置内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杀死 ;(2)B;(3)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4)温度;(5)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35. 成形细胞核;不支持;中;盐度
解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实验和实验数据即可得出答案。
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表中数据不支持他的假设。由图可知,甲为酸性环境,乙为碱性环境,故丙应控制成中性环境。除了探究实验中的因素之外,盐度也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
故答案为:成形细胞核;不支持;中;盐度
36. (1)大蒜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2)乙,设置了对照组
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探究大蒜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实验变量是大蒜,浸有大蒜液的圆纸片为实验组,浸有无菌水的圆纸片为对照组,37摄氏度是模拟人体的体温,培养24小时后,若浸有大蒜液的圆纸片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明显小于浸有无菌水的圆纸片周围的菌落,则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大蒜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若浸有大蒜液的圆纸片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不小于浸有无菌水的圆纸片周围的菌落,则说明大蒜不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2)设置对照实验,可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大蒜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2)甲同学实验没有对照组,乙同学实验设置了对照组,因此,乙同学设计的方案更合理。
37. (1)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吗?
(2)温度;为了保持变量的唯一性
(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
解析:(1)由题中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乙两组除了环境温度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即变量惟一,因此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问题应该是: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吗?(意思相近即可)
(2)从表格可以看出,甲和乙唯一不同的是温度,所以变量是温度,为了保持变量的唯一性,必须都选择100g猪肉.
(3)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鲜猪肉,并利用鲜猪肉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4)由表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甲组温度低鲜猪肉不变质,乙组温度高猪肉变质,可得出结论: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意思相近即可)
故答案为:(1)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吗?
(2)温度;为了保持变量的唯一性
(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
1、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
38. (1)杀死其中的细菌(或杀死其中细菌和真菌)
(2)接种
(3)设置重复组(或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
(4)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顺序不可颠倒)
(5)裸地处的菌落最多,草地处次之,灌丛处最少(或灌丛减菌、杀菌能力最强,草地次之,裸地最弱)
解析:①配制培养基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培养皿的表面、培养基中可能混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如不把它们除去,就不能确定长出的菌落是不是接种的微生物繁殖形成的;因此,在接种前,必须把培养皿、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高温灭菌的目的就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避免影响实验.
②池水中带有细菌或真菌,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接触培养基,就会将池水中的微生物种植到培养基中,表中A这一过程就是接种.接种后,要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以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③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可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
④细菌是单细胞个体,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也有的真菌具有出芽生殖等生殖方式.
⑤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说明空气里有多种细菌和真菌.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9. (1)两;甲和乙
(2)甲
(3)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酒曲中除了酵母菌,还有其它杂菌
解析:(1)甲和乙除了酒曲这个条件不一样,其它什么条件都一样,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标准,因此甲和乙是一组对照实验;甲和丙除了糯米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也是一组对照实验。(2)甲中既有糯米,又有酒曲的发酵作用,同时也密封确保无氧,使得酒曲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乙中无酒曲,米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不能被进一步分解产生酒精;甲中无糯米,酒曲不能对此分解产生酒精,因此能产生酒的应该是甲。(3)在制酒的过程中,酵母菌先是分解米中的淀粉产生葡萄糖,进一步再把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4)做酒的关键是干净,不能有其它杂菌的掺入,因此整个过程要保持清洁,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洗,严谨油污,以防止杂菌的污染,使酒出现酸味.郝思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还带有酸味,则空气中的杂菌不能进入,那么只能是酒曲不纯,除了有酵母菌外,还有其它杂菌。
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记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尤其是酵母菌的作用。
五、综合说理题
40.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一章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生物中,可产生抗生素的是(?? )
A.?肺炎双球菌????????????????????????????????B.?酵母菌????????????????????????????????C.?曲霉????????????????????????????????D.?青霉
2.百合花是湖州的市花。与百合花的叶肉细胞结构比较,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 )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壁
3.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X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Y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1、4、5 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 2 和 3 再放在 40 ℃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 Y 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4.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己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2组,温度、消毒棉球?????????????????????????????????????????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D.?2组,温度、细菌
5.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袋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缺少消费者???????????????????D.?缺少分解
6.下列食品中,不是通过减少食品中含水量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的是(?? )
A.?果脯?????????????????????????????????????B.?腊肉?????????????????????????????????????C.?鱼干?????????????????????????????????????D.?罐头
7.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一方面通过过滤、沉淀工业、生活污水中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又利用细菌分解水中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水以及无机盐,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但利用细菌处理时,需向水中大量通气,原因是()
A.?说明污水中有机物必须先经过通气形成均匀混淆液体才能被细菌分解
B.?说明水中细菌是需氧细菌
C.?通入空气是杀死除细菌外其他的微生物
D.?因为氧气本身就能分解有机物
8.青霉是因为颜色而得名,其颜色来自()
A.?绿色菌丝?????????????????????????B.?青绿色孢子?????????????????????????C.?菌丝中含叶绿素?????????????????????????D.?灰尘
9.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
C.?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10.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培养基的制作配方不正确的是(? )
A.?牛肉汁与琼脂混合????????B.?牛奶与琼脂混合????????C.?蒸馏水与琼脂混合????????D.?土壤浸出液与琼脂混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3分)
11.“超级细菌”曾一度引起人们关注,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质的细菌。图甲是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的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形态上分,细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图中的这种超级细菌属于________;
(2)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图乙细菌结构的________中(填字母);
(3)大多数细菌常以________的方式繁殖。
12.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
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无氧呼吸: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某兴趣小组成员为了探究酵母菌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已知相同条件下,分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体积相同),进行了实验。在装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气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饱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后放入装有温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记下液面的读数,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液面的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下列哪种生物有明显的区别?________。
A.水稻
B.蘑菇
C.西瓜
D.大肠杆菌
(2)若不考虑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则实验过程中量筒内的液面如何变化?________。
(3)若将装置中的温水换成冷水,重复以上实验,则量筒内液面变化的速率将________(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13.米酒是由糯米蒸熟后经过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同,其制成米酒的质量以及时间也就不同。下表是米酒的甜度与制成时间、温度的关系:
温度(℃)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制成时间(日) - 8 6 4 2 1 3 5 7 - -
米酒的甜度 - + + ++ +++ +++ ++ + + - -
(“-”表示无法制成,“+”表示米酒的甜度,“+”越多表示甜度越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是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细胞。
(2)请对照表格中的相关数据,选择适于制成米酒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填“30~40℃”或“40~50℃”)。
14.如图是一位同学用放大镜观察长了“黑毛”的馒头后,得到的真菌--根霉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孢子的是图中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吸收馒头中营养物质的是图中的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
(2)它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3)请你再写出一种常见的真菌名称:________.
15.如图为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因为具有________,酵母菌不属于动物;
(2)因为不具有________,酵母菌不属于植物;
(3)因为具有________(填标号),酵母菌不属于细菌,而属于________。

16.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
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

(1)甲、乙两组实验对照中,自变量是________。
(2)乙、丙对照实验可以说明微生物滋生需要________。
(3)甲、乙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应用到食物保存上,可以采用________法。
17.?关于细菌和真菌,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上看,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在于:细菌没有成形的________?.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是靠________?来进行生殖的,而真菌则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来繁殖后代.
18.?还记得制作发酵瓶的情形吗?看着瓶中液体冒出气泡、气球慢慢胀大,相信你也会感到自豪的.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发酵瓶,请回答:
(1)酵母菌属于________?(选填“细菌”或“真菌”);
(2)气球慢慢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________?
(3)另一位同学的发酵瓶及气球都是完好的,且气球与瓶口结合紧密,但气球还是瘪的,其实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
19.如图是两种微生物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 ]填序号,在??????填文字)
(1)字母A、B代表的生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这两种微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A只有[? ]________,而没有真正的________。
(4)从生殖方式上看,生物A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生殖,而生物B的生殖方式包括________生殖和________生殖。???????
(5)绝大多数的这两种微生物都不含叶绿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________生活。
20.如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的基因存在于图中________所指的结构中。
(2)图中1是________,它使细菌能够________。
(3)当图中________所指的结构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________,以抵抗不良环境。
(4)图中________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三、解答题(共5题;共31分)
21.请用铅笔在下列相应方框中画出酵母菌结构简图,并标注出细胞各结构的名称.
22.暑假的一个星期三,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明买了爸爸和妈妈喜欢吃的桃子、梨等水果,并洗好装在干净的塑料袋里,放在厨柜里,准备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上海边玩的时候吃,没想到周末拿出来一看,好多水果都烂了,还散发出一股酒味.请分析回答:
(1)请你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小明分析一下造成水果腐烂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能使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的微生物是(? )
A.
B.
C.
D.
(3)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果中含有酒精,腐烂后酒精流了出来
B.有人不小心将酒精洒在了水果上
C.细菌吃了水果,死亡后变成了酒精
D.酵母菌使水果发酵,将水果中的成分转化成酒精
(4)小明若想使水果保存较长的时间不腐烂,比较好的方法是(? )
A.放入冰箱中
B.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中
C.放在餐桌上
D.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在餐桌.
23.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和特殊条件.
24.请简述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25.请简述细菌菌落、霉菌菌落、真菌菌落的特点
四、实验探究题(共14题;共63分)
26.某班同学做“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实验步骤如下表: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盖好封严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存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存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和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同学排除外界细菌对实验干扰的操作有________和________。
(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
(3)推测甲组同学和实验中,能和________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5)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步骤中________。
27.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饮水机出的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
【取样】他们将不同品牌的 10 桶饮用水编号为 1 至 10,分别安装在经过消毒后的 10 台同型号饮水机上,每天用采样瓶在同一时间对饮水机的冷水和热水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采样瓶均消毒)。
实验小组对采样的方案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1)________的设计较合理。
【培养】按正确方案采样后,配制培养基对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探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________。
【应用】相关部门规定桶装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50 个。通过上述探究,请你对该品牌桶装饮用水的饮用要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3)________。

28.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食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 ①? 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②? 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在A、B组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的C组与B组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9.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取2个装有等量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冷却至常温后,标记为1号、2号。
第二步:打开1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10分钟后加盖封好;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号培养皿同时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如果1号培养皿出现细菌菌落,2号培养皿不出现菌落。说明:________。
(3)本实验设计中,设置2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
30.端午节妈妈端出了香甜的米酒,香甜的米酒是怎么酿出来的?小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查阅资料得知米酒是由糯米蒸熟后经过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同,制成米酒的质量以及时间也就不同,小明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如表是他们实验测得的米酒的甜度与制成时间、温度的关系:(“-”表示无法制成,“+”表示米酒的甜度,“+”越多表示甜度越高)
温度(℃)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制成时间(日) - 8 6 4 2 1 3 5 7 - -
米酒的甜度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用开水冲洗容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整个酿制过程中要对糯米饭进行保温,保温的作用是________。
(3)对照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要想酿制香甜的米酒,最好选择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
31.人的手由于经常接触各种物品,是否沾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针对以上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不作处理
③ 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
(1)如果比较A和B,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3)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C培养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从A、B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2.夏天吃剩的饭菜很容易变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为了使剩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探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取同一餐的剩饭,等量分装到4个相同的耐高温的玻璃杯中,用塑料薄膜将杯口封好,然后分别对4个玻璃杯进行处理:①微波炉中加热1min杀菌;②高压锅盖上气阀后加热10min;③蒸锅水沸腾后加热10min;④不作任何处理。然后,将上述4个玻璃杯均放在室温的环境中,每天进行观察比较。请你思考:
(1)上述四种处理方式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2)设置第4种方式的目的是________。
(3)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如果不封,结果会怎样?________。
33.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h后面团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________保持不变,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验存在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________。
34.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装置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

(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

35.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后,小敏知道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________
他想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
??? 20.5 ??? 2.0
??? 30.5 ??? 3.0
??? 36.0 ??? 2.5
??? 39.2 ??? 1-2
表中数据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
他又猜想:“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环境。
请提出一个与上述猜想不同的,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________。
36.大蒜被人们誉为天然“抗生素”。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吗?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实验前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匀地接种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为无菌区,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合理并简述理由。________。
37.?随着气温的升高,买回来的猪肉容易变质,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猪肉保鲜时间较长,多数同学提出将鲜肉放在冰箱就能延长保存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方法,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的图象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保存时间 现象
甲 鲜猪肉100g 5℃ 一天 鲜猪肉不变质
乙 鲜猪肉100g 28℃ 一天 鲜猪肉变质
(1)它们提出的条件问题是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________?,甲、乙两组鲜猪肉都采用100g的原因是________?;
(3)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8.某实验小组探究“比较裸地、草地、灌丛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案如下
(1)在制备培养基时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________。
(2)表中A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________
(3)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你认为成怎样改进该探究方案?________。
(4)在观察和记录时所肴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那么,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
(5)比较1,2,3号培养皿内的菌落数,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9.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郝思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据此,请分析回答:?
(1)郝思的实验中有________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________。?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________。?
(3)你认为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作用??
(4)郝思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五、综合说理题(共1题;共5分)
40.? 5月22日下午,乐清市政府携手某网络平台,为乐清农产品、海产品等进行“直播带货”某桑葚果农说:“线上销售不仅让全国各地的网友尝到了美味桑葚,也解决了疫情期桑葚的滞销难题”。有偏远地区(快递到达时间长)的网友反映桑葚腐烂,出现酸臭的味道,而近地的网友却好评连连,没有反映此问题。于是,果农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在寄回的桑葚中检验出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并查阅到以下资料:
①桑葚富含有机物,是一种酸甜爽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并其有一定的药理价值。
②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
请你根据以上材科,向果农解释邮递到偏远地区的桑葚腐烂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种化学物质。
A、肺炎双球菌经常寄生在正常人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仅部分可引起肺炎、中耳炎等疾病,它不能生产抗生素,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可用于发酵面食,不能生产抗生素,B不符合题意。
C、曲霉可用于酿酒、制醋,不能生产抗生素,C不符合题意。
D、青霉可生产青霉素,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 A
解析: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是不成形的;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3. B
解析:本实验总计有4组对照,分别是1和2,变量是温度;1和3,变量是温度;1和4,变量是抗生素X;1和5,变量是抗生素Y。
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A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信息可知,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B符合题意;
C、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那么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若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C不符合题意;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 D
解析:此题是关于食品腐 败原因的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其它条件要都一样.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 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 验,变量是细菌;
乙和丙的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条件,不是一组对照试验.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5. D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 D
解析: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果脯是用大量的糖渗出水果中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腊肉、咸鱼干都是用较多的盐渗出食品内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罐头食品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灌装法,原理是密封前灭过菌,且密封严,细菌不能进入,空气也不能进入,从而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解答时可以从保存食物方面来切入。
7. B
解析:通气是因为要提供足够的氧气,细菌需要氧气才能分解水中废物,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8. B
解析: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其实是它们孢子的颜色。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菌的生殖方式.解答时可以从青霉、曲霉的生殖方式方面来切入。
9. C
解析: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也有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它不属于分解者,故A说法错误;
B、芽孢是细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故B说法错误;
C、细菌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洋葱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故C说法正确;
D、冰箱防止腐败的原因并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而是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故D说法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细菌,学生熟记细菌的营养方式,才能准确解题。
10. C
解析: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某些细菌和真菌还需要特定的生活条件,如:乳酸菌生活在无氧的条件,有氧条件下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细菌、真菌体内不含有叶绿体,大部分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牛奶、牛肉汁、土壤浸出液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因此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也可以牛奶与琼脂混合、土壤浸出液与琼脂混合熬制,蒸馏水内没有有机物,琼脂主要起使培养液凝固的作用,细菌不能利用琼脂,因此不能用蒸馏水与琼脂混合。
二、填空题
11. (1)杆菌
(2)A
(3)分裂生殖
解析:(1)(2)细菌细胞有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其常见的结构如下图:

(1)由甲图可以看出,该细菌成杆状,所以属于杆菌。
(2)图乙中A是核区,B是细胞膜,C是细胞壁,D是荚膜,F是鞭毛,核区中含有遗传物质。
(3) 大多数细菌常以分裂方式生殖。
故答案为:(1)杆菌;(2)A;(3)分裂生殖?
12. (1)D
(2)先不变后升高
(3)减慢
解析:从酵母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酵母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1)酵母菌、蘑菇属于真菌,水稻、西瓜属于植物;真菌细胞、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因此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有明显区别。
(2)在装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气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饱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气,酵母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