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3 跷跷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3 跷跷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8 11: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跷跷板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比轻重。(教材第22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物体间的轻重比较过程。
2.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3.结合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难点:学会用不同方法比较多个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天平、铅球、皮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动物的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最上面的情境图)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你能说说它们在干什么吗?(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它们谁最重,谁最轻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比较轻重。(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学习新课
1.说一说。
(1)师:谁能说一说,玩跷跷板时,低下去的一端重还是翘上去的一端重?(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幅图中的跷跷板分别被谁压下去了。根据玩跷跷板的经验可知,下沉的一端重,上翘的一端轻。
(2)师:狮子和老虎在玩跷跷板时,狮子所坐的一端下沉,而老虎所坐的一端却向上翘起,所以谁比较重?老虎和豹子玩跷跷板呢?谁重?(学生齐答)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轻重是相对而言的,并进行简单的推理:狮子比老虎重,老虎又比豹子重,所以狮子最重,豹子最轻。
2.掂一掂。
(1)师:淘气和笑笑正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同学们,快拿出你的文具盒和数学书也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谁重谁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掂一掂”情境图)
教师组织学生拿起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掂一掂,并向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沉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重一些,拿着它觉得省力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轻一些。
(3)师: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称一称,说一说。
(1)师:物体轻重差别比较大时我们放在手上掂掂就能感觉出谁轻谁重了,但是如果感觉差不多呢?怎么比较它们的轻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天平称一称)
(2)教师拿出天平,在两边放上不同的物体,学生观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天平向哪端倾斜,就说明哪端的物体重一些,而翘起的那一端的物体就轻一些。
(4)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物体的轻重情况,比如“什么比什么轻,什么比什么重”。
4.圈一圈。
(1)教师拿出一个铅球和一个皮球(铅球比皮球小),提问:这两个球,哪个比较大?(学生齐答)
(2)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再猜测两个球谁轻谁重。
(3)组织学生用天平称一称,再说说谁轻谁重。
(4)教师强调:物体的大小一般通过观察就能判断出来,但是物体的轻重不是靠观察来分辨的。轻重和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5.小结。
教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跷跷板比较,也可以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如称、天平等)来比较。(板书)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2题。(教师指名学生看图独立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分小组交流,并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比较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跷跷板比较,也可以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如称、天平等)来比较。
板书设计
1.教材以儿童经常接触又非常喜欢的玩跷跷板的情境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了轻重之分,抽象出了轻重的概念。所以教学本节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物体有轻有重,再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用手掂一掂比较轻重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比较质量差不多的物体,使他们感到此时用手掂一掂是比较不了轻重的,由此引入天平这个称物体质量的工具。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逐步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多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尤其是让学生尝试解释判断物体轻重的思维过程,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观察下图,在重的物体后面的(  )里画“√”,在轻的物体后面的(  )画“×”。 
分析:天平平衡→2个=3个→1个比1个重。
解答:(√) (×)
解法归纳:同样重的两堆物体,哪堆的个数多,其单个物体的质量就轻;哪堆的个数少,其单个物体的质量就重。
相关知识阅读
曹冲称象
有一次,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送到的那天,曹操带领官员们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欣赏。他们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头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谁有办法称一称?”嘿!这么大个的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一人说:“只有造一杆非常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人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来称。”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它有多重,结果把它给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一个小孩从人群里走出来,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子,可以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的小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艘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印子,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印子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了,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