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1 一共有多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1 一共有多少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8 11:0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加法的意义和5以内的加法。(教材第24~25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3.通过教师引导、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桌合作交流,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圆片、小棒、三角形。
学生准备:圆片、小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组织学生在桌面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边摆边说一说分别用数字几表示,并在练习本上书写出来。
2.要求学生将摆好的3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
师:像这样的,已知两堆物品,求一共有多少,怎么计算呢?这就要用到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加法。(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上面的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女孩的手,看一看,数一数她的左手有几支铅笔?她的右手有几支铅笔呢?(学生独立观察,数一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课件反复演示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并在一起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合并在一起表达的意思。
师:女孩在做什么?你能模仿她也这样做一做吗?
教师指导学生边说边做,做到手口一致。例如:我的一只手上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上拿了2支铅笔,合起来有几支铅笔?
2.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刚的操作,我们左手拿了3支铅笔,右手拿了2支铅笔,合在一起,一共多少支呢?你能帮忙算一算吗?(学生独自操作思考后,小组内说一说,派代表汇报)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
①按1,2,3,4,5的顺序来数。
②在3的后面接着数4,5。
③直接把2和3合起来。
……
提示: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不同的数数方法,对这些正确的不同方法都要及时给予肯定。
(2)引导学生再说说图意,边演示边说。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谁能解释一下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
(3)师:图上的动物是什么?你能说说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中间的熊猫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图中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2只熊猫在玩球。
师:一共有几只熊猫?
教师组织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片或小棒)来代替熊猫,摆一摆,数一数。
注意引导学生边摆边说,可以先与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4)认识加法算式。
课件出示算式:3+2=5。(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并提出问题:你会读吗?知道每个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算式中的每部分和情境图中对应的地方,并介绍加号、等号、算式的读法等。
3+2=5……总数
?
加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读作:3加2等于5。(板书)
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3+2=5”表示的意义,并找一找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表示。最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这个算式,体会用算式来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4.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问题“摆一摆,算一算。”中及三幅主题图)
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逐一说明图意。
师:请同学们运用圆片、小棒等学具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亲身感受把两部分学具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表示的意义。(学生独立操作,完成计算)
提示:因为学生对计算掌握的程度可能不同,所以不论他们是计算出来,还是通过看图直接抽象出算式、得到结果,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2)(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试一试”问题“一共有多少?”及主题图)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左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交警的左边有3辆小汽车,右边有1辆汽车。
师:那图中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呢?你是如何计算的?(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3+1=4。
师:观察右图,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右图的计算。
学生先观察图并数数,将所得的数数结果填写出来。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师: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1+4=5”来表示?(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试一试”问题“说一说。”)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点评。
5.教师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运用学具或操作来说一说加法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师:怎样计算5以内的数的加法呢?(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派代表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计算5以内的数的加法时,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和图示法等。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2=5 2+2=4 3+2=5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 2 3 5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1.3+2=5……总数
?
加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读作:3加2等于5。
2.计算5以内的数的加法时,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和图示法等。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了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知道比大小后进行教学的。根据教材上的情境图,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同时引导学生小组交流,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加法的意义,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试一试”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会根据图意写出加法算式。反过来,也能通过加法算式找到适用的问题情境,提高了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水平,以及对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下面的△和○分别表示几?
△+○=3   ○+○=4
△=(  ) ○=(  )
分析:
→○=2
→△=1
解答:1 2
解法归纳:先用数的组成算出其中一种图形表示的数,再将这个数代入另一个算式中,计算出另一种图形表示的数。
相关知识阅读
加法是怎样定义的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的运算方法,叫加法。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加得的结果叫和。例如:2+3=5,在这个加法算式中,2与3都是加数,5是和。符号“+”叫加号,读作加。
加法还可以从序数理论中进行定义。
序数理论:?如果数a与数b都是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数a之后再数出b个数来,恰好对应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叫a与b的和,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叫加法。记作:a+b=c;读作:a加b等于c。a与b都叫加数。符号“+”叫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