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2 还剩下多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2 还剩下多少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8 11:1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还剩下多少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减法的意义和5以内的减法。(教材第27~28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3.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理解他人思路的能力,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圆片。
学生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数。(学生独立完成)
2.你能根据2和3的组成情况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吗?(学生先说算式,再集体交流)
师:“2+1=3”表示什么意思?除了加法之外你还知道什么算法?(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
二、学习新课
1.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师:有关减法的知识,你们都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在学习减法之前,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引导学生答出:减号)
师:对,它就是减号。减号表示“去掉、减掉”的意思,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做减法了。
2.建立减法的概念。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问题“树上还剩几个苹果?说一说,数一数。”及主题图)
教师引导并提问:
①树上原来有几个苹果?
②掉下去了几个?
③树上还剩几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图意: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求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2)师: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树上原有5个苹果,掉了2个,就是从5个里面去掉2个,应该用减法算式“5-2”来表示。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5”表示什么?
②为什么要把5写在减号前面?
③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几个?
④5减2等于几?
⑤谁会读这个算式?(学生试读)
⑥“5-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讲解并板书:
5-2=3……剩下的部分
?
减号(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
读作:5减2等于3。
3.进一步理解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问题“还剩几块奶酪?说一说,数一数。”及主题图。
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后,提出问题:图中画了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原来有5块奶酪,小老鼠搬走了2块,求还剩几块奶酪。
师: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圆片摆出来吗?(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得出答案:还剩3块奶酪)
师:你是怎么知道还剩3块奶酪的?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用画图和数数的方式表达)
5个,划去2个,还剩3个。
所以还剩3块奶酪。
教师提示:数剩下的奶酪的块数时,要数没被斜线划去的的个数。
(2)(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问题“画一画,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察示例,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第一幅图:

从总数5里去掉4

5-4=1
第二幅图:

从总数4里去掉一部分

划去几个,就用4减几

4-3=1或4-2=2或4-1=3
第三幅图与第二幅图的列式方法相同。
4.巩固练习。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左图,你观察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试一试”问题“还剩下多少?”及主题图)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左图中开始的盘中有4个苹果,被刺猬带走了1个苹果,盘中还剩3个苹果。
师:根据盘中苹果的变化,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
教师板书:4-1=3。
师:通过左图的学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右图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师: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1=3”来表示?(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试一试”问题“说一说。”)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点评。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左图)3 1 2
(中图)5 2 3
(右图)4 1 3
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5-3=2 5-4=1(后两题答案不唯一,画图略)
3.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5,6题。(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5题:3 2 1
第6题:5 4 3 2 1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情况下要用减法?怎样计算减法?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5-2=3……剩下的部分
?
减号(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
读作:5减2等于3。
教学反思
1.这一节课主要教学与减法相关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正确而熟练地读、写减法算式。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学好减法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充分理解减法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创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减法的含义,即“去掉”。在此基础上,对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进行教学,使知识一步步地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因为学生初步接触减法,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减法,通过展示大量图片,让学生自主观察,使学生充分理解减法的算理,达到“一通百通”的目的。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下面分别是①号和②号去掉△后的情况。请问哪一个去掉的多?多几个?
①―→
②―→
分析:已知原来△的个数和去掉△后剩下的个数,要想知道哪个去掉△的个数多,可以根据减法的意义反向推导。先用原来△的个数-去掉△后剩下的个数,求出去掉△的个数,再比较哪个去掉△的个数多。
解答:5-3=2(个) 5-4=1(个)
2>1 2-1=1(个)
口答:①号去掉的多,多1个。
解法归纳:解答此类题时,要先求出未知的那部分,再比较那部分的大小。
相关知识阅读
加、减号的来历
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竖,成为“+”,他用这个符号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号上去掉一个竖,成为“-”,表示减少。因此,“+”“-”兄弟两个就诞生了。但是“+”和“-”正式被大家所公认,用来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是从1541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以后逐渐普及,沿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