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 乘车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45~46页)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体会计算的变化,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2= 5+4= 5-1=
4-2= 3+6= 9-4=
8-4= 4+3= 7-5=
8-2= 10-4= 6-3=
2.填空。
3+4=2+ 7-1=3+
10-2=+0 9-6=8-
3.一共有多少个?
师:上图如何列式计算?如果再有两个呢?这时候该如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乘车)
二、学习新课
1.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及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上面的情境图)
师:说一说这幅情境图的意思。(学生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师: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呢?(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3+2”“2+2+3”或“3+2+2”,揭示这时的加法算式中有3个加数,是连加算式。
师:说一说“2+3+2”中,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先算2+3=5,表示从前门上车3人后,车上有5人;再算5+2=7,表示从后门上车2人后,车上有7人。
读作:2加3再加2等于7。
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相加,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2.理解连减算式的意义及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中间的两幅情境图)
师:说一说情境图的意思。(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师:要求现在车上有几人,你认为应该怎么想?(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原来车上有8人,到站后从前门下去了1人,又从后门下去了4人。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引导学生列式:8-1-4。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教师讲解:
先算8-1=7,表示从前门下车1人后,车上还有7人;再算7-4=3,表示从后门又下车4人后,车上还有3人。
读作:8减1再减4等于3。
教师小结:①像“8-1-4”这样的算式,是从总数里先减去一个数后,再减去一个数,算式里有2个减号,这样的算式是连减算式。
②计算连减算式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即先算前两个数相减,再用所得的数减第三个数。
3.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下面的两幅情境图)
师:说一说情境图的意思。(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师:要求现在车上有几人,你认为应该怎么想?(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有人上车时原有的人数就要增加,用加法计算;有人下车时原有的人数就要减少,用减法计算。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引导学生列式:9+1-5或9-5+1。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有不懂的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解答。
教师讲解:
①9+1-5。
先算9+1=10,表示从前门上车1人后,车上有10人;再算10-5=5,表示从后门下车5人后,车上还有5人。
读作:9加1再减5等于5。
②9-5+1。
先算9-5=4,表示从后门下车5人后,车上还有4人;再算4+1=5,表示从前门上车1人后,车上有5人。
教师小结:①像9+1-5和9-5+1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就是加减混合算式。
②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
4.连加、连减的应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试一试”问题“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及情境图)
师:找一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图,自由说一说,并把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记录下来。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会解答吗?
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提出多个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列式计算,并挑选一个问题说说解答思路。
例如:第一排有2人,第二排有3人,第三排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2+3+4=9
9名同学站三排表演大合唱,第一排站2人,第二排站3人。第三排站几人?
9-2-3=4
……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 0 7 10 10 2
3.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同桌之间先说一说解题方法,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
(左图)
(右图)
第2题:(说一说略)8-2-3=3
四、课堂小结
学完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车
教学反思
1.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如让学生观看生动形象的动画情境,并且亲身模拟体验,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而且整堂课关于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的教学,都体现在“乘车”这个常见的生活情境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2.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计算时都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为下一步计算的开始。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错误。所以在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时,非常注重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又是什么等等。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写出4个相邻的数,使它们相加的结果等于10。
+++=10
分析:根据题意,所填的4个数必须是相邻的,可以采用尝试法。从比较小的数0开始填起,0+1+2+3=6,不符合要求;将最小的数换成1来试,1+2+3+4=10,正好符合要求。
解答:1 2 3 4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可以采用尝试法,根据4个相邻数的特点,通过调整相加的数来寻找答案。
相关知识阅读
加减混合运算儿歌
计算连加连减题,
从左往右按顺序。
上步得数下步用,
反复检查不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