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24《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课件 (共14-10+13张PPT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24《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课件 (共14-10+13张PPT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8 14:48:39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24




?石壕吏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ìn
chì
chì
zhé


髯、髻?
一人一马的合称

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概括这首叙事诗中所讲的故事。
卖炭翁千辛万苦伐薪、烧炭、运炭,
一车炭却被手持公文的太监以极低价格抢走。
《卖炭翁》,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低价强购”呢?

系鞋带

本义:悬、挂
吝惜、不舍
卖炭老人为什么不能拒绝?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生计之苦
宫市之苦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
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手把
翩翩
口称



诗歌如何达到令人动容的效果?
1.人物形象的描写


2.对比的运用
“牛困人饥”
——
“翩翩两骑”
“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纱一丈绫”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寄唐生》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八句
每句字数相同
上下句对仗、平仄相对
偶数句押平声韵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句数不限
每句字数不限
无平仄、对仗要求
用韵灵活
可中途换韵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共10张PPT)
24




?石壕吏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卖炭翁
(白居易)
茅屋
秋风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
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sāng
shāo
chóng
juàn
qīn

shà

ào

xiàn
sàng
丧失、沮丧
sāng
与人死亡有关
xiàn
“现”的古字,出现
jiàn
“昨夜见军帖”
二/二/二/三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二/三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自经丧乱少睡眠,
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8月,此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战争还在各地继续进行着。公元759年12月,杜甫告别十年悲辛潦倒的长安生活,抵达成都避难。途中饥寒交加,险些因误食野草中毒丧命。到达成都后在亲友的帮助下营建茅草屋,历时一年,总算暂时安定了下来。
创作背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
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分析两首诗各自写法的表达效果。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通篇叙事,将情感、褒贬和思考融在叙事中,令人回味。
借议论、抒情升华,提升思想高度。
?诗歌艺术水平极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中忧国忧民的仁者情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心系家国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感慨国事

圣(共13张PPT)
24




?石壕吏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卖炭翁
(白居易)
安史之乱


石壕吏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shù
yān
咽喉
yàn
细嚼慢咽

形容声音悲切阻塞

暮投石壕村,有吏
。老翁
墙走,老妇出门看。
暮投石壕村,有吏
。老翁
墙走,老妇出门看。
夜捉人
来征兵


二十为丁,六十为老。
——
《旧唐书?食货志上》
开元旧例凡民二十为兵,六十而免。
——
《新唐书?兵志》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差吏:
老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差吏:
老妇: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差吏:
老妇: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
汝家男丁安在?
尚有他人?速速交来!
汝家必出一人!
合理想象,补充差吏的话。(文言白话皆可)
这苦难的一幕发生后,诗人都做了些什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诗人
“孙母”/“老翁”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善于剪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1.藏问于答。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为什么不像史官那样选择去记录“安史之乱”的大事件,而写战乱中一位普通老妇的哭诉呢?
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三吏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