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石钟山记》练习(含答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2.《石钟山记》练习(含答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8 12: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单元
第12课
石钟山记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
余固笑而不信也
B.
古之人不余欺也
C.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
今以钟磬置水中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B.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臆断其有无     
 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
B.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
C.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绝:走不通的。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考证。
4.对下列各句中“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噌吰如钟鼓不绝  鼓:敲击。
B.
一鼓作气
鼓:击鼓。
C.
令赵王鼓瑟
鼓:弹奏。
D.
微风鼓浪
鼓:激荡、掀动。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彭蠡(lǐ)   鼓桴(bāo)   铿然(kēng)
B.
磔磔(zhé)噌吰(chēng)
石穴罅(xià)
C.窾坎(kuǎn)鹳鹤(huān)
镗鞳(tà)
D.
涵澹(dàn)
无射(shè)
栖鹘(hú)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B.
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C.
士大夫是中国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官吏的统称,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同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D.
县尉,是一种官名,秦、汉制度,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宋县尉以阅羽弓手、禁止奸暴为职责。
辽、金、元均沿设,明废。
二、语言表达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几乎所有人都得过流感,出现过呼吸道的病症;但很多人不知道,流感这种病原本跟人没什么关系,它们来自于鸟类,①__________________。怎么回事呢?其实,流感病毒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道,而不是呼吸道。②______________,一个鸟类流感病毒,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突变,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感染人类的新型病毒。而且,人类呼吸道细胞表面受体和鸟类消化道细胞表面受体非常接近。于是,当这些从鸟类身上突变而来的新型病毒传到人身上的时候,③____________,也就是“流感”。
8.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得超过80个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父子三人且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饮食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是中国文学史、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著有《东坡七集》等。
三、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以的。
(2)对“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众说不一。对郦道元的观点,苏轼说“__________”;而对于唐朝李渤的考证,苏轼则表示“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渤浅陋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作者是这样评价郦道元和李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态度的批评。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11.下列对课文中“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一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1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磬,是古代两种重要的礼乐器,它们各有不同的形状。磬是用玉或石磨制的;钟是由铙发展演化而来的,青铜制成。
B.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丁丑,干支纪年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D.水师,水师包括多种含义:古代管理水路的官名;民间接骨医生;水军,兵种之一;一种水神;水手。本文指水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石钟山之所以得名,苏轼与郦道元看法相近,但描述更为详尽。至于李渤的看法,苏轼是嗤之以鼻的。
B.本文与王安石的一样都是因事说理,从月夜乘舟游江悟出一个道理:“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臆断其有无”。
C.郦道元记叙得太简略,一般士大夫不肯冒险夜泊绝壁,渔工水师虽然知道却说不出来,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由来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
D.本文描写生动,特别是夜泊绝壁一段,动静结合,淡淡几笔便点染出一个阴森逼人的境界。
14.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5.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注]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注]
丘:坟墓。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B.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C.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D.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亥:干支纪年法。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B.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传觞: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D.寒食:指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②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③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20.作者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有什么关系?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 A项,无特殊句式。B项,是宾语前置句,“余”是“欺”的宾语。C项,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D项,是省略句,“置”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2.【答案】D
【解析】 前三项“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表示并列关系。
3.【答案】D
【解析】 D项,考:敲打。
4.【答案】A
【解析】 A项,鼓:名词,乐器名。
5.【答案】B
【解析】 A项,“鼓桴”的“桴”读fú;C项,“鹳鹤”的“鹳”读“ɡuàn”;D项,“无射”的“射”读
yì。
6.【答案】C
【解析】C项,“具有声望、地位的官吏的统称”有误,应该是“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
7.【答案】①跟呼吸道也没什么关系 ②但病毒会发生突变 ③就会引起呼吸道病症
8.【答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都有杰出成就。
9.【答案】(1)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2)人常疑之 余尤疑之
10.【答案】 (1)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自以为得其实 (2)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 (3)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1.【答案】 B
12.【答案】 B
【解析】 B项,一个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个年号,且可以不重叠。
13.【答案】 C
【解析】 C项,“渔工水师虽然知道却说不出来”错,原文为“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言,指用文字表达。渔工水师虽然知道却不能用文字记载传播。
14.【答案】 ①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
②可是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那事情的真相。
③敲击后能够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啊,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15.【答案】 描写出了当时夜泊绝壁下环境的阴森恐怖,间接说明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长期以来不为人所知的真正原因,结构上为下文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议论张本,也和下文中“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照应。
16.【答案】 B
17.【答案】 B
【解析】 B项,“朔”指农历每月初一。
18.【答案】 C
【解析】 C项,“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19.【答案】①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本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②立恭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
③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
20.【答案】 作者写此游记时,早已物是人非,隐溪先生辞世,作者又将离去,往日游东山的欢愉更加深了此刻的感伤,所以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呈反衬之势,乐愈乐,悲愈悲,进一步突出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解析】[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他的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然而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本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葫芦酌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起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溪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游山玩水很多次了,但是从没有比这一次更快乐的,所以(强撑病体)尽力地记述完这一次游历。我(把这篇游记)亲手抄录了一遍,送给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