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盘螭(chī) 錾银(zhǎn)
戏谑(nüè)
贾赦(shè)
B.盥洗(ɡuàn)
两腋(yè)忖度(cǔn)瞋视(chēn)
C.罥烟(juàn)
宫绦(tāo)绾着(wǎn)敕造(chì)
D.阜盛(fù)
内帏(wéi)驯服(xùn)懵懂(mě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
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3.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沾惹
厮混
无与伦比
雕梁画栋
放诞无礼
B.
璀灿
暮霭
功名利禄
峻眼修眉
弱柳扶风
C.
嫡亲
乖张
鼎力相助
不经之谈
孽根祸胎
D.
轩昂
渎职
脍炙人口
敛声屏气
纨袴膏粱
4.鲁迅说过:“要极俭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下面对眼睛的描写,依次判断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A.
黛玉 惜春 探春
B.
宝玉 黛玉 探春
C.
宝玉 黛玉 凤姐
D.
黛玉 惜春 凤姐
5.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四问”:问读书、问名、问字、问玉,为什么把“问玉”放在最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人们交往,往往是先问一般情况,如姓名、干什么等,而后问到实质的问题,这样安排符合礼俗常情。
B.
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引发而来的,把“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形成高潮,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C.
因为先问读书、问名、问字,最后问玉,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D.
因为这两个人名字都有“玉”,宝玉又身佩“通灵宝玉”,因而引起宝玉对“玉”的联想,所以把“问玉”放在最后顺理成章。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注],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踌躇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里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罢!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得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得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注 《会真记》,这里即指《西厢记》。
6.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选文写的是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词句表白、打趣。
B.“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这段描写中,贾宝玉不忍心践踏落花,可以看出他性格中多情的一面。
C.黛玉葬花的情节充分表现了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向我们刻画了一个多愁善感的病美人形象。
D.起初宝玉不敢和黛玉说看,而说看这类书,他是怕黛玉说出去给自己带来麻烦。
E.宝玉和黛玉共读,是中极富美感的一幕,却不能很好地体现二人的叛逆性格。
7.“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这一情节中,概括一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看待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偷偷阅读这件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0.在“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之后,描写黛玉的心理,起什么作用?
1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王熙凤的肖像?分别表现了她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2.为什么只写王熙凤问这问那,不写黛玉的答话?
13.王熙凤是本课的主要人物,作者为什么安排王熙凤迟到一步?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14.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呼应小说开头的“木石前盟”,增添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B.照应前面黛玉“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说明两人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C.突出宝、黛之间心灵相遇,感情默契,为后面描写他们坚贞的爱情埋下伏笔。
D.表现宝玉口齿伶俐,善于讨女孩儿的欢心。
15.黛玉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这样说表现了黛玉什么样的心理?
16.作者描写宝玉“摔玉”行为的一段文字,意在表现什么?
17.(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而此前黛玉在回答贾母的类似问题时曾说“念了”。请简要分析黛玉这一变化的原因。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环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红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子坐了。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一句话嘱咐你:三个姊妹倒都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函知了。你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襄,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儿此形状。
18.如何理解“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儿此形状”意思?
19.“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红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子坐了”这些话表现了黛玉怎么样的性格?
20.这几段文字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宝玉的?从中你认为他是怎么样一个人物?
21.怎么样理解这两首词的含义?
三、语言表达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美国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此举将导致全球气候的恶化,招致美国国内多方的批评和抗议。
美国60多个城市的市长发布了一份共同声明,表示他们不欢迎特朗普总统的举动。其中包括洛杉矶、纽约、盐湖城、匹兹堡等美国大城市的市长。他们说,即使美国联邦总统决定退出《巴黎协定》,美国的这些城市不但会建立或加强与全世界的联系,而且还会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地球,预防灾难性的气候不再形成。
①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不一定就导致全球气候恶化。
②。
③。
23.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晚饭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简要分析其所含的意思。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是《红楼梦》中薛宝钗题咏柳絮的诗句。同样的情境和期待也颇适合于放风筝。当然,风筝最终能否高飞入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在风筝的形制上。如风筝有软翅硬翅之分,硬翅容易飞高,软翅不兜风,飞不高。因风筝材质、形状的区别,制作要诀不尽相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风筝同样需要技巧,要审风度时,适时地放手、抖线等。除了个人能力外,风筝高飞还依赖于风力、风向等因素,适度的风才能将风筝送上青云。
四、作文
25.文中对人物的刻画很是丰富,作者技巧高超,善于多角度描写人物: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有外貌描写,有语言描写,还有动作及心理描写,等等。现在,请你用一些你已掌握的描写手法刻画一个人物。
26.环境描写是本文又一大特色,请你体会课文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动手试一试,描写一处环境。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D项中“錾”读zàn,“谑”读xuè。
2.【答案】C
【解析】①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②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③深谋远虑:周密计划,往长远里考虑。这三个词语属于近义词,但各有侧重。”老谋深算”侧重人办事精明老练,所以第①句话的语境适合填这个词语。”深思熟虑”侧重反复深入,”深谋远虑”侧重周密和长远。根据语境”经过几天”分析,第②句应该选择”深思熟虑”,第③句应该选择”深谋远虑”,所以选择C。
3.【答案】B
【解析】B项中“璀灿”应为“璀璨”。“峻眼修眉”应为“俊眼修眉”。
4.【答案】C
【解析】根据人物个性,推断对人物肖像描写的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古人的礼俗习惯,不可能一开始就“问玉”。
6.【答案】 CE
【解析】 C项这里并没有刻画出病美人的形象。E项共读《西厢记》,恰能充分地展示宝、黛二人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7.【答案】 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紧承黛玉要葬花的情节,写出黛玉对落花的同情,不希望别人去践踏;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出贾宝玉所看的《西厢记》这本书。
8.【答案】 林黛玉在很短的时间里,能用心地去读《西厢记》,并被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可以看出林黛玉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对爱情认真执着的性格特点。
9.【答案】 《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在追求爱情幸福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坚决性,带有鲜明的叛逆性,对当时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而言,读这样的书是不被允许的。但是作者却通过这一情节,不仅写出了二人性格相投合的一面,而且展示出二人强烈的叛逆性格。特别是二人在“戏语”中,传达出真挚感人的情感,让我们为之动容。
10.【答案】起烘托作用。以黛玉惊奇的心理,烘托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用黛玉作对比,突出熙凤张狂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表达技巧及作用。作者的每一笔,看似可有可无,实则非常重要。既是第一次见面,不可能不写到黛玉的看法,通过二者的反差,更好地表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1.【答案】装扮、眼睛、神态。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
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另外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欺上瞒下、刁钻狡诈的性格。
【解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关注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是其个性的写照。同是人物肖像,王熙凤和黛玉完全不同,可以对照着分析、体会,更加直观。
12.【答案】写王熙凤问这问那,是刻画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表现自己对黛玉的关爱备至,在黛玉面前显示自己在府上的权势。
【解析】在黛玉面前,王熙凤时时刻刻不忘显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不忘讨得贾母的欢心。她的问题,根本就没给黛玉回答的空。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根本没有说话的份。
13.【答案】安排王熙凤迟到一步,可把笔墨集中到她身上,她是贾府重要人物,是这一回描写的一个重点。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构思技巧。作者对人物的出场,作了不同的安排,有主有次。王熙凤的出场,必定要不同与一般人,迟到是为了更加突出。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表达技巧,答题时不仅要联系本语段,还要兼顾全文。
15.【答案】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解析】林黛玉进贾府后,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见黛玉的一言一行都受此影响,这也折射出黛玉寄人篱下的心理。
16.【答案】“摔玉”是情节的高潮,是宝玉鲜明性格的突出表现。“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礼教的蔑视,突出表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人物的性格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贾宝玉摔玉的行为表面上是因为黛玉没有玉,实则反映宝玉叛逆的性格。
17.【答案】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贾母的回答使黛玉觉察到自己刚才失了口,再次答话时便及时改了口,这是黛玉将要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应,体现了她的谨慎、多虑和自尊。
【解析】因为寄人篱下,黛玉“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这里黛玉和前文说话之所以有了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心态的反应。
18.【答案】寄言,赠言;膏梁,肥肉粘膜米,这里借指富贵子弟。整句的意思是:赠言公子哥儿们一句话,别学这孩子的坏样。这里用的是正文反写的手法,暗含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赞美。
【解析】由于很多句子是意在言外,所以理解句子的含义时,不仅要抓住其表面含义,更要深入发掘其言外之意。本句话似贬实褒,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赞美。
19.【答案】表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能力。
20.【答案】用了侧面描写。王夫人说他的儿子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林锚玉曾吸母亲说过,她有个表哥“御玉而生,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表达技巧。通过王夫人介绍贾宝玉,显然是侧面描写。
21.【答案】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实际上却是他的叛逆性格的写照。作者是用正文反写的手法,赞美贾宝玉。
【解析】文中引用这两首诗的目的,是交代宝玉的叛逆性格,重在说明宝玉不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性格。
22.【答案】 ②加强与全世界的联系与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递进关系不成立 ③应该是预防灾难性的气候的形成
23.【答案】林黛玉简短的回话中包含了三层意思: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②表述了自己尽快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③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得体与否的辨析能力。“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表达感激之情,“只是还要过去……恐领了赐去不恭”表述尽快离去的理由,“异日再领,未为不可”请求谅解,改日从命。
24.【答案】(示例)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②做风筝是一门技术
【解析】第一处横线的后面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因此补入的内容应是“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第二处横线后面“同样需要技巧”,此处必然要谈“做风筝”的技巧问题。
25.【答案】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去县中补习那年,父亲病重,母亲脱不了身,叫妹妹送我。
那天,山风很大,赢弱的小妹肩挑两筐沉沉的行李,在沟沟洼洼里晃荡,瘦小的身子像根离地的芨芨草,颤颤地颠簸在荒野里。我默默无言地随在后面,静静地听风声里绿竹扁担的吱嘎声。满山是血红的夕阳,浸赤了草尖林梢,染红了隐隐的村居,小妹蜡黄的脸映得红山茶一样。
“哥,前面就是状元泉,四爷爷说,叫了状元泉,明年准能考中。”小妹一脸灿然,凌乱的刘海儿下,是一双充满渴盼的眼睛。
小妹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哥,我帮你叫,我声尖。”小妹像山里的妞赶集子似的掩不住喜色。娘娘岭上,小妹立在翻涌的草波里,夕阳柔柔地裹了浑身,像芦苇荡中的丹顶鹤。小妹瘦小的双手捂成海螺状,微微地耸起身子,深吸着干涩涩的山风。一个尖长尖长的声音,远远地掠过山风,在梁子草坡间穿梭??
山风正凶,娘娘岭上却如一个沉静的湖,落日的余晖染红湖面归巢的林鸟,染红了小妹伫立的身影,染红了那声如岸边号子的长音:“哥,你能中,准能中,中——”“哥,你听,状元泉回声了,你听,你听。”小妹回眸间的一脸悦色,使我的眼眶盈盈地温热起来。山谷的回音,嗡嗡的,一片模糊,我却听出了明晰,听出了厚厚实实的分量。“哥,明年你准能中!四爷爷说,状元泉有灵性。”小妹扑闪着亮黑的眼睛,定定地凝视了我一阵,默默又挑起筐赶路。
远山的雾渐渐地朦胧起来,浑圆的夕阳收起最后一抹霞光,暮色淡淡地袭来,凝望着小妹挑着硕大的箩筐颠簸着,瘦小的身影隐入暮色,我泪流满面。
回城的日子我精细地跋涉过每一个朝暮,不管未来是否感应到小妹呼泉的灵气,是否有风有雨,小妹,我依然恋你,你给我一生的感动,永远是那道心弦上不逝的风景。
【解析】写作之前要思考、观察、比较,找准要描写的对象,把握对象的有别于其他对象的独特之处,然后用适当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26.【答案】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地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孤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致敬,然后轻柔地覆盖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
雪花越来越密,在空中无休止地散落着。小区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它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小区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盈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宫中呆久了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
偶尔有几片雪花调皮地在家家户户的不锈钢架子上跳高,不时发出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叮叮当当”,似乎在为空旷的小区营造一点轰轰烈烈,然而,那六角形的精致的雪花,却很快就融化成了水滴,依附在被雪水冲得干干净净的架子上,风儿悠悠地吹来,摇摇欲坠,但还是不肯善罢甘休。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解析】描写环境时,要和所表现的主题结合起来,把“情语”渗透进“景语”,这样写出来的景才有特色,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