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校校庆前夕,一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B.
朋友把你心爱的书借去了很久也没还,你想委婉地让他归还,于是说:我那本书很好看吧,不然怎么会让你爱不释手呢?
C.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不想喝,便说: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D.
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给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了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场特别会议在省公安厅二楼会议室召开,会场气氛较为紧张,与会人员均敛声屏气。
②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④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⑤只见他收招之式,单脚撩起,身躯前弓,两臂展开如翅,双掌顾盼神飞,既灵且重,那姿态漂亮之极,却又力透全身。
⑥我国高景一号01组4颗0.5m分辨率的遥感卫星组网运营后,可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每天重访1次,这就意味着天气状况良好时卫星可一览无余全球任一区域。
A.
①③⑤B.
②③⑥C.
①②④D.
④⑤⑥
3.下面各项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使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兆页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
B.
在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不但宝、黛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
C.
王熙凤很能干聪明,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聚拢钱财,赵姨娘曾说过“这一半家产不叫她搬到她娘家去,我便也不是个人”。
D.
曹雪芹的一生,是不寻常的,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爱恭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
4.下列句子与“寄言纨绔与膏粱”一句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A.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B.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乖张(guāi)
奶嬷嬷(mó)削肩细腰(xuē)
B.
呜咽(yè)
宫绦(tāo)攒珠髻(cuán)
镶金錾银(zàn)
C.
手帕(pà)宸翰(zhén)
窄裉袄(kèn)孽根祸胎(niè)
D.
忖度(duó)漱口(shù)
金抹额(mò)惫懒人物(bèi)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二十二回选段,完成问题。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后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四人听说,忙出来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红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候娘娘自验是否。”宝钗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心机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道:“前日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以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
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是什么,写道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是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太监记了,领茶而去。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堂屋,命他姐妹们各自暗暗的做了,写出来粘在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又一席。地下老婆丫鬟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女人们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叫他去,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边坐了,抓果子给他吃。大家说笑取乐。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语;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
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他去好让他姐妹兄弟们取乐,因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与儿子半点?”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儿,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受罚。若猜着了,也要领赏呢。”贾母
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了,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灯谜与贾母猜。念道: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一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玩新巧之物,心中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姐妹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第一个是元妃的,写道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
贾政道:“这是爆竹吓。”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迎春的,道: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打一用物。
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
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贾政再往下看: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吓。”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贾政内心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之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打一用物。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想到此处,甚觉烦闷,大有悲戚之忧,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他身体劳乏,又恐拘束了他众姐妹,不得高兴玩耍,即对贾政道:“你竟不必在这里了,安歇去罢。让我们再坐一会子,也就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甚觉凄惋。
这里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乐一乐罢。”一语未了,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宝钗便道:“还像方才大家坐着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屋里出来,插口说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和你寸步不离方好。刚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着叫你作诗谜儿。这会子不怕你不出汗呢。”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厮缠了一会。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姐妹等说笑了一会子,也觉有些困倦。听了听已交四鼓了,因命将食物撤去,赏给众人,遂起身道:“我们歇着罢。明日还是节呢,该当早起。明日晚上再玩罢。”
(有删改)
6.本回的回目名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下列关于文段中出现的灯谜及其谜底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春所制灯谜谜底为爆竹,爆竹多在节日或喜庆日轰轰烈烈地燃放,暗示了她入宫为妃带来的无限荣光和家族荣耀。
B.迎春所制灯谜的谜底为算盘,算盘打动乱如麻,纠葛不断,无法常享安乐,暗示了她“镇日纷纷乱”的悲惨命运。
C.探春所制灯谜谜底为风筝,飘荡无依,漂泊不定,与中国人常有的安稳一世的追求相悖,暗示了她日后远嫁的结局。
D.惜春所制灯谜谜底为海灯,海灯为佛家之物,弃世离家,与常人的理想相悖,暗示了她青灯古佛、孤寂终生的命运。
7.选文中各人所出灯谜都体现了其性格特点,下列与此相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环的谜面被元春称作“不通”,表明贾环才学浅薄,行为顽劣。
B.贾政的谜面暗示了贾政恪守忠孝之道,符合其道学先生的形象身份。
C.贾政的谜底是文房四宝之一,凸显贾政对“读书上进”的重视。
D.贾母的谜面含蓄典雅,言简意丰,符合贾母大家闺秀的出身。
8.元宵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贾母带领众姐妹制猜灯谜,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贾政却“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甚觉凄惋”。请结合选段的内容分析贾政甚觉凄惋的原因。
9.这个选本认为选段中“朝罢谁携两袖烟”那则谜语系薛宝钗所作,其谜底是“更香”。更香是古代用于计时而特制的一种香,即在香上标出刻度,根据点燃后香的长短,来计算时间。其他版本则有认为此诗是黛玉所作。请你根据二人性格或命运,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你认为该诗作者为谁更为恰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0.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可这会儿回答宝玉却说:“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说法前后矛盾,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11.“摔玉”的情节表现了贾宝玉什么样的性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形象地呈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渲染了园内热闹的气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可多得的仕女画。
B.文中对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十分逼真,不仅为文章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宝钗扑蝶的场景。
C.“宝钗便煞住脚往里细听”,一个“便”字表明宝钗想要偷听丫鬟们的对话,真实而生动,富有神韵。
D.选文以宝钗的行踪为线索,情节相对简单,但跌宕起伏,很有波澜性,读来有一种曲折回环之美。
13.文中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了宝钗的什么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4.请探究文中设置“宝钗扑蝶”情节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B.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C.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16.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7.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语言表达
18.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25个字。
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6月23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时很多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黛玉与宝钗: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黛玉要的是恋爱,①________________;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_,宝钗是社会精英;宝钗可以占据我们的眼,黛玉却能占据我们的心。两个人物的区别还在于③________________,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
20.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诗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问候语;④不超过80个字。
四、作文
21.《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请模仿本文,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环境描写,要求能凸显人物性格或心情。
22.请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详略得当,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足下”“家父”过于书面,比较文雅,不适用于有父母的朋友参与的饭桌上。
2.【答案】D
【解析】④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不合语境。⑤顾盼神飞:左右顾盼,神采飞扬。用来形容眼睛大而有神。用错对象。⑥一览无余:一下子看得清清楚楚,也指建筑物、园林布局单调,诗文内容平淡。不能直接带宾语。
3.【答案】D
【解析】 A项,应删去“由于”或者“使”;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把“不但”移到“宝、黛”之后;C项,成分赘余,应删去“为了”。
4.【答案】B
【解析】“纨绔与膏粱”是借代,B项中“孤帆”也是借代,代指船。
5.【答案】B
【解析】A项“削”应读“xiāo”。C项“宸”应读“chén”。D项“抹”应读“mǒ”。
6.【答案】A
【解析】“暗示了她入宫为妃带来的无限荣光和家族荣耀”错误;从“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和“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来看,爆竹一响之后只剩灰,并不吉祥。
7.【答案】D
【解析】D项,“谜面含蓄典雅”错误;“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语言特点是通俗易懂,并非含蓄典雅,“符合贾母大家闺秀的出身”也便是无稽之谈。
8.【答案】他透过灯谜洞悉到了其中的颓废之兆,为这些女孩儿们的命运深深担忧,因而愈思愈闷,甚觉凄惋,既体现出他封建家长难得的温情、关怀儿女的一面,又暗示着贾府和这些女孩儿们今后可能的命运。
【解析】结合贾政的心理“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可见,他从各人所作的谜面中看出不祥之兆,认为有哀戚之感,因此为儿女们不能永远福寿而悲戚,体现出他对孩子们的关怀之情。
9.【答案】(示例):①我认为这是薛宝钗所作。“朝罢”一句指上朝归来,比较符合宝钗心中男儿要追求功名的理想;“无缘”乍看似乎不符合宝钗,然而宝钗尽管与宝玉成亲,宝玉却始终并未对她产生爱情,最终出家为僧,作者借此暗示薛宝钗的结局。她在丈夫出家为僧后,将过着冷落孤凄、终生愁恨的孀居生活。因此“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指她孤独凄凉又漫长的晚年生活。
②我认为这是林黛玉所作。“琴边衾里总无缘”是说弹琴时所供焚之香,熏衾熏被所用之香都不是“更香”,故曰“两无缘”,喻黛玉和宝玉终究不可能朝夕相伴。“焦首”“煎心”是更香的特点:从头(首)用火点起,从外向心烧去。喻黛玉痛苦至深的日日夜夜,任凭千般折磨,万般煎熬。
【解析】本题可开放式作答,先确立观点,再结合文本论述;如认为是宝钗所作可结合“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等句子,分析“朝罢”符合宝钗追逐功名的性格,而宝钗与贾宝玉虽则最后成亲,却貌合神离,正是“无缘”之意;如认为是黛玉所作,可结合“琴边衾里总无缘”,二人终究未能成亲,“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黛玉因寄人篱下,总是内心煎熬时时哀伤分析。
10.【答案】①听贾母说姊妹们“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就意识到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所以马上留意改口,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反映。
②同时,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了她虽然生于衰败之家,其教养却非同一般。
11.【答案】“摔玉”是情节的高潮,是贾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摔玉”这一情节正表现了他对天命的反抗,对礼教的蔑视,突出了宝玉渴求平等、自由的叛逆性格。
12.【答案】C
【解析】“表明宝钗想要偷听丫鬟们的对话”分析错误,是好奇心驱动下的无意偷听。
13.【答案】本文主要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刻画了宝钗思虑周全、天真烂漫、机智灵活的形象特点。从“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生怕自己进去让宝玉不便、黛玉嫌疑的心理活动,体现了她思虑周全的性格;从宝钗追赶蝴蝶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她天真烂漫;从她怕红玉、坠儿发现自己偷听谈话而故意说找黛玉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她机智灵活的形象特点。
14.【答案】①这段“宝钗扑蝶”描写生动活泼,有一种昂然的春意,丰富了宝钗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其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②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蝴蝶将宝钗引至滴翠亭,自然过渡到下面的“隔窗偷听”,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环环相扣,无任何渲染雕琢。
15.【答案】C
【解析】A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B项,“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D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最多是“求助”,第二年刘姥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16.【答案】为王熙凤的出场作铺垫,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
17.【答案】(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①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18.【答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重启”发射成功。
19.【答案】(示例)①宝钗要的是婚姻 ②黛玉是文艺青年 ③黛玉是浪漫的、诗意的
20.【答案】 (示例一)“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它们的璀璨与绚丽吧!
(示例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
【解析】 开场白就是话题的导入语。导入语要求紧扣主题(此次为“《红楼梦》诗词鉴赏”),表达得体(符合主持人的身份,符合学习小组的特点),作为文学类研究性学习小组,自然要讲究文采,才能与其氛围相吻合。
21.【答案】(示例)
一轮红日羞涩地从东方冉冉升起,照在广阔的大地上,天地一片明亮,似乎一下子驱走了严寒,让人觉得十分温暖。乔依看着妻子的笑容,不禁握着她的手,深情地望着她。他从心里对妻子说:“是的,你放心,我会让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的。”乔依驾驶着小车,继续出去找工作。阳光驱散了阴霾和寒冷,温暖了大地,也温暖了乔依的心。汽车驰骋在马路上,车里传来一阵优美的旋律。看着窗外冰雪消融,阳光明媚,乔依感到心旷神怡。蓦然间,他的心里绽开了一朵希望之花……
22.【答案】 (示例)每当我吃零食的时候,她就会往我跟前一站,先拍拍自己一点赘肉都没有的小肚子,又走过来捏捏我时刻挂在身上的“游泳圈”,然后勾起眉毛,提起唇角,朝我“轻蔑”地一笑,仿佛在说:还吃,本来就没有我瘦,再吃,不就吃成猪了。当然我也不是省油的灯,每当她“挑衅”完之后,我便会走过去,一手摸摸她额头深深的皱纹,一手撩起我的刘海,示意她看我那除了两三颗“麻子”外什么都没有的额头,用眼神对她说:还笑,本来就没有我年轻,再笑,不就笑成老大妈了?每当这时,她就会用手捂着胸口,模仿韩剧里少女的表情,一脸沉痛地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