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练习一(含答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5.1《阿Q正传》练习一(含答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8 15: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
阿Q正传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有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
④⑥①②⑤③
B.
④①⑥⑤③②
C.
⑤③②④⑥①
D.
⑤③①⑥②④
2.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新冠肺炎疫情基本控制了,餐厅可以堂食了,憋了一个多月的小朋友让父母领着到饭店心满意足地吃了一顿大餐。
B.
他俩都是小心眼之人,因为一点小事大吵起来,竟达到怒目而视的程度。
C.
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
D.
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治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B.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
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
D.
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
4.假如你在下列不同场合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
A.
同学在看杂志,你一边凑过去看,一边说:“让我也一睹芳容。”
B.
同学请你帮忙修改文章,你说:“放心,我一定会帮你斧正的。”
C.
同学感谢你帮忙,你说:“不用谢!我说过会助你一臂之力的。”
D.
路口,你拉住闯红灯的爷爷,说:“你色盲啊?红绿灯都不分!”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或(jiàn)行状(xínɡ)舂米(chōnɡ)
托庇(bì)
B.
估量(liànɡ)
口讷(nè)
鄙薄(bó)诧异(chà)
C.调笑(tiáo)擎起(jínɡ)
踉跄(qiànɡ)
小觑(qù)
D.
穿凿(zuō)奚落(xī)唾骂(tuò)
敌忾(kài)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团圆
鲁 迅
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于是一个长衫人物拿了一张纸,并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要将笔塞在他手里。阿Q这时很吃惊,几乎“魂飞魄散”了: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他正不知怎样拿;那人却又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花押。
“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
“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
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
阿Q第三次被抓出栅栏门的时候,便是举人老爷睡不着的那一夜的明天的上午了。他到了大堂,上面还坐着照例的光头老头子;阿Q也照例的下了跪。
老头子很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么?”
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许多长衫和短衫人物,忽然给他穿上一件洋布的白背心,上面有些黑字。阿Q很气苦:因为这很像是带孝,而带孝是晦气的。然而同时他的两手反缚了,同时又被一直抓出衙门外去了。
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蓬的车,几个短衣人物也和他同坐在一处。这车立刻走动了,前面是一班背着洋炮的兵们和团丁,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后面怎样,阿Q没有见。但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他一急,两眼发黑,耳朵里喤的一声,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有时虽然着急,有时却也泰然;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他还认得路,于是有些诧异了:怎么不向着法场走呢?他不知道这是在游街,在示众。但即使知道也一样,他不过便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全跟着蚂蚁似的人,而在无意中,却在路旁的人丛中发见了一个吴妈。很久违,伊原来在城里做工了。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你打”罢。
他同时想手一扬,才记得这两手原来都捆着,于是“手执钢鞭”也不唱了。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
“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
车子不住的前行,阿Q在喝彩声中,轮转眼睛去看吴妈,似乎伊一向并没有见他,却只是出神的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
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彩的人们。
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近不远的跟他走。
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
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至于当时的影响,最大的倒反在举人老爷,因为终于没有追赃,他全家都号啕了。其次是赵府,非特秀才因为上城去报官,被不好的革命党剪了辫子,而且又破费了二十千的赏钱,所以全家也号啕了。从这一天以来,他们便渐渐的都发生了遗老的气味。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选自鲁迅《呐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神胜利法贯穿阿Q的一生,他就要被处决了,还在用精神胜利法使自己忘记苦楚,文中多次出现的“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便是其表现。
B.作者着力刻画阿Q画圆圈时的心理活动和一系列言行,旨在运用场面描写揭示他的精神麻木与愚昧,以及他对自己罪行的忏悔。
C.人丛中的吴妈并未关注囚车中的阿Q,“却只是出神的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可见吴妈也是一位麻木而缺乏同情心的看客。
D.阿Q死后,举人老爷、赵府的反应和未庄、城里的舆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典型的社会环境,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
7.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狼”的含义。
8.小说这一章为什么命名为“大团圆”?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沈从文
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飕飕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
和尚笑了:“两个年青人各带这样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里?”
哥哥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
“众生在劫,阿弥陀佛。”
“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才想起上山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妨碍了师傅晚课,所以就在门前玩。”
“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奇怪,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哥哥呢?我只听人说到过××先生得过一对双生。”
“师傅看不出么?”
那哥哥说着且笑,具有风趣的长年和尚就指他:“你是大哥,一定了。那唱歌的是这一位了。”
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地说:“很可笑的事,是为师傅听到。”
“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止听,在年青时也就做着这样事,过了一些日子。你说天堂的门,可惜这里只一个庙门,庙里除了菩萨就只老僧。但是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气还早得很。”
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进庙里,一进去是一个小小的天井,有南瓜藤牵满的棚架,又有指甲草花,有鱼缸同高脚香炉,光洒满院中,景致极美。他们就在院中略站,那弟弟是初来,且正唱完歌,情调与这地方同样有诗意,就说:“真是好地方,想不到这样好!”
“那里的事。地方小,不太肮脏就是了。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事一点花草,这南瓜,今年倒不错,你瞧,没有撑架子,恐怕全要倒了。”
和尚为指点南瓜看,到后几人就进了佛堂,师傅的住处在佛堂左边,他们便到了禅房,很洒脱地坐到功夫粗糙的大木椅上,喝着和尚特制款客的蜜茶。
谈了一会儿。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年青人非常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隐隐约约地知道所谓朝字辈甘姓族人还有存在的事情。这弟兄把这事都各默默记到心上,不多言语。他们到后又谈到乌鸡河沿岸的女人……和尚所知道太多,正像知道太多,所以成为和尚了。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青人一前一后的下了山,不到一会儿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露。那弟弟轻轻地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就到了船边。
弟弟到船上取酒取肉,手摸着已凝着湿露的铜锣,才想到不知定时香是否还在燃。过去一看,在还余着三转的一个记号上已熄灭了,那弟弟就同岸上的哥哥说:“香熄了,还剩三盘,不知在什么时候熄去?”
“那末看星,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
“远天好像有风。”
“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
“你瞧,星子全在眨眼!”
“是咧,不要紧。”
阿哥说着也走近船边了,用手扶着船头一枝篙,摇荡着,且说:“在船上喝吧,好坐。”
那弟弟不同意,到底这人心上天真较多,他要把酒拿到河滩大石上去喝,因为那较之在船中有趣。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他们一面在石上喝酒,一面拔刀割麂肉吃,哥哥把酒葫芦倒举,嘴与葫芦嘴相接咕嘟咕嘟向肚中灌。
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的更多了。
“天气坏下来了,怎么办?”
“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
“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
“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
“我怕有雨。”
“有雨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
……
“怎么?”
“我想若是落了雨,不如坐船下去,告诉他们,省得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
“你瞧,这哪里会落雨?你瞧月亮,那么明朗。”
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儿,忽然说:“山上那和尚倒不错,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人,同父亲也认识。”
“我们为什么忘了问他俗姓。”
“那他随便说说也得。”
“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把年纪,出了家,还讲究这些事情!”
……
把和尚作中心,谈到后来,那一葫芦酒完了,那一腿野羊肉也完了。到了只剩下一堆豆子时,远处什么地方听到鸡叫了。
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鸡声,先是一处,到后各处远地方都有了回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那姊妹星,还不曾见到那星子。弟弟说:“幸而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的。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
“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
“把船撑到河中去不好么?”
“星子还不出,到时星子会出的。”
那作弟弟的,虽然听到哥哥说这样话,但酒肉已经告罄,也没有必需呆坐在这石上的理由了,就跳下石头向船边奔去。
他看了一会儿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
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与近身荒滩上的虫,声音皆无一时停止,但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醒着的。
过一会儿,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干处,赤身的慢慢把船摇到河中去。船应撑到滩口水急处,那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照到月光下皆如银子。
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
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作于一九二九年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年和尚轻松地猜测出说笑的人是大哥,唱歌的是弟弟,可见兄弟俩虽然是“双生”相近,不过气质不同,性格有异。
B.“那弟弟轻轻地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表现了兄弟二人的友悌和睦,也暗示了弟弟的率性天真。
C.兄弟俩观测到“天气坏下来”,害怕“落了雨”“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体现出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
D.“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暗示了弟弟与众不同的追求、执着和信念,让这一形象更加丰满。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设计精巧,开始写兄弟俩忙里偷闲,造访寺庙;和尚的出现,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也为表达主题做了铺垫。
B.小说运用对话描写,着力描绘两幅场景,极富特色,既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月色如银、美丽和平的夜晚,展示了一幅幽美撩人的湘西画卷。
D.小说风格别致,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有诗歌般的意境,富有浪漫的情味,给读者以无限美的遐想。
11.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
12.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理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14.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15.是鲁迅小说集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阿Q性格的对比分析,既揭示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血泪史,又刻画出其既蛮横无理又毫无办法的性格矛盾,收到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B.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把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本文用悲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喜剧性的故事,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在小说里相互交织、融合,构成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
D.本文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又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17.作者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请你简要概括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18.文中多次写到“闲人”,这些“闲人”还出现在鲁迅的其他作品(……)中。这些“闲人”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本文和鲁迅的其他作品,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水样的沈从文用水浇灌了他水样的作品。沈从文,这条湘西的清水征服了峭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穿了磐石;托起了白浪滩头的乌篷船,润泽了苍崖翠壁间的杜鹃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生活美如水,他的作品纯如水,他永远光鲜,永远芳醇,永远润泽世人。
20.下面是鲁迅《阿Q正传》中的一段文字的原稿及修改稿,请简析画线处修改后产生的效果。
原稿:天色将黑,他(阿Q)睡眼朦胧的在酒店前出现了,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修改稿: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前出现了,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微信群里有人说,世卫组织不建议健康的人戴口罩,我们中国却要求所有人都戴口罩,这完全没必要。
  请你为微信辟谣小程序写一篇辟谣短文,要求从信息来源、信息要素和科学常识等方面提供依据,语言简洁连贯,100
字左右。
22.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为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以适当改动词语)(3分)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
③阿Q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农村。
阿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 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著作,②转入谈鲁迅的精神,④⑥分析鲁迅的精神,①总结全段。
2.【答案】C
【解析】A项,心满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非常满足。使用正确。B项,怒目而视: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使用正确。C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用在本句中属对象误用。使用不当。D项,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使用正确。
3.【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趋势”与“治理”不搭配,将“治理”改为“控制”。B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一幅……画”。D项,成分残缺。“遏制”后加“手段”。
4.【答案】C
【解析】A项,“芳容”指女子的容貌,用错对象;B项,“斧正”是敬辞,使用错误;D项,“你色盲啊?”语气生硬,不够尊敬。
5.【答案】A
【解析】 B项,“量”应读liɑnɡ;C项,“擎”应读qínɡ;D项,“凿”应读záo。
6.【答案】 B
【解析】 “场面描写”应为“细节描写”。结合文本内容“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倒也并不十分懊恼”分析可知,阿Q并没有对自己的罪行表现出忏悔之意。
7.【答案】 ①真实的狼,它有又凶又怯的眼睛,还想要吃人的肉。②狼似的看客,他们愚昧麻木,眼睛又钝又锋利,咀嚼人的灵魂。③更恶毒的狼是黑暗的制度和腐朽的文化,把善良的人变成了凶残的狼。
8.【答案】 ①小说以阿Q之死的悲剧告终,却以“大团圆”为题,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加了悲剧色彩。②当时的民众不觉悟,革命不彻底,以“大团圆”为题,反讽革命又回到了原点,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③当时的社会人心离散冷漠,以“大团圆”为题,是以一个人的悲剧映射无数人相似的悲剧,讽刺社会以及人内心的扭曲与支离破碎,貌似的“大团圆”,实质上仍是吃人的盛宴。
9.【答案】 C
【解析】 “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错,应是担忧渔事无法进行。
10.【答案】 B
【解析】 “设置了悬念,埋下了伏笔”无中生有。
11.【答案】 ①他是乌鸡河的见证,过去族间争斗的历史与当下渔事形成对比,凸显了和平的主题。
②他曾参与两族械斗、现皈依佛门的经历,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12.【答案】 ①“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似也报了大仇”,体现了过去族间械斗血腥残酷的痕迹。
②“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表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③“似也报了大仇”“像过节划龙船”中,“似乎”虚写了过去族间的械斗,“像”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闹景象,虚实相映,凸显了追慕和平的主题。
13.【答案】D
【解析】“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说法有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用现代真实词语,游戏的笔墨讽刺了部分当权者的无知与顽固,对现实做出冷静直观分析,针砭时弊,反面衬托了禹的严肃性与真实性。
14.【答案】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解析】设题点考查“塑造人物”的方法,“具体塑造”实则是联系原文,找出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加以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肖像等;侧面描写包括:他人他物的衬托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原文,作者从外貌形象、语言、动作、与他人对比等方面具体刻画了禹这一形象,具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现禹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无畏无私的精神。外貌描写“面貌黑瘦”
“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体现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语言描写“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
‘导’不可!
”体现他了解民情,为民请命的坚定决心;而他作为官员,深入民间,公而忘私,面对施压意志坚定,不改初心,又与其他官员的吃喝享乐、无所作为形成鲜明对比。
15.【答案】①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的能力。在《理水》中,鲁迅一方面依据史有所载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此外文本的“新”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讲历史故事的同时糅进了诸如“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新词。鲁迅有意将现代话语和事物植入到古代的时空环境中,使时间错综交叉,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使文本的结构呈现出反讽的艺术形态。
16.【答案】 C
【解析】 C项,应该是用喜剧性艺术因素,叙述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17.【答案】 ①妄自尊大: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精神上不格外崇奉赵太爷、钱太爷;也很鄙薄“叫条凳”“切葱丝”的城里人;嘲笑未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②自欺自骗(自我安慰、自轻自贱):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不许提及;打架时被打,以“被儿子打”的心理自我安慰;因认为“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而心满意足,在幻想和精神上消除失败的耻辱。③欺弱怕强:估量对手,比他弱小的就欺负人家,比他强大的只敢怒目而视。④麻木健忘:被欺负了,以“你算是什么东西”等妙法克服自欺,然后便愉快地喝酒,愉快地睡觉,极端麻木。
18.【答案】 生活空虚无聊,愚昧无知,麻木残忍,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就如本文中的“闲人”,以取笑阿Q的“癞头疮”这一生理缺陷为乐,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再比如《祝福》中鲁镇的人们,他们咀嚼、赏鉴祥林嫂的痛苦,自觉不自觉地从精神上摧残着祥林嫂,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迫害祥林嫂的凶手。还有《孔乙己》里的冷漠的喝酒人……这些“闲人”也是底层弱民,一面受到别人的欺凌和毒害,与受害者有着类似的命运,一面又欺凌比他们更弱小的底层弱民,他们“被吃”也“吃人”,是那个时代的不幸者和可卑者。
19.【答案】 (示例)①冲破了荆丛
 ②播扬了吊脚楼头的千古情歌 ③他的为人清如水
【解析】 ①②两处句子采用动宾的结构形式,所写事物要具有湘西的地方特点;第③处采用比喻句的形式,要写出沈从文的为人品格。
20.【答案】 把“钱”改成“银的和铜的”就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使读者获得了视觉、听觉效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阿Q暂时有钱时那种得意洋洋的感觉,在用语准确的基础上更鲜明、生动、形象。
21.【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从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信息要素是否齐全和是否符合科学常识等方面提供依据。
22.【答案】 (阿Q)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农村的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
【解析】 首先要从三个短句中选取一个作为新句子的主干,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其他两句作为修饰成分加入新句,可适当采用代词衔接,但不能遗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