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习题练习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描写林黛玉的一组是(
)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
②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
③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
④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⑤面若桃瓣,目若秋波
⑥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⑦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⑧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A.
①③⑦B.
②④⑥C.
④⑥⑧D.
⑤⑥⑧
2.下列各项中,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西江月》二词和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是课文中对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
B.
《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C.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子弟的一个代表,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
D.
所谓“似傻如狂”,“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阜盛(fǔ) 敕造(chì) 规矩(ju) 龌龊(chuò)
B.
两靥(yè)忖度(cǔn)钗钏(chāi)勠力(lù)
C.怯弱(què)
纳罕(hǎn)盥沐(ɡuàn)
呜咽(yè)
D.憨顽(hān)
嬷嬷(mó)惫懒(bèi)懵懂(měng)
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
粘惹 撕混 轩俊 顶力相助
B.
璀灿 暮蔼 内帏 脍炙人口
C.
牍职 翠幄 庑门 无与论比
D.
宫绦 盘螭 璎珞 功名利碌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中式婚房回归古典东方之美,一对新人说:“我们不追求家具的雕梁画栋,无需过多装饰,只求简单,古色古香。”
B.
肃穆的气氛,庄重的举动。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敛声屏气,用一分钟的默哀,向在火灾中去世的同胞们表达最真诚的哀悼之情。
C.
南京——一个靡丽而怀旧的城市。如果说它有过繁华,那么秦淮河边的洪武路会告诉你多少纨袴膏粱的一掷千金、纸醉金迷,多少士大夫的理想,随着末世国都一点点丧尽。
D.
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几年,随着社会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关注以及城管执法中一些事情的发生,促使大家思考和转变执法理念,城管队伍形象不仅仅代表单位,其实也代表了政府形象。
B.
在调整改革方案时,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抓紧搞好产品设计、工艺、设备等技术基础工作的整顿。
C.
“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样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D.
这项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公众对肺癌的实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对肺癌这一致命疾病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偏低。
7.对下面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2)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4)声飞霄汉云皆驻,响入深泉鱼出游。
A.
比喻 借代 对偶 夸张
B.
对比 借代 比喻 夸张
C.
比喻 比喻 对偶 夸张
D.
比喻 借代 对偶 拟人
二、文本阅读
阅读《红楼梦》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
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
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8.下列对上面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林黛玉在这里的表现与她刚进贾府时的表现不同,性格也发生了变化。
B.凤姐儿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的面前,目的是要捉弄刘姥姥,让她出丑,以博得贾母一笑。
C.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上面文字与一节中所刻画的是一致的。
D.“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很符合他们作为仆人的身份特点。
9.依据上面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
10.看着刘姥姥表演,众人皆笑,“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拿起箸来”,凤姐不笑的原因是什么?
11.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阅读《红楼梦》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
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不觉痴倒。……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始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二十八回)
12.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请说说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请结合诗文作些具体分析。
13.宝玉听了,引出他对人生的一番感叹,请说说他的感叹与林黛玉有什么不同?他认为解除这一痛苦的办法是什么?
阅读《红楼梦》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兴叹道:“……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子兴见他说得这样重大,忙请教其端。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然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雨村道:“正是这意。”(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回)
14.文中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15.贾宝玉“衔玉而诞”和“抓周”这两个情节的设置在全书中起了什么作用?
16.冷子兴和贾雨村两人对贾宝玉的看法有何不同?
17.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古代人物,他们可以分为几类?贾宝玉属于哪一类?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三、语言表达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19.根据新闻《北国老城研究“红楼”,曹氏祖籍原在铁岭》的主体,补写出新闻的导语部分,不超过30个字。
8月16日,“全国《红楼梦》文化研讨会”在辽宁省铁岭市举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岭学者金鑫、李奉佐等近年来侧重对“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的史实进行严密的考证。李奉佐曾出版《曹雪芹祖籍铁岭考》一书,当时在红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李奉佐、金鑫又合作出版了《曹雪芹真祖地铁岭》一书,再次得到红学界的关注。此次会议,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会议发言中,承认“铁岭派”的观点。并亲笔致信铁岭市委书记,充分肯定铁岭学者的研究成果。
20.古典小说常用对偶句做标题。下面是《红楼梦》中部分回目标题,请找出成对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⑧为出句,A~H为对句)
①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②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③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④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⑤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⑥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⑦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⑧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A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B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C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D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E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F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G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H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21.请从课文中选取合适的内容作为出发点,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①贾宝玉②贾宝玉③王熙凤⑤贾宝玉⑦贾探春。
2.【答案】C
【解析】”暗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理解有误。
3.【答案】B
【解析】 A项“阜”读fù。C项“怯”读qiè。D项,“嬷嬷”读mó
mo。
4.【答案】A
【解析】 A项粘—沾;撕—厮;俊—峻;顶—鼎。B项灿—璨;蔼—霭。C项牍—渎;论—伦。D项碌—禄。
5.【答案】C
【解析】 A项雕梁画栋: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句中用于家具,使用对象错误。B项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不合语境,语境表达的意思是安静、沉默。C项纨袴膏粱:富家子弟。适合语境。D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不合语境。
6.【答案】D
【解析】 A项残缺主语,删除“随着”。B项“围绕”与“以……为中心”杂糅。C项残缺宾语中心语,在“促进”后加“的局面”。
7.【答案】A
【解析】(1)本体是“面”“色”,喻体是“中秋之月”和“春晓之花”;(2)“纨绔、膏粱”代指不成器的贵族子弟;(3)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近,内容相关,此为对偶句。“两弯”对“一双”,“罥烟眉”对“含情目”;(4)用“云驻”“鱼出”来极言声音的动听,此为夸张手法。
8.【答案】A
【解析】黛玉主要特点是谨慎小心,她的笑与众不同,不敢放肆,笑岔了气,是因为她体弱。
9.【答案】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善于抓住取悦贾母机会的本领,表现了她的精明机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入手,要关注人物自身的学识、修养、身份、地位等,还要注意文中的相关评价。
10.【答案】因为凤姐是这场戏的总导演,她需要撑住局面,让场面气氛更活跃,其目的就是要哄贾母开心,讨好贾母。
【解析】小说传神的对众人神态进行了描摹,可谓惟妙惟肖。在这场为了取悦贾母而有意安排的闹剧中,王熙凤是幕后的导演,她不笑才能撑住场面,使气氛更加活跃。
11.【答案】一方面表明了刘姥姥的贫穷和少见多怪和对浪费的心疼,更主要的是借刘姥姥之口道出了贾府的奢侈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刘姥姥初到贾府,所见所感,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批判的态度。
12.【答案】这首诗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是林黛玉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她叛逆性格的具体表现。
但《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为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解析】本题是结合诗文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林黛玉作为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的性格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她毕竟是一个封建贵族小姐,不可避免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应根据这两个方面紧扣诗文进行分析。
13.【答案】林黛玉孤苦无助,在“风霜刀剑”的威逼之下,最担心无从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发出如下感叹:“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从表面看,贾宝玉也是对这四句最是动情,但他作为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的公子,最担心的是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美好事物一旦“失去”之后,再无失而复得的可能,他的“悲伤”正源自这里。他认为解决这一痛苦的办法只有一条路:“逃大造,出尘网”,也就是脱离红尘,超凡脱俗,为贾宝玉后来出家做和尚埋下了伏笔。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题,分析时要注意同中有异,两人虽然同悲,但由于身份不同,处境不同,因而心态自然也有不同。
14.【答案】①贾宝玉喜欢女子而厌恶男子,其实也表明了曹雪芹的世界观。古代女子身在深闺,不习世务,性情如水,温和可亲,所以令人见之“清爽”;男子行走于复杂的社会,追名逐利,慢慢地沾染上了世俗污浊之气,所以让人感觉“浊臭逼人”。②在封建社会,女子处于受压迫受损害的地位,而贾宝玉尊重个性,平等待人,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实质是对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表现了他的反抗精神。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注意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句子是否有深层的含义。
15.【答案】①情节上,“衔玉而诞”联系了开篇“大荒山无稽崖”下的顽石化玉这个情节;“抓周”则借民俗预示了贾宝玉一生的命运将离不开脂粉气,他的命运和女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塑造人物上,“衔玉而诞”揭示了贾宝玉纯洁超凡的先天禀赋;“抓周”揭示了贾宝玉不同流俗的人生观。③艺术手法上,这种浪漫主义的写作技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要注意题干要求是“全书中”,所以答题时要兼顾整体。
16.【答案】冷子兴作为一个世俗之人,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贾宝玉的行为“好笑”,将来是“色鬼无疑”;贾雨村却认为“非也”,不能“错以淫魔色鬼看待”而是“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并认为贾宝玉将来可能成为超凡脱俗的高士。
【解析】本题属于人物形象赏析,侧重于对人物的评价。两个人对宝玉的不同评价,表现两人不同的地位、学识、修养、身份特征等。
17.【答案】文章把世人分为三类:秉“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应运而生”的大仁者,他们“修治天下”;秉“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应劫而生”的大恶者,他们“扰乱天下”;在“太平无为之世”偶秉正邪两气而生者,不是“仁人君子”亦非“大凶大恶”,但是总有超人的禀赋。贾宝玉就是第三种人。他正邪两赋,关注人性、自由和个体生命价值,反对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从封建正统的观点看带有大恶之气,从张扬个性的观点看是怀大仁的。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能力的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时,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不能背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8.【答案】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除了节省大量宝贵时间
上网浏览商品信息
【解析】本题以补写填空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做此题要在读懂语段的中心意义、背景语句内容的基础上,填写相应的语句,使上下文中心一致,意义连贯、贴切。
19.【答案】 会上铁岭学者关于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的观点(研究成果)得到红学专家的肯定。
20.【答案】 ①D ②G ③A ④F ⑤H ⑥B ⑦E ⑧C
21.【答案】《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与服饰仪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王尊王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一个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
对黛玉的描写,处处表现她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依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手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贾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个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对贾宝玉是沉重的压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摆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状态。
最后,我们要感谢作者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园神游”。
【解析】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像公式一样。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