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习题练习四(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尴尬
翠幄
厢庑
放诞无礼
B.
摔跤
韶光
推诿
衔玉而生
C.
梦魇
纨绔
枯萎
顾盼神飞
D.
忖度
招聘
诡秘
目不交接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王夫人道:“……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B.
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
C.
他也不问王老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D.
只有一张票,是你去?还是我去?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播出后,刘教授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______了“《红楼梦》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________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③无论是奥斯卡、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________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
领略 标准 固守
B.
领悟 标致 固守
C.
领略 标致 恪守
D.
领悟 标准 恪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与会的专家认真讨论和听取了李教授关于《红楼梦》中小人物命运的分析报告。
B.
暑假大学生勤工俭学招聘市场在武汉华师一附中举行,万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应聘。
C.
我这个人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志也能交朋友。
D.
宝玉是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的、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封建阶级的叛逆。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寄言纨绔与膏梁(比喻)
B.
面如敷粉(比喻
)
C.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对偶、比喻)
D.
台矶之上,坐这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借代
)
6.与“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中的“风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
此人举止言谈有名士风流。
D.
秋深百花落,风流傲在菊。
7.将下面的人物的描写依描写对象加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②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④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⑥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请。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③⑥
C.
①⑥\②④\③⑤
D.
①④\②③\⑤⑥
8.下列括号中的人名与人物描写相应的一项是(
)
A.
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黛玉)
B.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迎春)
C.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探春
)
D.
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宝钗)
9.下列描写,能表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一句是(
)
A.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街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B.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C.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D.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10.下面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王进贾府》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
B.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C.
《林黛玉进贾府》随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
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加评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二、文本阅读
阅读《红楼梦》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登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迎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动他的好处,他才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人罢了,并不愿和这些人来往!”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性儿,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作宰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让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的出些什么来?”
宝玉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袭人连忙解释说道:“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过,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脸羞得通红,说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的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幸而是宝姑娘,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的!谁知这一位,反倒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他,赌气不理,他后来不知赔了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的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么?”
原来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悄悄走来,不想刚走进来,正听见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些混账话;要说这话,也和他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A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所B者:他在人前,一处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C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D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持,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11.给文中A、B、C、D处填上恰当的字(只限填一字)。
12.宝玉为什么不愿意去见贾雨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本是“混世魔王”,根本不想听从别人摆布,所以他不愿去。
B.贾雨村来的不是时候,宝玉正和袭人、史湘云等谈得投机,所以他不愿去。
C.贾雨村和宝玉年岁相差太大,在一起根本没有共同语言,所以他不愿去。
D.贾雨村是仕途之人,只注重仕途经济,而宝玉是一个封建叛逆者,他们的志向不同,所以他不愿去。
13.作者写湘云劝宝玉学些经济学问之后,又顺手借袭人之口说宝钗亦曾劝过,还赞宝钗“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对这一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既补叙前事,又为下文宝钗“规劝”一节内容作铺垫。
B.一笔道出了史湘云、薛宝钗、袭人三人在对待仕途经济上的一致观点。
C.暗示了袭人是坚决地站在“金玉良缘”一边,坚决反对“木石前盟”。
D.为了表示贾宝玉确实是一个不听别人规劝的“混世魔王”。
14.林黛玉听了宝玉的话后,为什么“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三、语言表达
15.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以《红楼梦》为主语的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调整词语)
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③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1)以《红楼梦》为主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曹雪芹为主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简要概括下面语段要点。
“为了提高语文素养,我想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首先,我国有丰富的文化传统,许多经历过时间检验的古典作品,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营养,为了能够利用这份丰富的遗产,需要对古代汉语有所了解,至少要能够读懂一般的古籍。其次,我们现在讲话,写文章,用的都是现代汉语。要学好现代汉语,应该多读些现代的文学作品。如果我们能把《红楼梦》通读一遍,不仅对于搞文学的,就是对于搞科学的,也会有莫大的益处。此外,应该至少学好一门外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都不可能是封闭的,它必然要受到其它国家、其它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许多优秀的作家同时也翻译家,这绝不是偶然的。他们在翻译外国作品的过程中,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作文
18.小说中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请你对二人的出场写一段叙评结合的赏析性文字。
19.请你为《红楼梦》写一篇推荐语,向广大读者推介《红楼梦》。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D项“接”应为“睫”。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D项中“是你去?还是我去?”是个选择疑问句,第一个问号要换成逗号。
3.【答案】C
【解析】“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意为领会,悟出。“标致”指女子相貌美丽、姿态优美;“标准”指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的比较核对。“固守”指一成不变地遵循,多含贬义;“恪守”指严格遵守。
4.【答案】D
【解析】A.词序不当,改为“听取和讨论”;B.句式杂糅,可改为“招聘活动在……举行”,或“招聘市场在武汉华师一附中”;C.残缺,在“和”字前再补上一个“同”字或“与、跟”即可。
5.【答案】A
【解析】这是借代手法。纨绔本意是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本意是精美的饭菜
后泛指名门望族纨绔与膏梁是借代穿着华丽的富家子弟。
6.【答案】D
【解析】A.风采特异,业绩突出或有功绩有文采。B.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或有功绩有文采。C.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D.风韵,多指好仪态。
7.【答案】C
【解析】①⑥是对的贾宝玉的描写,②④是描写林黛玉的,而③⑤是对王熙凤描摹。答案是①⑥\②④\③⑤,所以选C
8.【答案】D
【解析】D项描写的是林黛玉,不是宝钗。
9.【答案】A
【解析】A项中“顽劣异常,极恶读书”表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其他三项均与叛逆性格无关。
10.【答案】D
【解析】“加评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错。详写王熙凤、贾宝玉;略写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等;实写:贾母、王熙凤等;虚写贾赦、贾政及未出场的人物。
11.【答案】依次为:喜、惊、叹、悲
【解析】很明显,这几处所空缺的字是与上文“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中的“喜”“惊”“悲”“叹”四字相对应的。抓住这几个字,再细细体会一下A、B、C、D各句的情感便可以非常容易地写出来了。
12.【答案】D
【解析】从贾宝玉一听到仕宦、经济便大为生气以及《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不愿读书等情节可以看出,贾宝玉是非常反对读书为官的。他与贾雨村的最大分歧也当在此。
13.【答案】D
【解析】其实贾宝玉是一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至于“混世魔王”,只是王夫人等人的封建正统观念的看法,这里所表现的也当是其叛逆的精神。
14.【答案】喜者,因知道了宝玉确是知己;惊者,因宝玉不避嫌疑竟诉了肺腑;叹者,为何又生了“金玉之论”;悲者,父母早逝,无人为自己作主,自身又多病,但恐不能持久。
【解析】抓住文中“喜者”“惊者”“叹者”“悲者”等标志性词语,检索有关句子,并进一步作出概括。
15.【答案】《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解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短句变长句。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要注意三个短句,除用作母版的那个,其余两个都得调整语序,酌情增减词语,作母版句主干成分的修饰语。
16.【答案】(1)以《红楼梦》为主语: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
(2)以曹雪芹为主语:曹雪芹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解析】分析三句话的内在联系。其中前两句话的主语分别是“红楼梦”“曹雪芹”,可以这两句话为主干,将其他句子的内容作为修饰成分,融合到这两个句子中。
17.【答案】①要继承古代文化遗产。②要学习现代文学作品。③要吸收上来文化精华。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段落中有“首先、其次、此外”几个标志性的词语,很显然是将语段要点概括为三点。
18.【答案】文中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的非常出色。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已初步展示了她放任的性格。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的穿戴,配上她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的俏丽相貌,风骚、苗条的体态,威而不露的神情,再加上丫头、婆子,众星捧月似地前呼后拥,这位年轻、风流、得势、有权的主儿,就从文中活脱脱地站了出来。再看她的言谈举止,携了黛玉的手,就那么细细打量起来,故作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三句话,于夸赞黛玉娇美容颜,同情黛玉不幸身世之中,蕴含着对贾母不失时机的阿谀逢迎。这王熙风不仅会说,还很会做。她感情极丰富,变化极迅速,说着、哭着,贾母一制止,立刻就“转悲为喜”,自我解嘲,说自己勾起老祖宗伤心,该打。作品通过这样很精炼的外形描写和一件小事,就把王熙凤这个人物由表到里的主要特点十分精确地勾画出来了。
贾宝玉的出场,不仅排在最后,而且事先作过一番渲染,主要是王夫人对黛玉的交底,说贾宝玉是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的嘴里“有天没日,疯疯傻傻”。加上黛玉幼时听母亲说过,这个宝玉“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等等。这样,读者也就和黛玉一起,事先对贾宝玉形成了一个先入之见:“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惫懒人呢。”当作者完成了这样一番铺垫之后,送到黛玉和读者面前的宝玉却完全是另外一个青年公子的形象,尤其是使宝玉接连两次亮相,由形到神的描绘,不仅使黛玉见了吃一大惊,就是读者也因前后截然不同的对照,而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此外,作者还托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词,从另一侧面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点破他以后的身世遭遇。从表面看,这里句句都显示着对宝玉其人的嘲讽;但透过字面,却又处处看到作者对宝玉性格的赞美。这种欲赞还讽,寓褒于贬的新颖手法,在这里是显得十分别开生面的。它也是《红楼梦》刻划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所谓“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常常是贾宝玉外形特征的表现,而“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今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却是贾宝玉内在性格的核心所在。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作者所要写的主要人物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叛臣逆子,而不是一个风月场中的情痴情种。
【解析】写赏析性文章要做到叙评结合,首先要明确赏析内容;然后文中较为欣赏的语句,挑出来(可摘抄上去),并对其评析;再谈从中获得的启发,感悟等。
19.【答案】《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推荐理由:本书是我国古代的巅峰之作,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曹雪芹。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全书人物描写细腻,以林黛玉,贾宝玉,贾宝钗,薛宝钗的爱情为主,批判了封建制度。本书中穿插了很多诗词名句,其中黛玉葬花中的《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极为出色,被编成了歌曲广为传唱。在流传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
鲁迅曾评价红楼梦: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但是反对者却很多,以为将给青年以不好的影响。这是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也看不见了。
很多文学家也多次认可它。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解析】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一般写法: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体裁类型及主题。要向读者介绍一篇文章,首先应该告诉大家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应该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文章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