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7.4 有几棵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7.4 有几棵树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8 16: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有几棵树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8加几的进位加法。(教材第81页)
二、教学目标
1.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在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加几的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有绿草、红花、大树,温暖的阳光,多好啊!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去春游啦!瞧,他们已经来到草地上。(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板书课题:有几棵树)
二、学习新课
1.探究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用接数法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从图中获取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观察到小河的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要计算图中一共有多少棵树,应该如何列式呢?
师:你们知道8+6等于多少吗?怎样计算呢?(学生用1根小棒表示1棵树来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8根小棒代表小河左边的8棵树,右边摆6根小棒代表小河右边的6棵树。
教师边引导学生边提问。
师:数一数,现在一共多少根小棒?
师:如何计算的?(学生独自思考,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用接数法计算。8+6,就是从8开始往后接着数六个数,即9,10,11,12,13,14,所以8+6=14。
(2)用“凑十法”计算。
①师:左边有8根小棒,再加几根是10根?这几根从哪里拿来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再加2根是10根,从右边的小棒里拿。
师:右边被拿走2根小棒,还剩几根呢?现在合起来是多少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板书)
②师:右边有6根小棒,再加几根是10根?这几根从哪里拿?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再加4根是10根,从左边的小棒里拿。
师:左边被拿走4根小棒,还剩几根呢?现在合起来是多少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板书)
师:后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后两种的计算都采用了“凑十法”。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接数法比较麻烦,“凑十法”能计算得又对又快。
2.巩固练习,内化8加几的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问题“圈一圈,算一算。”左图)
师:如果不借助小棒,你会计算左图吗?(学生独立思考,口述算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多种算法)
师:为什么要把8分成5和3?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5和5凑成十,8和2凑成十。强化“凑十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问题“圈一圈,算一算。”右图)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算法。
(3)评一评: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为什么?
教师点评:在计算时,有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快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13 14(摆一摆略)
第2题:15 4+8=12(圈一圈略)
第3题:16
第4题:11 18 18 14 12 18 8 17
四、课堂小结
想一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疑问?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
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①接数法;②凑十法。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凑十法”或者接数法来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让学生了解用“凑十法”计算时“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比较简单。在本节课开始时,首先教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然后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合作计算中发现“凑十法”的妙处;最后进行多种类型计算题的训练,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快速地解决。从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已然通过前面课时的学习知道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计算效果比较理想,但学生还缺乏一点主动探究的精神,需要教师今后多多引导。
2.这节课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将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满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分别代表几?
△+△=16  -△=3
△=(  )  =(  )
分析:△+△=16,因为8+8=16,所以△表示8。
-△=3,因为△表示8,所以-8=3,所以表示11。
解答:8 11
解法归纳:解决图形算式问题时,先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再推算出图形所表示的数。
相关知识阅读
“凑十法”歌谣
看见9想到1,
看见8想到2,
看见7想到3,
看见6想到4,
遇到小数加大数,
两数换位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