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课时 小明的一天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和半时。(教材第92页)
二、教学目标
1.从整体认识钟表的组成,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并知道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建立整时和半时的概念。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难点: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认识整时和半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钟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现在一起来猜谜语吧。(课件出示谜语)
谜语:头上顶着大红冠,身穿五彩花花衣,每天早晨要歌唱,人人听了忙穿衣。(打一动物)
师:同学们知道这个谜语指的是哪种动物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揭示谜底)
师:是的,这个动物指的就是大公鸡。那同学们知道大公鸡“喔喔喔”叫是提醒人们干什么吗?
学生齐答:起床。
师:乡村有公鸡提醒人们起床,那每天早上是谁叫你们起床呢?(闹钟)
师:闹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物品。你知道吗,小小的闹钟中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吧。(板书课题:小明的一天)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拿出钟表,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再与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自行观察,同桌间互相交流)
教师拿着实物钟,边演示边说:钟面上细而长的针叫分针,短而粗的针叫时针。(板书:分针 时针)
师:再观察下,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自行观察,一起数一数)
师:钟面上有1~12这些数,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师:说一说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动的?(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点评)
2.认识整时和半时。
(1)认识整时。
(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第一、二、四、五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认真观察第一、二、四、五幅图,看一看小明在做什么,认一认此时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各指向几?(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小组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一幅图:小明正在穿衣,此时钟表上的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表示的是7时整;
第二幅图:小明正在上课,此时钟表上的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表示的是8时整;
第四幅图:小明正在吃午饭,此时钟表上的时针指向“12”,分针也指向“12”,表示的是12时整;
第五幅图:小明正在踢足球,此时钟表上的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12”,表示的是4时整。
师:表示整时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是整时时,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板书)
(2)认识半时。
(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第三、六幅情境图)
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这两幅图中小明在干什么,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同桌间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三幅图:小明正在做操,此时钟表上的时针指向“9”和“10”的中间,分针指向“6”,表示的是9时半;
第六幅图:小明已经睡着了,此时钟表上的时针指向“8”和“9”的中间,分针指向“6”,表示的是8时半。
师:表示半时,钟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钟面上是半时时,分针都指向“6”,时针过几就是几时半。(板书)
3.我说你拨。
(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问题“我说你拨”的情境图)
师:你能帮助淘气在钟表上拨一拨6时半和9时吗?(学生独自操作,教师指名学生板演,教师适当点评)
4.总结。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看了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你要怎样安排你的一天呢?(学生分小组说一说)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一练”第1题。(同桌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3时 3时半 5时 6时半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 分针
钟面上是整时时,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钟面上是半时时,分针都指向“6”,时针过几就是几时半。
教学反思
1.认识钟表是学生在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之前也有一些基础,因此这节课的教学还是比较容易开展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细节处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时针和分针的概念。在这样的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课堂上,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去感知。通过情境设计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和半时,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认识了钟表后,就在生活实例中感受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联系日常生活的时间顺序使学生建立真实的时间观念。
2.尊重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敢“动”。整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即便是学生不解的地方,也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做到让学生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四人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根据前三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推算并画出第四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分析:前三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依次是3:00,5:00,7:00。画图列出它们的关系:
由上图可知,后一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比前一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多2时。根据这一规律可知,第四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应该比第三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多2时,应该是9:00,即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9。
解答:
解法归纳: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已知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确定未知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画指针时要区分好时针与分针。
相关知识阅读
钟表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等,这些都是古人的计时器。但是它们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因此都不能称作钟表。
到了1090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而且,它有擒纵器,擒纵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这就是钟表与计时器的区别。国际钟表界都把擒纵器视为钟表的心脏。在瑞士,有一本钟表界的权威书刊写道:“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在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的一本书中,有以下记载:“苏颂把钟表机械和天文观察仪器结合起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六个世纪,比方和斐(与胡克同被西方认为是天文钟表的发明人)先行了七个半世纪。”这充分说明中国人开创了人类钟表史,并影响了后来西方钟表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