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育英高级中学(高考补习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朝阳育英高级中学(高考补习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8 16:10:00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期中参考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因而……”表述不当,属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可知,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但它与“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构不成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故选C。
2.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本选项属答非所问。故选B。
3.C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确定材料二的核心观点: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A、B、D三项体现的都是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故选C。
4.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
5.
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
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
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
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答对3点即可,每点2分)
C
7.
C
正面衬托
8.
①通过外乡人的情节我们看到了一个义务帮助他人的农民守根的形象,写出了他善良淳朴的形象特点。
②将外乡人从城里来村里的事情与村里人到城里去打工或开买卖,而不愿意回村形成对比。③引发守根“为啥农村人不能守住家呢?”的思考。
④为下文写守根的儿子回到村里创业做铺垫。
①作家的社会责任往往表现为其作品与时代、历史、民族之间的深刻关系。
②本文反映出一些农民不愿意回村而让家乡成为“空心村”的社会现象,作者对这一现象表示遗憾的同时,对守根一家坚守乡村的精神表示肯定。
③文章将这两种情感融为一体,引发读者对乡村命运的思考和关注,因而写出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
A
B
中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这是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丹书铁券”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也叫免死券。故选B。
D先傅友德后冯胜
13.(1)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自己身受九箭,毫不退却。(胶浅,搁浅;被,受;矢,箭;退,退却)
(2)徐达在庆阳周围围困张良臣,张良臣依仗他哥哥张思道做外部援军,暗中派使者往来期间,陈德(把使者)全部擒获,于是庆阳被攻下。(恃,依仗;间,暗中;使,派使者;下,攻下。)
14.二十三年,因追查他为胡惟庸朋党而获罪,诏书上说他征西时有过失受降级责罚,于是与胡惟庸勾结合谋,所以爵位被削除。
15.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综合赏析能力。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情何限”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诗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并非“以动衬静”。
①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
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
③无人欣赏。“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18.C 
①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十分独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所以第一空应选用“十分独特”。
②才思敏捷: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才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③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三空选用“异彩纷呈”。
④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第四空选用“不可或缺”。故选C。
19.D 
画横线的句子“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由于……使”,因为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首先排除选项A;选项B,句子简化后是“技艺,增加了意味”,主语有问题,排除B;选项C和D句式相同,此时需要考生只需甄别“承揽”和“传承”哪一个更合适一些,“承揽”指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传承”侧重于传授和继承,而句中更强调印章艺术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所以使用“传承”更合适一些,排除C。故选D。
20.B
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补充说明。
选项A“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选项B“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补充说明;
选项C属于转移话题;
选项D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记忆力已经开始消退;(2分)
(2).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2分)
(3).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1分)
22.
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课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每点2分)
23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权理念很中国
这几天恰逢中国的国庆长假,中国迎来了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以来的最大旅游热潮。在中国,此时没有隔离和恐慌。如果在中国大地上走一走,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的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
但是,今当下,我想和世界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样的人权理念“很中国”“最中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人类经历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次“人权大考”。生命至上,重于泰山。中国顶尖院士团队奔赴一线指挥抗疫,300多支医疗对接力上阵,火神山、雷神山在十天内建成……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一个感人细节都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权理念,这很中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社会各界以自己的方式支援武汉,这很中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之初,社会各界竭尽所能对湖北伸出援手,一辆辆大货车,一节节火车箱,齐聚湖北大地上。其中有衣食住行等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有稀缺缺的医疗仪器,口罩、酒精消毒液等保障性物资,也有负压式救护车这样的神兵利器……“河南嵩县十万斤大葱支援武汉、四川人民60吨蔬菜支援武汉……派专机接回滞留海外的公民;患者高昂医疗费用、国家买单”……世卫专家感叹:若我感染,希望在中国治疗!当然,病愈后可以遍游中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4亿民众自觉自愿居家隔离,这很中国!
英国学者说:“中国从一开始就深刻理解什么是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人权。相比刻板、肤浅的‘人权’概念,活下去更重要。”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国民众深知生命就是自己的青山,只要生命在,一切都可以从新再来。14亿人自愿自觉居家隔离,自觉自愿佩戴口罩。“生命如露如电,我们仍然可以坚定地选择‘有序’和‘有情’。”
疫情没有国界,生命至高无上。各国人民都应该摒弃傲慢与偏见,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所以,在中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样的人权理念最中国。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作文题目由材料、提示语和具体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部分先总后分,从从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速度很中国、美食很中国、守护很中国等多个角度对“这很中国”做了解读。然后来向考生进一步阐释引导语并给出可以思考的方向。最后提出问题: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考生可以挖掘自己心中最有价值的某些人、某些事、某些具体的景物,还可以是某种文化艺术、某种精神品质。只要能够代表中国,富有中国特色,都可以纳入“最中国”的写作范畴。提示语揭示了学生写作的重心,选择最能代表中国的人物或场景,说出你对“这很中国”的独特理解。
总体看来,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所有的中国元素均可纳人其中,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广泛选材,议论抒情。若想脱颖而出,不妨选择小切口,融人自身特别的体验与感悟。
【立意】(1)红墙碧瓦,耀盛世中华;
(2)大美中国,艺术之光;
(3)勇于超越,速度中国;
(4)各具特色,美食中国;
(5)高铁,这样的速度很中国;
(6)四合院里最中国;
(7)中国字,很中国。
(8)中华戏曲,独领风骚;
(9)笔墨飘香,这很中国;
(10)中国式守护很中国。育英高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槐南右者。”他有《酹江
题髯苏大江东去词
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
铁绰板
森然芒角
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
高一语文试卷
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
遇表
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髙度的评价,称
章卓荦”
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
隹”,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
野村篁园有次韵苏
水调歌头
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讠
坡老
森川竹暌有次韵
读下面的文


苏轼的《劝金船
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ˉ
应举
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
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
岁时,进
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
的脚
的《满庭芳·警
全一样
籍必须熟读至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坡读
就是用这
次是仿意,指亻
模仿苏词的
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
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那么这种读
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
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
摩垒晓风残月,接
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
阅读多次所能
琼楼
酒醒不胜寒
野竹隐的《水龙
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

这种用功方法
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
“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徯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
全死心
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
竹隐
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

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
苏车

(落日绣帘垂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
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
森槐南的

周歌头》:“论填词,板敲断
坎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
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
家庭
教气氛也十分浓酒醒不胜寒。”在
抒发胸襟

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淸雄
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3分)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祉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
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
宋时期
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
i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
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
办法阅读经典
考人生的
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
的支撑点
展现
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州团练副使之后
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
的抒发,有
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
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
细致的研究
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
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
.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
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轼的“异代知己”

泻千
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
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
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
的一项是(3分)
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
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
者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
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
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
然有其主导的风格
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度,营造岀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
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
司意高妙
超然旷达的艺术
C.苏轼构建
传播

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苏轼的诗词作
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都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
材料
列说法
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
为正宗
诗余
作技术更难
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管如此,日本文
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
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
不仅在国内影
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

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
消极懈怠
论词绝句
坡翁家集
垂老声名满
兑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州定慧院寓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
轼借月夜孤鸿自喻,托
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
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
表达孤高心境
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
此词调作
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
奴娇·赤壁忄
人生如梦,一尊还
句强化了全

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
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