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设计制作环境雕塑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教材内容之一,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环境与雕塑的关联,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环境雕塑的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依据不同的环境设计制作寓意不同的雕塑内容,学会运用不同材质不同技法设计制作环境雕塑作品,并合理规划雕塑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雕塑的内容,把握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
2.掌握依据不同的环境进行雕塑的设计。
3.根据自己的设计,运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技法制作出雕塑作品。
教学重点:
1.掌握依据不同的环境进行雕塑的设计。
2.根据自己的设计,运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技法制作出雕塑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演示,学生能掌握和运用技法,并学会设计制作环境雕塑作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课件,彩纸、白纸、剪刀、白胶、泡沫胶、笔、废旧的材料等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彩纸、白纸、剪刀、白胶、泡沫胶、笔、废旧的材料等制作工具。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组有关环境雕塑的作品,组织学生分析欣赏。
师问:在这几组图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环境雕塑。今天,我们走进环境雕塑。
2.教师揭示、板书课题《第四课 设计制作环境雕塑》。
欣赏
回答
教师课件资料的展示,通过欣赏环境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感受。
自然引入下一教学环节。
新课教学
1. 教师课件展示不同的两件雕塑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什么是环境雕塑。
师问:这两种类型的雕塑有什么不同?
-2413017208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架上雕塑是陈列在架子上表达作者思想意境的雕塑作品;环境雕塑是置身于特定环境中,有某种特定寓意的或美化环境的雕塑作品。
2. 课件展示,介绍环境与雕塑的关系,以及环境雕塑的功能。
9969562230
师:雕塑与环境密不可分,不同的环境、主题寓意不一样的雕塑内容。环境雕塑需要特定的环境,环境需要雕塑的装点美化和赋予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环境雕塑作品,了解环境雕塑的分类。
师问:环境雕塑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分类?
教师小结:
从放置地点分类,可分为
从作品风格分类,可分为
从作品材料分类,可分为
4.组织学生欣赏环境雕塑名作,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设计环境雕塑。
师问:欣赏名作,怎样去设计环境雕塑?
师小结:环境雕塑要是特定的环境下,予以强烈的表达寓意,或者赋予一定的审美情趣。
5.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
师问:如何设计制作环境雕塑?
教师边示范边介绍。
教师小结:不同的材质运用不同的技法,按照自己设计的理念继续细心的制作。
欣赏
讨论
回答
听讲
观看
听讲
讨论
交流
汇报
观看
听讲
欣赏
讨论
交流
汇报
讨论
交流
汇报
通过对不同雕塑作品的欣赏、讨论、回答,了解架上雕塑与环境雕塑之间的本质区别,感受环境雕塑特定环境下的强烈表现寓意和美化环境意义。
教师的图片展示,为引入下一教学环节和后面的环境雕塑设计与创作做铺垫。
顺应承上启下,自然引入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课件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环境与雕塑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一教学环节和本教学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由欣赏不同的环境雕塑作品,了解环境雕塑的分类。
设置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学,真正学会感受到不同环境下的雕塑艺术之美。
课件资料的展示,通过欣赏名作和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设计环境雕塑,掌握环境雕塑设计理念。以及对环境雕塑所表达的寓意,展现的艺术美,有了更深入的感受。
激发设计的灵感和创作欲望。
教师直观示范于教学,即达到了直观演示的效果,引导学生感受环境雕塑的制作和体验环境雕塑的艺术魅力。
学生实践创作
作业: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为学校、住宅小区或者是你喜欢的地方设计制作一个环境雕塑稿样。
要求:
1.注重了解作品的环境因素(自然与人文环境)。
2.注意作品的功能(作用)。
3.关注作品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形态、色彩、材料、风格)。
教师巡视指导。
创作
通过学生的创作,让学生更好掌握设计的独特理念和制作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掌握环境雕塑制作的技法运用和作品布局的美感。
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环境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分类点评。
展示
评价
树立学生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课题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小结
让学生自己小结,进一步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
拓展
我与环境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人类应该怎样对待环境?
探究
通过课余对环境的深入了解,激发对环境的正确态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