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8 21:3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春高一期中考历史试题 2021.04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黑格尔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这句话意在说明
A. 地理差异使文明具有多元性 B. 海洋对人类文明影响更大
C. 社会历史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 沿海比内陆居住环境优越
2.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3.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
A.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 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明的传播
C.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4899660692154. 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
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
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5.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6.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
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古时期的后期又翻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7. “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
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 封建领主彼此割据 B. 森严的等级制度 C. 君主集权专制 D. 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
8. “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直到1865年,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非洲被开发较晚的原因是
A. 非洲人民的反抗 B. 非洲大陆被发现的较晚
C. 非洲自身发展落后 D. 非洲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9. 考古学家指出:“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影响与接触。“ 这表明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
A. 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 各自独立,相互隔绝 C. 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 多元发展,相互交融
10. 15世纪早期,“1千克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是1—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了
A.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B. 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C. 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D. 胡椒减产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11. 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B. 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 D. 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
12. 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
A. 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 B. 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
C. 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 D. 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
13.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4.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15. 1520年,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徒贵族书》的小册子中使用了“罗马党徒”一词。这个词在德意志人与罗马人之间划出一条界线,一边是虔诚的基督徒,一边是恶魔的罗马党徒。据此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
A. 宣扬了宗教宽容的理念 B. 实现了德意志思想上的统一
C. 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 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
16.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17. 有学者认为要理解光荣革命,必须了解1640年以来英国政治变革中复辟与反复辟、革命与反革命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变量的复杂关系,考量这些政治历史中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二元对峙冲突。该学者认为英国最终实现和解的关键因素是
A. 通过妥协原则重塑了宪制结构 B. 邀请荷兰势力驱逐了专制君主
C. 基于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权力 D. 实行选举改革避免了暴力冲突
18. 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
A. 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 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 C. 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 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
19. 1781年,美国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杰伊发表致各州公开信,介绍当时的财政状况,呼吁各州为了共同的福利,向国库交纳应缴的派款,但其呼吁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出现主要是由于
A. 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B. 大陆会议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
C. 美国各州之间存在着复杂矛盾 D. 联邦制原则推行引发各州不满
20. 1874年,明治政府将官办“邮政蒸汽船会社”无偿赠与私人企业三菱公司,并连续15年向其提供特殊补贴,补偿其因同外国公司竞争所带来的损失。三菱公司日渐壮大,先后击败美、英公司,独占日本至上海的航线。这说明日本
A.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增强竞争力 B. 通过指令性计划推动经济发展
C. 工业化水平迅速超过欧美等国 D. 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2. 从17世纪90年代起,英国政府采取措施严格阻止印度印花布的输入,从而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同时不断提高关税水平,打击潜在竞争对手法国。这
A. 反映了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压迫 B. 客观上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 表明英国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下 D. 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
23.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24.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5.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26.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27. 下表是1750—188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表格数据的变化可说明
A. 垄断推动英美制造业领先世界 B. 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
28.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 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 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9.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0.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现在我们又在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这揭示出
A. 资本主义最终必将战胜封建主义 B. 无产阶级深受阶级剥削压迫
C. 旧制度中孕育着摧毁自我的因素 D.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成熟
31.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
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32.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52分)
33.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彩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整理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材料二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830年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48年
法国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61年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
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任选其中一个方面加以说明。(6分)
3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35.(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英国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赦免或是不赦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是不可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律;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律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三 启蒙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也在日益增长。当这种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扩展到整个欧洲,带来了双重影响……同时又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
——摘编自刘玲《高中历史启蒙运动一课的教学探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
素。(8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社会在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双重影响。(4分)
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春高一期中考
历史参考答案 2021.04
选择题
1-5 ACBCA 6-10 CADBB 11-15 DBAAD
16-20 AACBA 21-25 BBAAD 26-30 ADBAC 31-32 DA
材料题
33.(14分)
(1)特征:原生性(独立自主性);不成文性;延续性;保守性。(任写两点得4分)
(2)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4分)
(3)主要内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扩展;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近代统一民族国家形成。(4分)
说明:(2分)
示例一 英国、法国、德国进行议会选举权方面的变革,资产阶级民主得到发展。
示例二 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进程加快。
34.(12分)
评分标准:
分值/
评分要素
4分
3分
2分
1分
(1)提取的情节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
情节提取于小说,与历史现象具有关联性,历史现象属于该时代。
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二个。
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一个。
(2)对历史现象的概述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比较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不够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缺少,表述不准确。
(3)对历史现象的评价
————
评价全面合理。
评价较全面合理。
评价不够全面合理。
(4)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
————
————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一致。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部分一致。
示例:(“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35.(26分)
(1) 特点:限于社会上层(或精英);崇尚个人主义。(4分)
主要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追求与资本主义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天主教神学的统治;意大利较完整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由贵族政体向民主政体发展;知识分子有较多的独立话语权。(任答四点得8分)
(2) 变化:判罚主体由教士到主权国家;判罚依据由神律为主到法律为主;判罚标准由随意到固定(或由不具体到具体)。(4分)
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民族国家建立;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6分)
(3) 影响:反对封建专制,促进思想解放;限制自由,造成道德堕落与文明丧失。(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