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以及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以及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3-30 08:04:42

文档简介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简单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导学过程
课前思考
1、什么叫勾股定理?
2、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实验探究
1.画图:画出边长分别是下列各组数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A:4、5、6 ;B:3、4、5;C:3、4、6;D:6、8、10
2.测量:用你的量角器分别测量一下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并记录如下: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 D:_______
3.判断:请判断一下上述你所画的三角形的形状.
A:______ B:_______ C:______ D:______
4.找规律:根据上述每个三角形所给的各组边长请你找出最长边 的平方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关系。
A:______ B:_______ C:______ D:______
5.猜想:让我们猜想一下,一个三角形各边长数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个三角形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呢?
你的猜想
是:
验证猜想 如图18.2-2,若△ABC的三边长、、满足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画一个△A’B’C’,使∠ C’=90°B’C’=a, C’A’=b
思考 :此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什么叫互为逆命题
(1)什么叫互为逆定理
(3)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学以致用:
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立方相等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2.例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 a=15,b=17,c=8; (2) a=13,b=15,c=14

2.练习:判断由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 (2);

作业:1,课堂作业P76 NO 1、2
2,家庭作业百练百胜P33-P34
开放作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图18.2-2(共2张PPT)
课间欣赏
情境引入
实验探究
验证猜想
反馈总结
大胆猜想
紫阳中学初中部 祝正堂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设计紫阳中学初中部 祝正堂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证明过程; 2.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勾股数的概念及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5.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数学思考1.通过“创设情景—建立模型—实验探究—理论释意—拓展应用”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过程,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 2.通过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解决问题 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情感态度 1.通过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应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问题提出 引出课题. 活动2:实验探究 发现规律. 活动3:构建模型 验证猜想. 活动4:学以致用 反馈效果. 活动5总结提高 内化新知. .通过摆放、画三角形,并结合观察、归纳、猜想等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通过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归纳过程,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法,并结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理解互逆命题(定理)的概念. 通过课本例1的求解,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的步骤.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反思、总结学习内容,内化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问题提出 引出课题工人师傅想要检测一扇小门两边 AB、CD 是否垂直于底边BC和门的上边AD,但他只带了一把卷尺,你能替工人师傅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转化为证明某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活动2]实验探究 发现规律1.把准备好的一根打了13个等距离结的绳子,按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摆放成一个三角形,请观察并说出此三角形的形状?2.画图:画出边长分别是下列各组数的三角形(单位:厘米)A:4、5、6 ;B:3、4、5;C:3、4、6;D:6、8、102.测量:用你的量角器分别测量一下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并记录如下: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 D:_______3.判断:请判断一下上述你所画的三角形的形状. A:______ B:_______ C:______ D:______猜想:让我们猜想一下,一个三角形各边长数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个三角形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呢?你的猜想是----------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实践性预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并帮助、指导部分学生完成任务,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在此基础上,介绍:古埃及和我国古代大禹治水都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直角的. 在这两个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2)是否清楚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的平方关系是因,直角三角形是果,即先有数,后有形.(3)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归纳能力.通过动手实践、介绍数学史,在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和数学史教育的同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自然地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 [活动3]构建模型 验证猜想1.如图18.2-2,若△ABC的三边长a、b、c满足 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 2.此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逆命题、逆定理等概念的阐述学生结合活动1、2的体验,独立思考问题1,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完成问题2.在此基础上,说出问题3的证明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并适时诱导,指导学生完成问题3的证明.之后,归纳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此基础上,类比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介绍逆命题(定理)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完成问题5. 在活动3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联想到了“‘全等’,进而设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这一问题获解的关键;(2)学生在问题3中,所表现出来的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意识;(3)是否真正地理解了AB=A/B/(如图18.2-2);(4)数形结合的意识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5)能否准确地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变“命题+证明=定理”的推理模式为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的获取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参与发现的愉悦,有效地突破本节的难点. 通过比较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引出互逆命题(定理)概念,并通过问题5,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定理)的概念及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活动4]学以致用 反馈效果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立方相等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例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 a=15,b=17,c=8; (2) a=13,b=15,c=14.学生说出问题(1)的判断思路,教师板书例1的详细解答过程,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向学生介绍勾股数的概念. 在活动3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规范;(2)是不是用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与较大边长的平方进行比较;(3)是否理解了勾股数的概念,即勾股数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以三个数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三个数还必须是正整数.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理解勾股数的概念,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活动5总结提高 内化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想对自己说你有哪些收获?你对同学们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你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作业:1,课堂作业P76 NO 1、2 2,家庭作业百练百胜P33-P34 开放作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后反思 畅所欲言,总结得失。查漏补缺,课后补偿。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查漏补缺对学有困难学生予以鼓励和帮助,梳理学习内容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a2+b2=c2
图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