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练习一(1)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技能,并为进一步学习十几减8,7等做好准备,1-5题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主要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技能。其中第1题仍然通过实物图显示十几减9的情景,帮助学生回忆十几减9的计算思路。第2题通过加减式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便捷。第3题渗透了当减数不变时,差随着被减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第4题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有利于提高练习的兴趣。第5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能熟练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且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老师个别辅导。
二、建立的具体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经历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过程,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与灵活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常规积累 口算练习
11-9= 9+8=
14-9= 4+9=
18-9= 2+9=
15-9= 7+9=
12-9= 9+3=
13-9= 9+6=
19-9= 10+9=
16-9= 5+9= 1.独立完成,同桌交换互改。
2.学生口算。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组织复习,以便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二、核心过程推进
1.看图计算。
9+□=12
12–9 =□
2.算一算、比一比。
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联系。
3.填表格找规律。
4. 出示“小猴跳树桩”的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
5.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一说图意。可以编出一道应用题:一共有14人,大汽车有9人,小汽车有几人?
可以怎样列式?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1.学生独立说一说图意,(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思考怎样列算式。你想怎样算出结果呢?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想加算减”的便捷。
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规律。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5.学生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算法的多样化,引领学生对算法进行适当的梳理和选择。算法选择的原则,算法对后续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和迁移作用。
引领学生计算,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和技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之间所隐藏的规律。
创设了一个“小猴跳树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技能。
三、拓展延伸 补充练习,联系生活。
1.妈妈买来13个苹果,被小明的朋友们吃了9个,还剩几个?2.图书馆的书被小明借走了9本后还剩8本,图书馆原来有几本书?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汇报。
引导学生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三句话来表述,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构架。
反思 和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