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认识图形 练习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认识图形 练习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8 20: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认识图形
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观察,从直观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数学思考: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问题解决: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资源的整合与撷取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技术选择
PPT
课堂实施
集体分享
实施感悟及建议
教学流程
一、基于学情,揭示目标
二、初步自学,汇报交流
三、核心探索,突破难点
四、主动反思,自我评价
五、分层练习,自主发展
教的设计
(详案)
一、基于学情,揭示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初步自学,汇报交流
1.感知“面”在“体”上
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师: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3.画一画4个平面图形,说一说是用哪个立体图形画出来的。(指导完成)
4.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班级交流反馈
三、核心探索,突破难点
1、采取“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3、突破方法:让学生参与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4、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5、突破方法: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找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主动反思,自我评价
1、重点设计——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
2、让学生参与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学生对照学进行自我评价:☆☆☆☆☆
五、分层练习,自主发展
1、基础练习。(1)画一画。(2)围一围。(3)认一认
2、检测练习。《补充习题》第11页。
3、延展练习。一个长方体可以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最多画几个?正方体呢?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探究新知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学的设计
一、初步自学,汇报交流
1.动手操作,画一画,比一比
2.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操作结果
二、核心探索,突破难点
1.核心问题: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
(1)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找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区别。
(2)围一围几个平面图形,找到之间的区别(圆能不能围出来,为什么)
2.全班交流操作结果
三、主动反思,自我评价
1.思考:知道这些图形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学生对照学进行自我评价:☆☆☆☆☆
水平1:能够根据要求找到体上的面
水平2:能够找到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水平3:能画出几种平面图形
水平4:找到一个长方体上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记忆想象。
  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贴在黑板上。
  ②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想)
  ③让学生闭眼,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学生判断它的表面的形状。
  ④出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让学生辨认。
  (3)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
  先两人一组说,再集体交流。
作业
设计与展示
基础性作业:想想做做
发展性作业:《补充习题》第11页
任务型作业(任务单):略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长方形
正方体---------------正方形
三棱柱---------------三角形

柱-----------------圆
听课人员
周恒普、陈妍、伏欣、何婧、强妍、仇昭妍、孙箱燕、徐慧青
评课内容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韦老师在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首先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现实需要。学生理解计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大量的计算,积累丰富的经验。教学中,老师不断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具体事例,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反复体会。促进学生感悟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反思与改善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