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
有人说:“十四岁那年,当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还有人说:“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的欺骗。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人劝慰人们面对生活的欺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要保持镇静。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但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人表达了“永远向往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从两个角度来阐明对待现在忧郁所应秉持的态度。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方面立足当下,要坚信忧郁的日子在时间长河里不过是一个瞬息,必定会成为过去;一方面又站在未来,回首那段往事,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可爱起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欺骗: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现代汉语词典》)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活欺骗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困难,身处逆境。当一个人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内心会产生极大的落差,仿佛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对他而言,这就是生活的欺骗。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呢?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生活欺骗过呢?
在那段日子里,你们是否感到悲伤和焦躁不安呢?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现在如果你因遭受生活挫折而心中忧郁,只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那么,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会变得美好起来。那个坚定、顽强的自己定然会让你深感欣慰,那段见证自己成长的经历也定然会让你深感怀恋。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种宝贵而亲切的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的勇士,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助读资料: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和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助读资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普希金当时年仅二十六岁,却被幽禁在一个小村落中。在幽禁期间,普希金得到了奥西波娃一家的照顾。这首诗歌以赠诗的形式写在奥西波娃十五岁女儿的纪念册上。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人生体验的结晶,他本人虽屡遭坎坷,但仍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你还知道哪些被生活欺骗,但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人物及其事例?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生活欺骗了海伦·凯勒,让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学会了读书和说话,掌握多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聋盲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生活欺骗了史铁生,让他在最美好的年纪失去双腿;但他不惧命运的挑战,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用行动诠释活着的意义。
生活欺骗了杨绛,让她历经曲折动荡,饱经岁月打磨;但她始终以善良体察善良,始终保持明媚从容、淡定优雅。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假如生活欺骗了我, 。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我也会沉着冷静,向往未来;
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我也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我依然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共四个小节,每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尝试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无奈,陷入沉思。
未选择的路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未选择的路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心里却想着那条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遥想多年后对“现在”选择的回顾。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弗罗斯特的这首诗围绕“路”而写,诗中描绘了两条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未选择的路:平坦通畅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已选择的路:幽深僻静、人迹罕至
富有挑战、引人探索
请同学们圈画出能表现“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词句,感受“我”的情感起伏。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可惜”表明选择道路时,“我”内心对两条未知的路都怀有期待,为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而感到遗憾。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久久伫立”“极目望去”,写出了“我”犹豫不决的心态,透露出“我”选择的艰难。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我”无所畏惧地选择了更富有挑战的道路。“更诱人,更美丽”,表明“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许踏上这条路,能看到别人不曾领略的风景。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表明“我”对未选择的路仍心存留恋。“我”又很清醒地意识到选定了一条路,就再难返回起点了,“恐怕”表现出“我”内心的怅惘。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我”遥想多年后回顾往事,“轻声叹息”传达出“我”虽然对已选择的路并不后悔,但是想到未选择的那条路,还是会有一丝惋惜和惆怅。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诗人在选择道路时的情感变化,贯穿了整首诗,那些遗憾、犹豫、憧憬、怅惘……全都源于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只能选择其中一条。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诗中的“路”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自然界的路
人生之路
象征
象征手法,就是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
二、品析词句,理解哲理
诗人的“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1. 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却没有回头路可走;
2. 选择不同的道路,人生也将不同;
3.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4. 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5. ……
阅读链接材料,谈一谈你对“人生选择”有什么新的感悟。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链接材料1: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少年时随母亲从美国迁居新英格兰地区。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在诗人38岁时,他放弃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而选择了诗歌创作。他卖掉了祖父留给他的农场,来到英国一个小村子,开始了艰苦安静的诗歌创作。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链接材料2: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选择回国。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为国家放个“大炮仗”。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投身核武器研制事业长达28年。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听从内心的召唤,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生活,选择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之路,这是弗罗斯特的选择。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选择。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杨振宁)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弗罗斯特和邓稼先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了重要的选择。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少有人走的道路。此后,在已选择的路上,他们义无反顾,不惧艰险,坚持走下去。
三、联系现实,感悟哲理
朗读诗歌,比较两首诗歌写法的异同。
四、比较阅读,分析异同
相同点:两首诗都是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对人生的思考。
不同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以劝说的口吻鼓励人们遭遇挫折时,要相信未来。《未选择的路》则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路”这一具体形象来阐释哲理,路既是自然界的道路,也象征着人生之路。
本课小结
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本课的两首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挫折,面临人生选择,希望你们能从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乐观、坚定地前行。
作 业
1. 从今天所学的两首诗中选择一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2. 在这两首诗中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