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9 06: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
课时目标导航
一、复习内容
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长度单位。(教材第98页第1~3题,第103页第1~4题)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中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产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里倾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厘米和1米的概念。
难点:在某些情境下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测;进一步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图形的变化的知识。
认识轴 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中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认识平移 和旋转 (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2)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回顾2】复习测量的知识。
测量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
(2)厘米的意义: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字母cm表示。
(3)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①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另一端与尺子对齐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②从一个刻度到另一个刻度,两个数之间相差多少,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厘米。
(4)米的意义:米用来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用字母m表示。
(5)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或1 m=100 cm
简单的估计和测量较长物体的方法 (1)估计方法:先确定标准,再进行比较,得出估计值。
(2)测量方法: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放平、拉直,物体的另一端对准刻度几就是多长。若物体较长,一次测量不完,就量完一次做一个记号,紧接着往下量。
(3)记录方法:结果是整米数的就是米作单位,不是整米数的,1米以下就用厘米作单位,1米以上可以写作几米几厘米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98页第1题。
师: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98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师:测量时应注意什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8页第3题。(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第3题:略 提示:根据不同的物体,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比如可以用尺子测量一本数学课本的长度。
2.完成教材第103页第1~4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独立完成)
第1题:8 2 3
第2题:厘米 厘米 米 厘米
第3题:3 1 2
第4题:根据剪男孩图案的方法,类比剪女孩图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吗?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第1题:长度单位:米、厘米
第2题:5 4 2 
注意:①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可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放平拉直,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的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②量较长物体长度时,如果尺子的长度不够,每量完一次做一个记号,接着记号再量。
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展现数学魅力。通过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