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阿Q正传》练习(含答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5.1《阿Q正传》练习(含答案)—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8 22: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
阿Q正传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编纂  胡说  诚惶诚恐  手舞足蹈
B.
赌徒  藉贯  视若草芥  素不相能
C.
轻蔑  口碑  价廉物美  自轻自贱
D.
咒骂  喝彩  兴高采烈  咸与维新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________”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A.
儿子总是把我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B.
我总是被儿子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C.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D.
儿子总算把我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
3.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接壤(rǎng)  碧溪岨(jū)  傩送(nuó)
B.踹水(tuān)
角隅(yú)鞶鼓(pán)
C.嗤笑(chī)碾坊(niǎn)
茶峒(tòng)
D.俨然(yān)眺望(tiào)
喧阗(tián)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不能用括号中的词替换的一项是(  )
A.
翠翠正为两只竞速并进的船迷着,祖父说的话毫不思索(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B.
蓬蓬鼓声掠水越山(拔山超海)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
C.
(祖父)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三缄其口)。
D.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置之不理),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的观念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B.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正是沈从文的全部创作所要负载的内容。
C.
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沈从文。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原因是因为诺贝尔奖只颁授给在世的人。
D.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类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后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鲁迅确实是语文教材入选率最高的作者,但如果说鲁迅作品对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在教学上有难度,__①__,未免有些无理取闹。鲁迅所处的年代白话文运动(    ),一些语言表达方式(    )与当下有一定的差异。应该看到,__②__,如胡适的《我的母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背影》,普遍存在一些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然而都(    )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太大阻碍。何况文言文与早期白话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难道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当然,想要读懂鲁迅,得有(    )的意识,要提前对其创作背景、思想感情有整体的把握。讲《荷塘月色》绕不开朱自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学《记念刘和珍君》也要知道为什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没有听过教师讲解、没有意识到揣摩种种隐喻重要性的学生,拿什么去理解《西西弗的神话》?又怎么去分析《变形记》?今天我们与其争论要不要在语文教材中保留鲁迅的作品,__③__,鲁迅写这些文章是什么用意。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火如荼 诚然 不可能 饱带干粮,晴带雨伞
B.
方兴未艾 确实 不至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C.
如火如荼 确实 不至于 饱带干粮,晴带雨伞
D.
方兴未艾 诚然 不可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何况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难道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B.
何况文言文与早期白话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C.
但是文言文与早期白话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有限的教材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D.
何况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并非坏事。
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鲁迅的文学观是“为人生”的,但他的文学表达从来不是单一乏味、________的。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表现在艺术形式的________,还在于作品对现实的倾情关注。《狂人日记》将现实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表达了那一代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忧思。回望鲁迅的《呐喊》《彷徨》,无不是针对现实而写就的,无不呈现出一个作家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怀。《故乡》,写“我”与闰土从________到形同陌路,也正像茅盾所言,“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阿Q正传》生动描绘了旧式农民的两重性格及国民的“精神胜利法”。《祝福》更是写出了女性在“夫权”“族权”的桎梏下对于自我灵魂无所依归的恐惧。《孔乙己》和《孤独者》写出了旧式文人、新知识分子的无路可走与精神沉沦。鲁迅的“开创性”价值,正在于他对现实的介入之深。“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世之心。”文艺之途从来就是人生之途。每一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最大的挑战、最大的财富,正是他所处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激动人心的深刻变革,正进行着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实践,________、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时代是出卷人,作家艺术家会将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墨守成规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同舟共济
B.
故步自封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风云际会
C.
墨守成规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同舟共济
D.
故步自封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风云际会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了
B.
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该小说成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C.
以第一部现代意义白话小说问世为标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
D.
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白话小说问世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
一项是(  )
A.
一张张壮丽卷轴已被卷起,留待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B.
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待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C.
铺开一张张壮丽卷轴,等待作家艺术家们完成并给出答案。
D.
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明 天
鲁 迅
“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
红鼻子老拱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梁上用死劲的打了一掌,含含糊糊嚷道:
“你……你你又在想心思……”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阿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在何小仙对面坐着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已经开好一张药方,指着纸角上的几个字说道:
“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
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他现在知道他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他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我早经说过:他是粗笨女人。他能想出什么呢?他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
“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原文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头,写鲁镇的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单四嫂子丈夫死后,所有的寄托,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宝儿身上。宝儿已从仅是她的儿子变成了她活着的意义,她的“明天”。
C.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那个黑暗的社会和冰冷的世界。
D.同情和怜悯弱者是人类的天性。鲁迅先生对中国封建社会最底层劳动妇女的关注和同情是站在另一个高度审视其命运后做出的“怒其不争”。
13.单四嫂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4.这篇写于1919年前后的收集在中的小说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探究。
阅读课文《边城(节选)》,完成题目。
1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开头描写的湘西边城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为边城营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的境界。
B.文中介绍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同时引出傩送,为第四节描写傩送水中捉鸭、翠翠和傩送在河边相识张本。
C.翠翠会有“假若爷爷死了”的想法主要是因为对爷爷无比依赖的心情。同时还折射出翠翠对爷爷的关心,表现了祖孙相依为命的真挚情感。
D.课文最后写翠翠听爷爷吹唢呐,这段文字从正面写出了翠翠对未来迷茫和惆怅的心情。
16.作者所描写的社会环境“边城”有什么特点?
17.作者刻意写边城的人性美,有什么深刻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往事
沈从文
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因为第二次我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辫子就不见了。那是夏天秋天之间,妈因怕我到外面同瑞龙他们玩时又打架,或是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吃晚饭后洗完澡同大哥各人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至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
爹好像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打了他一顿呢。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捡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
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为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没什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丫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作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①,到了?”大哥很着急地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得头痛了。
他一路笑大哥不济。
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年不见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到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②各人手上提了一捆萝卜进来。
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
乡里有趣多了!既不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
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手竟不能相掺。满姑又为我偷偷地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拾得一衣兜花蚌壳。
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争先恐后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从大油坛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
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说:“小娥,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肚子!不然晚上又吃不得鸡膊腿了!”
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都无肉卖。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唯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
(有删改)
[注]
①乡人呼叔叔为满满。②满姑乃最小之姑母。
18.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的“我”在城里生活的情况,既体现了妈对孩子们的担心、疼爱,也交代了“我”和大哥去乡下生活的原因。
B.四叔人很精壮,他能担着“我”和大哥去隔城四十多里的乡下,正像妈常说的,四叔是个“会走路的人”。
C.“乡里有趣多了”“事事都感到新奇”,这些感慨说明在“我”眼里,乡下生活是新鲜的,更反衬出“我”对城里生活的厌倦。
D.四叔照鱼、满姑偷桃等细节体现了乡下生活的自由有趣,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细节体现了乡下人际关系的友善和谐。
1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运用了大量方言,如“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B.文章倒数第三段在写姨婆喂野鸡时,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鸡不怕人的特点;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C.满姑是最小的姑母,她为“我们”到后园坎上偷桃子的情节,既突出了满姑的调皮淘气,也体现了满姑对“我们”的疼爱。
D.文章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和“我”在城里的生活形成了对比,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2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1.文中写了十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写作的好处。
三、语言表达
22.请对下面两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也预示着中国将迎来5G时代产业大爆发阶段,竞争将重新拉开帷幕。
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2020~2025年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联合发布的白皮书则认为,5G商用的普及将成为拉动中国就业的新引擎。
23.阅读《边城》中一段文字,用“戍军政府”的口吻写一条简明的通知。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罗锋考入华中科大后,在忙于学习的同时,也和不少同学一样,做点生意,还参加了一个社团,但他还是不知道该怎样过好大学生活。他找到李培根院士,李老师热情接待了他。听完了他的讲述,李院士问:“你知道在野外探险中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迷路吗?”“____①____。”罗锋说。“没路,可以走出一条路来。迷路往往不是在没路的情况下出现的。”李院士说。“____②____?”罗锋不解地问。“____③____。”李院士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在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才最容易迷路。”罗锋陷入了沉思,若有所悟。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 B项,“藉”应为“籍”。
2.【答案】C
【解析】 紧跟前面的“想”,主语应是“我”,“像样”是针对世界说的,而“像话”则针对某一事件。
3.【答案】A
【解析】 B项,“踹”应读“chuài”;C项,“峒”应读“dòng”;D项,“俨”应读“yǎn”。
4.【答案】B
【解析】 B项,“掠水越山”与“拔山超海”的意思差别最大,“掠水越山”意思是掠过水面,越过山岭;“拔山超海”意思是拔起高山,超越大海,用来比喻力量极大。A项,“毫不思索”指不经过任何的思考;“不假思索”指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C项,“闭口不谈”指闭住嘴巴不说话,用来表示有话不说;“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D项,“不作理会”对人对事不关心,不参与;“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5.【答案】B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应把“丰富”改为“扩大”;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或者“因为”;D项,搭配不当,应把“前者”和“后者”领起的内容互换。
6.【答案】B
【解析】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语境强调的是白话文运动正在兴起、发展,应用“方兴未艾”。诚然:实在;固然(引起下文转折)。确实:真实可靠;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第二个括号的内容与下文不存在转折关系,应用“确实”。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不可能:不会有可能。“不可能”的表述太绝对,根据语境,应用“不至于”。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指虽然吃饱饭出门,还是要带足干粮;虽然是晴天出门,还是要带上雨伞,比喻有备无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未出发,先准备好了军用物资,比喻提前做好准备。语境说的是学习课文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应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7.【答案】D
【解析】 画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这段文字强调的是对早期白话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看法,应该是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较,正确语序是“早期白话文与文言文一样”;第二处,否定失当,“难道……并非坏事”指“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一些了解”是坏事,不符合事实。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全部修改正确。
8.【答案】 ①应该退出教材 ②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 ③不如多思考一下
【解析】 第①处根据横线后的“无理取闹”可知,所填写的句子应表达让鲁迅作品退出教材的意思。第②处,根据横线后“如……”所举的例子可知,应填写“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根据画线句所处的语境以及前面的关联词“与其”的提示可知,应填写“不如多思考一下”之类的句子。
9.【答案】B
【解析】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偏重于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偏重于不求进取。语段中强调鲁迅的“文学表达”并没有守旧,而是不断介入现实,进行创新,故应选“故步自封”。绝世独立: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语境强调《狂人日记》在艺术形式上的价值是没有作品可以与之相比的,故应选“独一无二”。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亲密无间: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故乡》中“我”与闰土在儿时是亲密的伙伴,故应选“亲密无间”。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风云际会:比喻贤臣与明主相遇,有了施展才能的好机会;也指有才能的人遇合其时。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说有才能的人在新时代施展自己的才华,故应选“风云际会”。
10.【答案】C
【解析】 解题时,应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进行准确补写。由上文“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以及后文“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可知,括号内应是对《狂人日记》这部小说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评价或说明,主语应是《狂人日记》这部小说。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不恰当。B项逻辑不当,应是该小说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从而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D项逻辑不当。
11.【答案】B
【解析】 A项“一张张壮丽卷轴已被卷起”不合逻辑,根据上文“时代是出卷人”可知,“卷”已出就不能再“被卷起”,应该为“铺开”或“展开”。C项搭配不当,“卷轴……完成”搭配不当,“完成”可改为“绘制”。D项语序不当,根据语段可知,“时代是出卷人”,应先“铺开卷轴”,然后才能“在卷轴上写出答案”。
12.【答案】 D
【解析】 D项,鲁迅对待单四嫂子这些命运凄苦的寡妇是“哀其不幸”。
13.【答案】 单四嫂子是一个勤劳善良、本分的劳动妇女,她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只是通过如梦幻般的“明天”来寄托她的希望,没有人同情她,她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被迫害的典型。
【解析】 概括单四嫂子的形象,要抓住其言行和思想,联系其处境和遭遇,还要结合小说的主旨。
14.【答案】①《明天》是鲁迅先生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者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的民众没有“明天”。②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子一类的人,不会有明天。③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单四嫂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主旨的把握和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解答时,除要把握文中一再出现的“明天”一词的具体含义外,还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思想分析探究。
15.【答案】 D
【解析】 D项,“正面写出”错误,应该是“侧面烘衬”。
16.【答案】 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是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
首先它具有风俗美:中秋夜,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其次还洋溢着人性美。民风古朴而淳厚,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物质条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同梦一般宁静美好。
总之,边城是一个偏僻、闭塞、落后的湘西小镇。正因为它尚未完全为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因此,还保留着淳朴的民风,也正是作者沈从文所要表现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7.【答案】作者的用意在于要用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性美”与今天的“唯利是图的庸俗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描写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从而引起人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腐烂现实的怀疑”。
18.【答案】 C
【解析】 C项,“反衬出‘我’对城里生活的厌倦”说法错误,文章只是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并没有写“我”对城里生活的态度。
19.【答案】 B
【解析】 B项,“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法错误,文章在描述姨婆喂野鸡时,并没有使用拟人的手法。
20.【答案】 ①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性;②表明“我”对四叔的辫子很感兴趣,突出“我”幼年时的淘气和四叔的和蔼憨厚;③表达了“我”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为下文写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做铺垫。
【解析】 分析“辫子”这个细节的作用必须联系特定的小说情节,文中第一次提到辫子时,说“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辫子没有了,因此与后文“我”拽四叔的辫子形成对照,情节上前后呼应,情感上写出了对往事的怀念。文中第二次提到辫子时,写出了“我”的顽皮和四叔的好脾气,突出人物性格,为下文彰显人情美做铺垫。
21.【答案】 ①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更能表现乡村人的人性之美;②淡化个体,更能突出“往事”的主体地位,点明题意;③叙写众人之美,更能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④这种写法使文章语言带有恬淡闲远的韵味。
【解析】 回答本题可以从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环境氛围、行文风格等方面思考。从人物形象方面看,淡化个体,写十多个人物,目的是突出一群人,他们的形象有共性。从文章主旨、环境氛围方面看,淡化个体,突出群体更能突出“往事”的主体地位,体现群体的和谐,渲染温馨的环境氛围。从行文风格上看,使文章语言有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22.【答案】 关键信息:①2019年6月6日;②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③5G商用将带动经济总产出,创造经济增加值;④将成为拉动中国就业的新引擎。
【解析】 本则新闻报道共两段话。第一段点明时间和事件: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第二段主要讲中国信通院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对5G商用的预测:5G商用将带动经济总产出,创造经济增加值,成为拉动中国就业的新引擎。根据以上概括,筛选出关键信息即可,最后要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23.【答案】通 知
茶峒军民人等:
为增加端午节的愉快起见,本政府决定,今年端午节龙舟赛之后,仍设水中捉鸭游戏。河中颈脖上缚红布条的雄鸭,尽军民人等自由泅水捕捉,捉到后归为己有。特此告知。
茶峒戍军政府
××年五月初一
【解析】 注意格式的正确。“通知”两字在首行居中的位置,通知的称呼“茶峒军民人等”要顶格写,后面要有冒号;内容的最后要写上“特此告知”,右下角分行写上通知方“茶峒戍军政府”和日期。
24.【答案】 ①当然是在没路的情况下最容易迷路 ②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 ③在没有了方向感的情况下
【解析】 ①处是罗锋对“你知道在野外探险中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迷路吗?”的回答,由下文“迷路往往不是在没路的情况下出现的”可推知罗锋说的是“当然是在没路的情况下最容易迷路”。②处标点是问号,应是罗锋对李院士的追问“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③处是李院士回答罗锋的追问,由下文“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在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才最容易迷路”可推知,李院士回答的是“在没有了方向感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