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圆的面积(二)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教材第16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经历解决已知圆的周长求圆面积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灵活解决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回顾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指名学生板书)
学生板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
二、学习新课
1.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左图)
师:如果喷水半径是3 m,喷头转动一周,能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呢?(学生读题并独立思考,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提示: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农田的形状是圆形,那么这道题目就是要计算半径为3 m的圆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
学生板演:S=πr2=3.14×32=3.14×9=28.26(m2)
教师归纳: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平方”是更高一级的运算,在含有“平方”的算式里,要先算“平方”。也就是说在计算圆的面积时,要先计算半径的平方。
2.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右图)
师:图中的圆形羊圈的周长是125.6m,这个羊圈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读题并独立思考,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提示:要想计算出圆形羊圈的面积,就应该先求出羊圈的半径。
学生板演:r=125.6÷3.14÷2=20(m),S=πr2=3.14×202=1256(m2)。
教师归纳:已知圆形的周长,就可以先求出圆形的半径,再根据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求出圆形的面积。
3.其他推导圆面积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问题3的图)
师:这是一种有意思的推导圆面积的方法,你知道拼成的是什么图形吗?(小组讨论交流)
师:圆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①这是一个由草绳编织成的圆形茶杯垫片,沿线剪开,把草绳一圈一圈地平铺成近似三角形,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这样就相当于把圆形面积转化成近似三角形面积,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
②因为图中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面积,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圆形的面积=×r=πr2。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3.14×42=50.24(cm2)
第2题:半径:31.4÷3.14÷2=5(m) 面积:3.14×52=78.5(m2)
第3题:周长的一半 半径 πr r πr2
第4题:3.14×61.5≈193.1(m)
3.14×(61.5÷2)2≈2969.1(m2)
第5题:长方形的面积:50×20=1000(m2)
圆的面积:3.14×(20÷2)2=314(m2)
运动场的占地面积:1000+314=1314(m2)
第6题:左图:3.14×122-3.14×82=251.2(cm2)
右图:3.14×52-(5×2)×5÷2×2=28.5(cm2)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呢?
圆的面积(二)
问题1:S=πr2
3.14×32→先算平方
=3.14×9
=28.26(m2)
答:能浇灌面积为28.26 m2的农田。
问题2:已知周长先求半径,再计算圆形面积。
125.6÷3.14÷2
=40÷2
=20(m)
3.14×202
=3.14×400
=1256(m2)
答:这个羊圈的面积是1256 m2。
1.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要突出情境中数学的本质问题。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探究教学问题的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了推导圆面积的另一种方法。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激活了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情境本身是为探究服务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提炼出数学问题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的学习情境要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要尽可能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用数学的情感去吸引学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练习时都是围绕生活实际,让学生多层次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新知,体会数学的魅力。
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智慧是阳光和雨露,数学课更是如此。在课堂评价时,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肯定和赞赏的语言评价中得到自信和成功的喜悦。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必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强学习,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新知,体会数学的魅力。让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有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知,感受学习的乐趣。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在一个周长是15.7 m的圆形花坛外修一条宽1 m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这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 m,在圆形花坛外修一条宽1 m的环形小路,则小路的面积=外圆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解答:15.7÷3.14÷2=2.5(m)
2.5+1=3.5(m)
3.14×(3.52-2.52)
=3.14×(12.25-6.25)
=18.84(m2)
答:这条小路的面积是18.84 m2。
解法归纳:求圆环的面积,只要求出内、外圆的半径,就可以根据S=π(R2-r2)或S=πR2-πr2求得它的面积。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奥林匹克五环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有蓝、黑、红、黄、绿5种颜色,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整个造型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皮埃尔·德·顾拜旦先生于1913年构思设计,是由《奥林匹克宪章》确定的,也被称为奥运五环标志,它是世界范围内最为人们广泛认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代表了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五大洲: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