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7调查“生活垃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7调查“生活垃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29 12: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时 调查“生活垃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小数混合运算。(教材第17页)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掌握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
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我们生活中能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呢?请大家观看五年级两个班的调查汇报。(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调查汇报”主题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 kg生活垃圾。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列出问题。板书课题:调查“生活垃圾”)
二、学习新课
1.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问题“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师: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数据?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
师:要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和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名代表汇报,教师列出方法)
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先算4周共有多少天,列式为4×7,再求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用4周产生的生活垃圾总质量除以总天数,列成综合算式是30.8÷(4×7)。
(方法二)先算平均每周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列式为30.8÷4,再求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一周有7天,用每周产生的生活垃圾的质量除以7,列成综合算式是30.8÷4÷7。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计算:30.8÷(4×7)和30.8÷4÷7。
教师组织全班订正时边板书边强调小数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板书:

2.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问题“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师:怎样求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组织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出综合算式。
先计算平时每天要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列式为3.5÷5=0.7(吨),再计算周末比平时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用1.3-0.7=0.6(吨),列成综合算式为1.3-3.5÷5。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1.3-3.5÷5,集体订正,当教师发现学生板演有误时应及时强调:两级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板演:
3.总结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上面我们列出的两个算式都是两步计算的小数混合运算,你能说出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板书)
教师总结: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若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若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最后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试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运算顺序。(学生讨论运算顺序,独立进行计算,教师板书)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回答第(1)问,再指名学生板演第(2)(3)问,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1)所提问题不唯一,例如:
《森林报》一周卖了多少份?
(2)78.4÷7÷0.8
=11.2÷0.8
=14(份)
(3)(3.4-0.8)÷2
=2.6÷2
=1.3(元)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先指名学生回答运算顺序,再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0 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除法。
3 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减法。
6.8 可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也可以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0.3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1)22.5÷30=0.75(元)
(2)17.2÷20=0.86(元)
(3)0.75<0.86 按批发价,水果冰棍便宜些。
(4)1.5×20+1.2×30-(22.5+17.2)=26.3(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调查“生活垃圾”
(方法一)30.8÷(7×4) (方法二)30.8÷4÷7
=30.8÷28     =7.7÷7
=1.1(kg)     =1.1(kg)
答: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1.1千克生活垃圾。
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0.6吨生活垃圾。
(16.8+2.1)÷0.7   0.96÷(5.4÷0.9)
=18.9÷0.7 =0.96÷6
=27 =0.16
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若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若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涂法的基础上,结合整数混合运算,进一步学习小数混合运算,体会其运算顺序。本节课一开始,借助教材提供的“调查生活垃级”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同时还向学生传达了一些环保意识。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发现了问题,进而通过引导分析,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一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在备课当中注重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把“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从而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精心选取练习,关键体现了一个“精”字,精就精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突出重点,围绕知识,重点让学生练习。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是对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某市出租车计费标准如下表。小林一家3口从家出发乘出租车去动物园玩,一共付了23.6元,小明家离动物园多少千米?
收费标准
燃油附加费 1元
3千米以内(包括3千米) 10元
超过3千米的部分 每千米1.8元
分析:先用23.6元减去燃油附加费1元,为22.6元,进而根据付费分两种情况:3千米以内(包括3千米)和超过3千米的部分,计算出两部分车费对应的千米数,把两部分千米数合到一起就是小明家离动物园的距离。
解答:(23.6-1-10)÷1.8+3
 =12.6÷1.8+3
 =7+3
 =10(千米)
答:小明家离动物园10千米。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要读懂题意,分段求解。
四则运算机
1820年,法国人Charles Xavier Thomas de Colmar制作成功第一台成品四则运算机。然而四则运算机从未大批生产,也许只以一个月一两台的数量手工制造,四则运算机不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机器,过了一代之后才真正大规模地生产。结实可靠的四则运算机在19世纪80年代生产,但每年的产量不超过几十台。
尽管四则运算机相当便宜,只有150美元一台,但由于其运算速度对于办公室的日常计算来说太慢,所以需求量低下。这种四则运算机要用一只针尖拨动一组轮子上的数字操作和用一个手摇的曲柄启动。保险公司和工程计算需要四则运算机,因他们的计算必须要有七位数的精确度。但四则运算机不能代替普通的簿记员,因为簿记员做得比四则运算机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