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学 科 音乐 年 级 五年级
课 题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课 型 欣赏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以此旋律为主题的多风格变化,加深对高水平和合唱艺术的感受。
2.为中学进一步聆听主题与变奏作预设。
3.选择其中一段,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习难点:感受以此旋律为主题的多风格变化
教具和学具:钢琴、课件、多媒体
学 习 过 程
一,复习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圣诞歌曲,大家一起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来唱一唱!(《铃儿响叮当》)
师:这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歌曲。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由合唱曲《铃儿响叮当》改编的作品《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板书,点题)
师:课题里“变迁”两个字,你怎么理解?(变化,迁移)
二,新授 我们就到作品中去找找变化!
(一),初听音乐
歌曲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板书:速度,力度,节奏)
这些音乐要素在不同的乐段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作品。
(二),作品简介
(三),分段聆听
主题
1,听一听,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安详,甜美的情绪)
这是乐曲的主题部分,象征着圣诞节的到来。
2,HM轻声哼唱旋律。
3,复听旋律(闭上眼睛边听边唱,想象旋律仿佛展现了一幅大雪纷飞,悄然落在旷野上的图景)
牧歌
师:对着迷人的雪景,孩子们还能坐的住吗?
1,听音乐,感受旋律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快)
2,听辨演唱形式(无伴奏)
3,牧歌介绍
舞曲
师:音乐的轻快,活跃,流露出了孩子们捺不住的心情。听音乐会有什么不一样?
1,听一听,歌曲的风格有什么不同?(舞曲)
2,分别聆听华尔兹,狐步舞
3,对比华尔兹,狐步舞特点
4,视频欣赏华尔兹,狐步舞
爵士
师:人们高兴时,不仅会舞蹈,还会欢呼,挥手,歌唱。。。。。。
听一听,下面这段旋律会带给大家什么惊喜!
爵士音乐特点
捻指伴奏
摇滚
师:音乐的速度和节奏,使音乐的风格发生了改变,猜猜看,我们将要听到的旋律又会是什么风格呢?
听摇滚
拍手,摇摆感受
尾声
进入到全曲的尾声,边听边思考:速度,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听尾声
说变化(速度加快,力度逐渐变强)
三,拓展延伸
介绍杨鸿年
欣赏合唱视频
四,创编合作
课后作业:讨论
小组选择表现形式,选择适合的节奏,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身体动作,参与表演!
板书设计:
铃 儿 响 叮 当 的 变 迁
速度 力度 节奏
教学设想
这首童声合唱曲系根据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改编,全曲十个段落,每个段落旋律分别采用原歌的主题或副歌加以变奏和发展。在变奏中,吸收了圆舞曲以及属于爵士音乐范畴的“摇摆”舞曲,“布吉乌吉”舞曲和“恰恰”舞曲的节奏与伴奏音型特点。在各段的调性上也具多样化,涉及降E,F,G,A等远关系调。
通过学习感受以此旋律为主题的多风格变化,加深对高水平和合唱艺术的感受。为中学进一步聆听主题与变奏作预设。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反思
《铃儿响叮当》这是一首美国的圣诞歌曲,学生在学这课之前就已经基本会唱了。欣赏《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学生是非常期待的,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对音乐的风格进行对比,了解。通过模唱,聆听,欣赏视频,体验不同速度,不同节奏的特点。从而得出,不同的节奏带来不同的风格。
通过欣赏合唱视频,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了解表现形式。在创设情景的同时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进行解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不仅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发声练习,而且体会到了音乐带给大家的审美愉悦。小组讨论选取节奏,表现形式来熟悉乐段,理解作品.
注:后面附纸,写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设想、教学反思
蚌山小学教研组活动评课记录
姓名 陈菲 学科 音乐 课题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上课班级 五(6)
时间 2017.3.21 地点 舞蹈教室 主评人 朱仕敏 教研组长 陈菲
参加人员 综合组教师
评语: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欣赏更是如此。根据本歌曲的特点,老师是以听觉领先,动态感受为突破口,围绕感受歌曲欢快轻松的情绪这一教学重点,来设计教学环节,解决教学难点的。从一开始雪地意境的创设,到一步步借助各种多彩的律动来感受歌曲情绪;然后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为歌曲伴奏;再自然而然地完成主旋律的视唱,解决教学难点;最后在拓展部分,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尽情地感受,并引领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使整节课的意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圣诞节的气氛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