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五年级下册音乐 7 《爱的奉献》 ︳教案及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五年级下册音乐 7 《爱的奉献》 ︳教案及反思(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30 08:1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爱的奉献》《爱的人间》


第一时课


综合


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爱的奉献》创作于1988年,由黄奇石作词,刘诗召谱曲,最早是为中央电视台《人与人》栏目中的一个故事而作。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凭借浅显易懂的歌词、舒缓温暖的旋律和高尚大气的主题,以及女歌手韦唯深情动人的演唱,一时传遍全国。歌曲采用两段体结构加尾声组成。第一乐段节奏舒缓沉稳,曲调平缓、委婉,歌词中以“人间的春风”、“生命的源泉”、“心的沙漠”和“爱的荒原”等比喻,表达了人们对爱的渴求;第二乐段曲调起伏,情感激越,赞美中带着一种呼唤之声,唱出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歌词也成为一部分人的座右铭。
尾声的“呵”以感叹词的拖腔出现,是第二乐段明朗激动情绪的保持和延续。歌曲《爱的人间》是四集儿童电视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电视剧以13岁盲女蕾蕾的生活际遇为主线,讴歌了残疾少年自强自主的精神和伟大无私的母爱,同时也呼唤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关怀和支持。歌曲旋律抒情委婉,歌词以第一人称形式表达内心真切的情感,形象地刻画了盲童心中的美好世界。
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优美流畅的旋律,使人听来倍感亲切,像是盲童诉说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第二乐段以六度大跳进入,加上每个乐句的开头都采用附点节奏,使人的情感在涌动,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愿望的呼唤;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
教学目标
一、在聆听、演唱、编创和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和表达守望相助和互助互爱的人间大爱。二、能随歌曲《爱的奉献》模唱,说出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和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三、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爱的人间》,并与同伴一起在情景表演中表达爱的情怀与愿望。

学重难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
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导入部分
演唱
歌曲《爱的人间》导入方式1、聆听《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等与爱有关的歌曲片段作为导入,请学生听后谈谈这类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然后点出本课的主题,进入歌曲的学习。2、从歌曲的出处——电视剧《光明世界》的故事情节入手,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激发兴趣
形成部分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从速度、音调、音区上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唱歌曲,体会与表现歌曲的情感。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在指导学生唱准和唱好歌曲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歌曲旋律优美,像是歌唱,又像是在诉说,表达着内心真切的情感,使人听来倍感亲切。演唱时,应注重语气的自然,情感的真实,切忌做作。2、跟教师的琴声视唱第二乐段的旋律,感受这四句旋律的走向。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四句中每一句的末音,连在一起唱一唱,然后说一说旋律的走向,感受歌曲点燃内心激情到逐步平静的情感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与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对美好愿望的渴望之情。4、第一乐段旋律优美流畅,用温馨甜美的声音来演唱;在演唱歌词的四句“总有”时,启发学生根据旋律走向的特点,通过力度的变化!
如:,来表现这四句的情感变化;歌曲结尾处重复的“小鸽子的歌唱”一句,可作渐慢、渐弱的处理。
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发展部分
编创活动,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1、请学生一起学习用手语边唱边表演。2、试着改编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唱一唱。教师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心中的愿望,然后再进行改编。3、设计多种的演唱形式,并创设情景来表演歌曲。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演唱组和情景组,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和练习。演唱的形式可先由学生讨论方案、试唱效果,然后再确定最佳方案,方案也可以是多种的。采用齐唱的形式唱第一段歌词,在唱第二段歌词时可设计为A段独唱,
B段齐唱,A’段轮唱(最后一句齐唱结束)。情景的创设可启发学生以盲童的生活际遇为主线进行,如虚拟一个帮助盲人过人行道的场景。两大组各自分组完成设计后,再进行合作表演。
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拓展部分
聆听
歌曲《爱的奉献》1、初听歌曲,激起学生演唱的热情。播放由韦唯演唱的视频,借助多媒体一边展示一
些大型公益活动的图片,一边播放录音范唱。此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学生很熟悉,基本都会
唱,播放时,可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2、再听歌曲,比较两段不同的情绪。(1)第一次听,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知道歌词表达的主题。播放第一段音乐,启发学生从歌词的内容和旋律的进行上去感受。歌曲以八度大跳在高音区上带出一声呼唤“啊”,突
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爱的主题,充满着对爱的呼唤与对美好愿望的憧憬。(2)第二次听,比较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不同。教师可从节奏、音区和歌词的叙述与呼唤
性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知道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3、随歌曲模唱,说一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可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结合歌曲
创作的背景、歌词中四个排比句以及主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词。4、采用分句接龙和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表达自己献出爱心的真挚情感。如设计为:分组(或男女生)分句接龙接唱四个排比句“这是……”,全班(或师生)齐唱歌曲的高潮部分。
演唱时,教师可借助有关同舟共济、互助相爱的视频和图片,营造氛围,激起学生的演唱
情感。
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课后课后反思
?学唱环节中,我觉得第二句学生们都会犯的错误就是老是会将这第二句唱成第一句那么高,老是忘记缓冲一下,还好在跟琴唱了几遍谱子后终于能掌握了。拓展爱的延伸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分别感受说出不同感情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的爱的内涵,体会到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虽然歌词中并不是直白的爱的词语,但点点滴滴我们能悟出它深层的爱的内涵,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课题大歌谱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大爱无疆》


第二时课


歌唱
欣赏


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大爱无疆》选自我国著名作曲家关峡为纪念“5
?
12”汶川大地震而创作的大型交响合唱《大地安魂曲》的第三乐章。在2008年5月地震灾难发生后,作者一行赶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目睹了这场自然灾害所
造成的巨大苦难和伤痛。灾难波及之处满目疮痍,万千家庭痛失亲人,作者心中产生了对人生
和生命终极问题的思考,深感面对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抱善良,当今社会需要一种人间大
爱,于是促成了中国第^^部安魂曲的诞生。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为W99年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歌,是一首从众多应征
歌曲中脱颖而出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在艺术节上,由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
和流行歌手倪睿思演唱。歌曲采用4/4拍,二段体的曲式结构写成。两个乐段分别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乐段的第一、二乐句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基本重复。第二乐段步伐式的节
奏和跳动的旋律,加上移高半音的段落重复,给人朝气、活力和力量,表达了人类在同一阳光
下为共同的艺术牵手,共织艺术花环的情谊。
教学目标
一、在聆听、演唱、编创和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和表达守望相助和互助互爱的人间
大爱。二、能听出《大爱无疆》中两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在哼唱中感悟“大爱无疆”的情感,并
说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三、能用亲切和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表达和平共进的友谊之爱,
唱出歌曲情绪上的变化,并能背唱歌曲。四、在聆听中认识和听辨人声的分类。

学重难点
1、唱好
的切分节奏和大跳的音准。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导入部分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导入方式:直接从歌曲产生的背景导入。播放有关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相关视频或图片,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兴趣
形成部分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主题。聆听前设问:“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的这个
“圆”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从歌词中的“我欣赏你……”、“你喜欢我
……”、“共织”和“牵手”
等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友谊、和平和共进”的主题。再听歌曲,听出相同的乐句和段落。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粉色部分是黄色部分的重复,旋律相同但调不同,比前面部分移高半音,(可让学生懂得这是流行歌曲常用的创作手法)。聆听时,可让学生思考(粉色部分与前面黄色部分相比,哪些音乐要素相同?哪些要素不同?(旋律和节奏相同,音高和情绪不同)在教师的琴声伴随下,视唱歌曲前面的八小节旋律。注意唱好
的切分节奏和大跳的音准。鼓励视唱能力较强的班级,尝试完整地视唱歌曲的旋律,提高他们
识读乐谱的能力。
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部分
学唱歌曲,表现歌曲,表达主题。注意以下几点:(1)第一乐段歌词抒发了人类对自己生存的星球由衷地赞美,诉说着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在演唱时,要用轻松、自如的声音来演唱。切分节奏的地方,教师从情感上启发学生,要唱出青春的活力与感情的涌动;中的八度大跳要注意音准和气息的准备,可引导学生在“你”字之前加上换气记号“
V
”,使演唱有充足的气息支持,注意这一句与前面两小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及时。(2)第二乐段要唱得更有活力和充满欢乐,唱出地球五大洲的各国朋友为艺术和为友谊走到一起的欢乐心情。粉色部分的移调是演唱的难点,学生较难掌握移高半音后的音准,建议教师多用琴声为学生伴奏,可在前面最后一小节的长音处,加上伴奏旋律作为转调过渡,帮助学生找到音高(前4=后3)。启发学生从力度的变化和演
唱形式上思考:怎样唱才能表现出这两部分在情绪上的变化?(3)可在演唱时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造型和队形,突出“友谊、和平与共进”的主题。
如:第一乐段边唱边做挥手和左右晃身的动作;第二乐段可边唱边做踏步和牵手的动作。还可
以分组设计造型和队形,边唱边表演。
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拓展部分
聆听
乐队与合唱《大爱无疆》1、情景导入。剪辑乐曲1、2旋律部分音乐,边播放音乐边借助多媒体展示“汶川地震”
灾后城市和乡村到处满目疮痍的图片,把学生带进乐曲表现的特定情景之中。2、了解背景。3、聆听乐队演奏部分,感受乐曲描绘的意境。
(1)初听,想象音乐的意境。请学生听后谈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音乐的哪些要素使
你有这些感觉?(2)复听,听出主题1、2主奏的乐器。主题1由木管组长笛奏出,主题2主要由木管组
双簧管和弦乐组小提琴演奏,学生只要能说出是木管组和弦乐组演奏即可,若能说出具体的乐
器就更好了。(3)听主题2,用“wu”随音乐哼唱主题。要求用轻柔的声音高位置哼唱,边唱边随旋律的起伏划旋律线,体会音乐的意境。同时,也为后面模唱歌词做熟悉旋律的铺垫。4、聆听合唱部分,理解歌词表达的主题。
(1)初听,理解歌词表达的主题。听后,可让学生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引导学生从歌
词中“亲吻”、“阳光的爱抚”、“托起”和“爱吧,相爱吧”等词汇中,谈谈歌词所表达的
“人间大爱”。(2)复听,听出合唱中的人声类别。聆听时,请学生注意聆听卡农式出现的“太阳”和
“大地”,听辨出先后演唱的人声类别(先女声,后男声)。(3)分男女声轻声跟随录音模唱“沐浴着阳光圣洁的洗礼,天地间回荡起一个声音”这两
句歌词,体会歌词表达的主题。唱后,请学生谈谈(哪个地方使你最感动?(4)再听,感受和理解“大爱无疆”的主题。从女高音声部一声“爱吧”的召唤下各声
部的相继出现中,启发学生感悟一呼百应和从八方而来的爱的力量。完整地聆听乐曲,静心聆听,听后说出乐曲的表现形式。(乐队与合唱)有时间的话,可简单介绍作品《大地安魂曲》及曲作者关峡。
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
课后课后反思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在音乐课上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感性认识,而在理性思考上就欠缺了一点,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随时对学生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我提出了对环境污染现象的分析和如何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的理性思考。通过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的理性思考的问题,使这节课的德育教育更加丰富,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时,也懂得了许多的道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课题
人声分类教学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