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背影

文档属性

名称 7、背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30 11:46:12

文档简介

公开课《背影》
苏碧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作品等知识,找出文章具体描写"背影"及作者落泪的细节
能力目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播放歌曲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背影》(flash动画播放歌曲)
大家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是诠释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
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二、作者介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记实的作品,作者曾说,他完全是写实,把当时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处在军阀混战的时期,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下面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
三、整体感知 理解内容(放全文朗读flash动画)
思考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 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定语,以修饰限定不同背景下的“背影”,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
回答:四写背影。分别为: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艰难的步履,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
你们写父亲或母亲,是要表现父子或母子深情,那本文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板书:父子情深)
四、精读品味 教师质疑
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答:应该是第二次, 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 “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由此,你们能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一次的背影写得那么详细具体?
父亲给儿子买桔子的行为倾注了分别时的深沉的爱。
师:正是这样,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的独特发现,选择了\'背影\'最佳表现角度,将父亲的慈爱,艰难和努力,通过\'背影\'真切的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显出了父爱的深沉,博大
4、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幺多细小繁琐的事,进行了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答:父亲的语言。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儿子的几次流泪,泪水说明了一切,泪水表达了对父爱的理解、感激。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打出: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2、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 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
普通。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朗读二三段,总结:
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
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其实,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
所以说:父爱如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
确实,父疼子,子爱父,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放影片。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
五、拓展迁移
其实何止是父爱,所有的亲情都是无价的。打出齐读: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些可贵的爱中间,但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六、感受深情
昌盛 放《懂你》歌,说: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懂你这首歌里所唱的: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全给了我。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今天我们要布置的是一个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共18张PPT)
字词学习
作者简介
段落层次
思考讨论
探究学习
归纳小结
情景朗读
作文练笔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
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
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整体感知 理解内容
思考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欣赏课文朗读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父子浦口送别。
⑴怀念父亲 惦记背影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思考问题:


子'



父子情深
⑵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⑷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
精读品味
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送子上车,
拣定座位,叮嘱儿子,
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望父买橘见背影
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朗读与欣赏
父亲的穿戴:
走路的姿势:
黑、深青
——穿着朴素,心情沉重
蹒跚
——年纪较大,腿脚不便
爬月台动作:
攀缩倾
——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4、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细小繁琐的事,进行了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父亲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
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体味父亲
的言语里面蕴含这怎样的深厚感情?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边没人。”
品味语言:
文中儿子被父亲感动了吗?他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太聪明了
聪明过分
(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后悔自责
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研读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
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特定的环境: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
万般体贴关爱
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
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的理解,对他们给予
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
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
道一声辛苦……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