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田的维吾尔》
教 师 彭之恒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六(四)
教学时间 2011年2月27日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内容 《和田的维吾尔》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略读 是否集体备课 是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我”在和田的一次亲身经历,感受到了维吾尔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对土地的热爱,爱美的天性,载歌载舞的情景,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给作者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体会和田的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教学准备 烤馕的故事,制做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中华民风民俗”这一组课文中,我们一起了解了老北京热闹的春节,欣赏了古朴的藏戏,这一切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将继续我们的行程,走近一个极富魅力的少数民族,(图)说说你对维吾尔族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交流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等资料)2、了解新疆和田的地理位置过渡语: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地图)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真正的维吾尔在南疆,而南疆的维吾尔在喀什与和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和田,去感受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吧!(课题)(二)、初读,了解民族特点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文中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下面的注解了解一下。1、学生自由读课文。2、理解具民族特色的词语,先齐读,再看看图,联系注解说说意思。过渡语: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读导语,了解一下学习任务。学习导语部分。过渡语: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默读课文。(出示:和田的维吾尔是一个 的民族。)3、学生默读课文。(引导:边读边找出关键词句圈圈画画)读后交流:(交流中引导:你是从哪儿找到这个关键词的?对,这些关键词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段落的总起句中。阅读时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句就能很快读懂文章。)学生板书重点词: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豁达乐观(引导豁达乐观是对引上特点的总结。)www.xkb1.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出示:豁达乐观的和田的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齐读。(三)、再读感受民族风情 过渡语:那么同学们又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读懂和田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的呢?让我们继续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出示:和田的维吾尔是个 的民族。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批注。教师巡视指导。2、读后交流。(有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豪气与乐观①、学生用句式回答,并补充说明。②、出示: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在我的心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而马车上的汉子却在(学生接,出示句子。)③、出示: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从他如此热烈激昂的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高尔基的《海燕》有一句诗:“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而此时,汉子也许在唱:“让沙尘暴来的更猛烈一些吧!”马车远去,留给我的是什么呢?④、当沙尘暴袭来,“我”(生接读: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而汉子却驾着马车(生接读:迎风引吭。)此处运用对比手法的,(生:更突出了维吾尔汉子的形象——豪气乐观,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总结: “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和田维吾尔人竟能以这样的豪气与乐观面对生活。●热爱土地食物(吃)① 学生用句式回答。师: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没想到他们的食物竟是在土中烤熟的。② 作者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惊叹。出示: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新课标第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你能给句子换个说法吗?(出示陈述句)男女生对比读。③ 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是呀,两个反问句,用的又是感叹号,多么强烈的情感呀!让我们带着惊叹之情再来读读这两个反问句。生齐读。④拓展阅读。关于馕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学生读资料。 读了故事,你对维吾尔人又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交流。 总结:是这片土地赐于和田维吾尔人香喷喷的馕,馕对于他们来说已不仅仅是日常的食品,更寄托着维吾尔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衣服(穿):①、 学生按句式回答。(出示: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师:你能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指名。师:(指板书)维吾尔是个爱美的民族,他们的服装色彩非常艳丽,正如文中写的:(出示: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生读。师:把这犹如朵朵彩云,又似片片花儿般的衣服晒在单调的沙漠上,那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抓“韵味”,引读。②、 师:这和我们的习惯还真不一样,我们平时总是把衣服晾得好好的,不小心掉在地上还总是要重洗,要他们却还觉得……生接读。总结: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田维吾尔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已经与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爱美(放手自主学习,有学生点到就一读带过。)师:所以说:凡是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鲜花。●能歌善舞(放手自主学习,学生交流走过。)师:和田民间流行一句俗语:维吾尔人能走路就能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真是名不虚传的“歌舞之乡”。师:想欣赏一段维吾尔歌舞吗?播放视频。师:看,男女老少都在尽情歌舞着,这就是(出示,齐读)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四)小练笔,提升认识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领略了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我想对于这样一个民族,你一定有话想说,那就请你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结合课外所了解的关于这个民族的其他习俗。1、 写感受。2、 交流。3、 作业。 热爱生活的和田维吾尔人,凭着豁达乐观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和田还是著名的“玉石之乡”、“瓜果之乡”、“地毯之乡”、“丝绸之乡”。课后,希望同学们继续走近和田,走进和田,去了解这个独特的民族。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积累词语。为读通顺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环节中主动地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索,更容易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新课标第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培养学生梳理文章条理的能力。
板书设计 豪气乐观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豁达乐观爱美能歌善舞
作业设计 热爱生活的和田维吾尔人,凭着豁达乐观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和田还是著名的“玉石之乡”、“瓜果之乡”、“地毯之乡”、“丝绸之乡”。课后,希望同学们继续走近和田,走进和田,去了解这个独特的民族。
教学反思 辛勤的耕耘总能得到收获。一个星期的设计、修改以及经历磨课的“痛苦”,今天在课堂上精彩的呈现让我收获自信,收获欣喜,也品尝到“语文”的原汁原味。
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心设计,并且做到一环扣一环。对于和田维吾尔人的几个特点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言语形式中领略这个民族的魅力。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最自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个性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尽情的张扬。这是一节非常有“语文味”却又不乏精彩的语文课,朴实、自然。学生很开心,有所学,也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