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绛州》教案
1、教材分析
《走绛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山西民歌。反应了人们为求生存和发展远走他乡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首民歌除了有较强的节奏性外,洋溢着一种乐观、自豪的情绪。短短几句,把一个挑夫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自然,整首歌曲既活泼又舒展,既有变化又统一。
2、教学目标
1、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绛州》。
2、体验劳动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的特点。
3、了解民歌的定义和民歌的由来,增加对民歌的了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走绛州》,能了解音乐形象和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
山西民歌风味的把握。
五、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扁担。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开门见山
1、师:在今天的音乐课堂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很有特色的山西民歌,请你听一听,歌曲都唱了些什么?情绪怎么样?
(教师弹唱《走绛州》)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提问,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范唱,抓住学生注意力。)
2、学生说初听印象
师:谁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初步了解歌曲大意,教师对“绛州”做简单介绍)
师:“绛州”是一个古代的称呼,古代的绛州经济繁荣,周边的老百姓要进行买卖交易,都得到绛州去。可是,到绛州的路,可不好走,你们看。
3、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对走绛州的路途有最直观的感受,同时背景歌曲为本课学习内容,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印象,为学唱做准备)
4、说说观察到的内容
师:你观察到些什么?
师:山路如此难走,唱歌的人情绪却如此欢快,你们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通过山路的艰辛与歌曲情绪欢快的对比,引导学生说出挑夫们的乐观向上、不怕困难)
5、随乐律动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能把这个乐观积极的挑夫形象用肢体语言表现一下吗?让我们跟着音乐走一走。
(全班同学随乐律动,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节奏)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常丰富,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
师:今天老师把歌曲里的扁担带到了现场,请你担上扁担,再走一走。
(请同学们观察担扁担前、后的不同,再次律动)
师:让我们担上扁担,再走一走。
(全班模仿动作,听完整范唱,随乐律动。带身体律动第三遍完整聆听歌曲,熟悉旋律,为学歌做准备)
(设计意图:扁担离现在城市孩子已很遥远,通过让他们直观地去看到、感受到,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深刻感受挑担者身负重而精神头倍足的喜悦之情。)
二)歌曲学唱
1、简谱第一遍
师:挑担走了这么久,让我们唱首歌,为自己打打气。
(师弹主旋律,生听伴奏慢速、完整演唱简谱第一遍。)
2、简谱第二遍
师:我们加一点速度再来一遍,留意哪一句自己或同学掌握得不够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找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难点)
3、学生完整演唱简谱。
4、填歌词
1)学生跟琴自己填词一遍
2)师:同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唱得更好。
(根据学生找到的问题,解决学生演唱的难点。并且在学生的回答中灵活抓住时机解决“衬词”“甩腔”以及民歌特色等,循序渐进进行知识讲解。)
3)跟琴完整演唱歌词
5、师:整个歌曲中哪一句把扁担的形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学生找,解决难点)
5
i
5
4|
5
2
1
|
2
-|
软溜
软
溜
溜
呀
哈哈
5
i
5
i
|
5
i
5
i
|
5
2
1
|
2
—
|
软溜
软
溜软
溜
软
溜
溜
呀
哈
嘿
(师画图形谱,带领学生发现乐谱对扁担动态的呈现。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设计意图:在图形谱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歌曲运用的巧妙,它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智慧)
6、跟PPT歌曲伴奏完整演唱
师:相信同学们对扁担的形态已经有了更多的体会。这群挑夫说,要跟我们一起去绛州,那就一定要跟上我们的脚步,请同学们跟随歌曲伴奏,完整演唱一遍。
7、小组排练、小组展示
师:你们的歌声真动听!现在,请你和周围的同学一起,练练歌曲,背背歌词,加加动作。
(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过程,通过给时间让学生练习,能让他们对知识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乐于参与歌曲表现)
8、全班带情境表现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把教室当成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群挑夫向我们远远走来,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也是对今天学习的歌曲一个完整的表现)
三)、拓展
师:你们把这首山西民歌唱活了。那什么是民歌?
(课件出示民歌概念,并带领学生小结民歌特点)
我们今天学习的《走绛州》其实不光山西有,陕西、河南都有,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绛州本地的完整版本。
(课件播放郭虎绛演唱的《走绛州》)
(请学生说一说听到的内容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幸福生活需要辛勤劳动等。)
七、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知道吗,山西一个省就有两万多首民歌,今天我们学习的仅仅是其中一首,而中国的民歌成千上万,他们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欣赏、学习、传承。
教学反思及自评
《走绛州》是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西北民歌中的一首,是一首非常有特点的优秀山西民歌作品,反应了人们为求生存和发展而远走他乡的一种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给学生,多听、多观察,学歌的过程采用了听唱法,通过初听、看视频听、律动听等多种方式,结合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聆听、想象、表现,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让他们多去尝试,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自我探索为主。
在歌曲风格的把握上,我通过自己的范唱,让学生聆听和模仿,并加上身势动作,很好地把握住了西北民歌中高亢嘹亮的甩腔的唱法,并及时总结,拓宽学生视野。
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民歌的特点,欣赏歌唱家演唱的《走绛州》,丰富了学生音乐视听感受。
在教具的使用上,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对扁担很陌生,为了让学生对《走绛州》这首歌曲中的音乐主体有所了解,我决定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一看扁担,并且真的去体验担一担扁担,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歌曲,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如果能对学生担扁担的方式和律动加上教师的指导和点评,其他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