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呼伦贝尔大草原
伊犁草原
那曲高寒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1 草 原
草原:指半干旱地区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
本文介绍的陈巴尔虎旗草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
姓 名
生卒年
民族籍贯
成 就
代表作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1899—1966
满族
北京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大声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事情发展的顺序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渲染 勾勒 迂回 蒙古包
鄂温克 羞涩
xuàn
lè
yū
绿毯 陈巴尔虎旗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 稍微 微笑
渲染 勾勒 迂回 蒙古包
鄂温克 羞涩
è
měnɡ
sè
毯
裳
虹
蹄
腐
稍
微
陈
tǎn
chén
shɑnɡ
hónɡ
tí
fǔ
shāo
wēi
半包围
结构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左中右
结构
裳
陈
虹
蹄
稍
微
毯
腐
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
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
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
B
C
A
A.拘束 B.洒脱 C.迂回
近义词
清鲜——____
舒服——____
羞涩——____
新鲜
舒适
害羞
勾勒——____
勾画
拘束——____
拘谨
襟飘带舞——_________
衣袂飘飘
反义词
洒脱——____
舒服——____
热闹——____
拘束
难受
冷清
羞涩——____
大方
团结——____
分裂
拘束——____
自由
空气
天空
小丘
羊群
清鲜
明朗
绿的、翠色欲滴
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草原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形容青草很绿。
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辽阔、碧绿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比喻
羊群
——白色的大花
草原
——绿毯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草原
写意中国画
赏心悦目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作者觉得草原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既看不够草原的美景,又想通过吟诗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看到这草原的美景,作者心里感受如何?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细细地回忆,品味
拟人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读2—5自然段,说说文章怎样表现蒙古同胞热情好客的。
喜迎远客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颜色鲜艳
服饰的美丽
盛装疾驰,远迎来客。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
鲜艳的服饰
飞驰的骏马
飘舞的衣襟
彩虹
颜色鲜艳
形状优美
比喻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________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的____不同,__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主客相见
几十里外
热乎乎地握着
握住不放
语言
心
民族团结互助
情谊热烈、深厚。
盛情款待
奶茶__上了,奶豆腐__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____,谁都又那么____,一点儿______。不大一会儿,____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____,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____。鄂温克族姑娘们给客人们______。
礼貌
亲热
不拘束
好客
敬酒
敬酒
唱民歌
倒
摆
联欢话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汉情深,依依惜别。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______,也是作家情感
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____的余地。从__
__、____到____,处处洋溢着“________”;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________,________。
中心句
回味
客
迎
联欢
话别
蒙汉情深
流连不已
难分难舍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 原
事情的发展顺序
草原美景
喜迎远客
草原景美
蒙汉情深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主客相见
握了再握 笑了再笑
盛情款待
举杯敬酒 纵情歌唱
联欢话别
套马摔跤 跳舞骑马
本文按照______________,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_____
_____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事情发展的顺序
景色
美丽
热情欢迎、款待
蒙汉人民团结友好
草原盛会——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的群众性集会。那达慕上的主要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这些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那达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1.画出句中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1)这种竟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 )( )
(2)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拔转马头,欢
呼着,飞弛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
路。 ( )( )
境
既
拨
驰
2.阅读课文片段,然后填空。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无边的绿毯”是指____,“白色的大花”是指____;写小丘的线条“柔美”,作者联想到了只用绿色____,不用墨线____的中国画。
草原
羊群
渲染
勾勒
3.课外阅读。
草木有情
都说“草木无情”,我却不这样认为。一切活着的东西都潜在地具有一种心理,草木也不例外。
记得两年前,朋友送我一株桂花,长得并不茂盛,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
当时收下它是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凭着这两条理由,我
把它收下来了。第一年的八月它没有香味,因为它没有开过花。家人也没有对它寄予什么希望,更没有人去打理它。倒是我家的小花猫偶尔上去几次,但是由于,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到地上。于是,猫儿也冷落了它,桂花树便默默地生长了一年。
第二年开春,我决定把它移到院子里的空地上。我开始挖它的根,但是实在无法挖出来,最
后不得不将花盆弄破,没想到它的根竟是如此发达——长的、短的、细的都紧紧抓着土壤。我不得不惊叹它生命的顽强。移到地面后,我仍旧对它疏于管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它变得郁郁葱葱了,片片新叶布满了枝桠,柔弱的枝干也粗了许多。欣喜之余,我开始注意它了,定时浇水施肥,时时关注着它。不久,它嫩黄的新叶也变得绿油油的,
满树都披上了绿装。金秋八月,满院飘香,家人围坐在桂树的周围,闻着桂花的香,说着有关桂花的故事……
我由此感悟,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瘦弱 ( ) ( )
欣喜 ( ) ( )
愤怒
瘦小
强壮
高兴
(2)作者种桂花有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___
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意难却
因为朋友的好
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
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
朗读指导:本文朗读基调是热情奔放的,语气是喜悦欢畅的,语调是活泼上扬的,语速稍快。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部分时,语调舒缓流畅,读出陶醉的情态。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朗读蒙古族同胞欢迎远客和款待客人的部分时,语气欢快奔放,语调热情上扬,语速轻快,充分体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段话中第一句直接描写了草原的碧绿辽阔,第二句写出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写景不能单纯地只写景,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其他类似的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从“远道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主人的人情美和“蒙汉情深”。
熟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你都去过哪些地方?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一写。